关灯
护眼
字体:

天下衙门_完颜绍元【完结】(58)

  两位大爷下面,全称二爷。二爷的行当也很多,先从签押房说起,大一点的县衙门签押 房里,一般除稿签外,还得用上九个人——

  一个“发审”,于上宪札饬札行、邻县移文解行等 分别办理核稿送签等事务。两个“值堂”,我们在看戏文时每见老爷坐堂,身后照例一左一 右站着两个斯文模样的,便是“值堂”老兄,其本事是在坐堂之前,先把所要审讯的各项案 件全搞熟了,在老爷问案时,则耳听目明,凡讯答证词前后过程,全记在肚子 里,等刑房书吏迭成记录或案卷时,有无卖供遗漏情形,他们一看便知道。这就是替老爷把 关也替自己挣钱的机会。比如刑房书吏在做讯案记录时,事先受了当事人贿赂,故意把若干 证词遗漏或作曲笔,老爷一个早堂问了十件案子,哪记住这许多?可你瞒不过值堂的,少不 得大家商量着分赃。斤头论足了,才能送稿签,精明的稿签,或许还能拔几根毛去,然后再 转送刑幕办理。除此还有“用印”两人。干嘛要两个?印多,用印的事情多,用印的讲究更 多,稍有差错,轻则惹出笑话,重则连累了老爷,所以也是一门学问。比如平时用红印,国 丧时用蓝印, 祭祀用水NB064印,考榜用正斜印,税契用接缝印,联批用骑缝印,串票用半边印,告 示用中斜 印,还有什么天正印、地正印等种种花头,不及详叙。就这么两个人,逢到忙时,一天图章 盖下来会叫膀子酸手腕疼。不过报酬不少,这叫“印红例规”,主要由各库仓奉送,因为他 们须用印的事最多,其他各房也得摊派着些。最后,还有“号件”和“书禀”各两人,也是 签押房里的必备人员。“号件”最忙,所有饬行、札谕、申牒、关移等上颁平移文件,全由 他们先登记立号,再作摘由,然后盖个戳记,这些文件公事都得分类立账,要有几十个本子 ,精细明干之要求,不俟细说。 因此凡稿签出缺时,大抵由“号件”替补。“书禀”就是抄写员,一应告示、书信、礼单 、公事之类,他人拟就了稿子经老爷认可后,再交“书禀”抄写誊正,算是最辛苦的差事。 凡初 进签押房的长随,一般都从这活儿干起,由此也可以想见,“长随”要想走进签押房工作的 话 ,一手漂亮的楷体是起码的条件。和“发审”、“值堂”、“用印”等分工相比,“号件” 和“书禀”的“出息”不多,当稿签大爷的,总得设法贴补一些,作为调剂。

  签押房以外的二爷,又有办旱差的、办码头的(即水差)、办仓门的、办收漕 的、办 马号人号的、办外监班房的、办坐省坐府的、办衙管厨的、当跟班的,不一而足。但凡老爷 认为要紧的地方,都让这些二爷们替他盯着点,比如钱漕、仓库、监狱、马号这些“诸办” ;或者是老爷认定有“生发”的,宁可让自家人经手,也不让肥水流到他家田地,比如旱差 、水差这些“诸办”。办坐省坐府这个差使又该怎么讲呢?这又是老爷联络上级和同僚的要 紧通道:这几位二爷,常住在省会和府城,相当于州县驻省和驻府办事处;凡通省合府大小 文武官吏之黜陟、迁转、庆吊诸事,无不预先报告老爷,每隔几天,还得把“辕门抄”抄下 来寄回派出衙门。此外,凡属上级官吏的生日、太老爷夫妇的生日、少爷小姐的生日,乃至 老爷娶姨太太、少爷订婚、小姐纳聘,等等,都是拍马屁的借口,也都由这几位二爷随时通 报 。要能把这些事全都办周全,没几下子交际手腕是不行的,还得有各种开销,这又是办坐省 坐府的二爷们的好“出息”。

  闷讲长随行藏(4)

  至于管厨二爷的职掌,说来更加有趣。原来还是在唐朝太宗李世民坐金銮殿时,订下了 一条规矩,从中央到地方各衙门,都兴办食堂,让官员们坐在一起吃饭,借此沟通信息,和 睦感情,也是延长议政办公时间的一种手段;套用现在的话来讲,这就叫“工作早餐”和“ 工作午餐”了。《柳河东集》卷26《记官署》中就收有一篇《NB034NB035县新作食 堂记》,估计是柳宗元应NB034NB035知县邀请而写的——

  

  贞元十八年五月某日,新作食堂于县内之右,始会食也……其上栋,自南而北者,二 十有二尺,周阿峻严,列楹齐同。其饰之文质,阶之高下,视邑之大小与群吏之秩,不陋不 盈。高山在前,流水在下,可以俯仰,可以宴乐。既成,得羡财,可以为食本。月权其赢 ,羞膳以充。乃合群吏于兹新堂,升降坐起,以班先后,始正位秩之叙,礼仪笑语,讲义往 复。始会政事之要,筵席肃庄,樽俎静嘉,燔炮烹饪,益以酒礼,始获僚友之乐。卒事而 退,举欣欣焉。……

  

  若从唐太宗创立食堂的本意来讲,的确不错。

  即以州县衙门论,大大小小也有那么多官员,一向各坐各的厅廨、各做各的公事,凑 在一起吧,又是衙参那一套或行香站班之类,挺严肃的。有了会食制度,那场面就不一样了 ,即如柳宗元这篇食堂记所描述的,“礼仪笑语,讲义往复”,谁在吃饭时还能保证个正儿 八经的模样?这就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和睦融洽的氛围,况是大小官职集中在一堂,可以趁 此而议政,比如某事该当如何兴办,某狱是否有冤有滞,全可以群言堂的形式,来个集思广 益。至于食堂的费用来历,柳宗元也讲明白了,用的是“羡财”,可能是衙署经费支出的羡 余,可能是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后的盈余,也可能是陋规之类,攒作本金,再贷放出去,收取 利息,所谓“月权其赢,羞膳以充”。如果吃不完的话,大家还可以按月分领“伙食尾子” 。《全唐文》里,收有一篇李翱为卢士琼撰写的墓志铭,说是卢士琼在河南府当佐官时,有 两大善政,一是“召主馔吏,约之曰:‘司录、判官、文学参军,皆同官环处以食,精粗宜 当一,不合别二。’”即同在一个食堂吃饭,不许按等级高低提供饮膳;二是月终分“伙食 尾子”时,又晓之曰:“俸钱、职田、手力数既别官品矣,此餐钱之余,不当计位高下,从 此后自司录至参军平分之。”要求搞平均主义。由此可见,食堂里也是存在等级制和平等制 两种做法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