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方士的历史_王玉德【完结】(48)

  此外,炼丹家还推崇老子、彭祖,高远其所从来。

  炼丹术这所以衰亡,其原因在于:

  它没有向科学发展,也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也不是为社会经济服务。它堕落成为统治者谋求长生迷信数术,谋财害命,危害社会,人们逐渐看穿了这是一个骗局。

  它的难度很大,要有幽秘的地点、漫长的时间、复杂的工艺、稀罕的原料、繁杂的器皿,人民大众不可能参与,也不愿参与。吃不饱的劳动群众怎么会想到去成仙?凡是缺乏群众基础的事情,都很难持久。

  (二)气功与内丹

  1.儒家气功

  儒家气功的特点以人与社会为核心,以礼制心,注重内心修养和社会实践。

  儒家气功的基本方法是由祖师爷孔子归纳出来的。《庄子·人世间》记载孔子解释“心斋”:“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庄子·大宗师》又记载孔子解释“坐忘”:“堕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孟子主张养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四书”之一的《大学》论“静”云:“知之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宋代大儒对气功给予充分肯定,并付诸实践,并有所论述:

  欧阳修在《删正黄庭经》指出:“其术虽本于贪生,及其至也,尚或可以全形而却疾。”

  陆游有诗描绘静坐:心如潭水静无风,一坐数千息。

  苏轼自有一套养生理论,他在《上张安道养生诀论》介绍了他常用的气功方法:“每夜于子午后,披衣起,面东南盘足,叩齿三十六通,握固,闭息,内视五脏:肺白、肝青、脾黄、心赤、肾黑。次想心为炎火,光明洞澈,下入丹田中,待腹满气极,即徐出气,出人均调,即以舌接唇齿内外。漱炼精津液,未得咽。复前法闭息,内视,纳气丹田,调息漱津,皆依前法,如此者三。津液满口,即低头咽下,以气送人丹田。须用意精猛,令津与气,谷谷然有声,经入丹田。又依前法为之,凡久闭息,三咽津而止。然后以左右手,热摩两脚心及脐下腰脊间,皆令热彻,次以两手摩熨眼、面、耳、项、背、皆令极热。仍按鼻梁左右五七下,梳头百余梳,而卧,熟寝至明。”

  十三 外丹内丹(2)

  不仅文学家,还有哲学家也偏好气功。

  周敦颐是理学开创者,修行方面主静。他在《通书·圣学》指出“静处则明,明则通”。

  朱熹认为入静要配合行气。他在《调息箴》谈其体会:“鼻端有白,我其观之;随时随处,容与猗猗。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翁,如百虫蛰。氤氲开合,其妙无穷。”这段文表述了朱熹在练功时的幻觉和享受。

  2.佛教气功

  气功的产生是多元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类似气功的炼养术产生。印度的瑜珈功就是一种气功。

  瑜珈源于婆罗门教,它以调心、调身、调息为手段、实现自我控制。瑜珈方法一是禅,一是慧,分别修命和修性。

  东汉末年,佛教东渐,带来了瑜珈,与中华气功融合,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家气功。

  佛教与道教是对立而融合的一对兄弟。佛教对道教的炼养术持否定态度,认为内丹是胶固识神、不得解脱的外道。

  佛教自有一套练功方法,核心是禅。禅修分为坐禅和参禅。

  坐禅又称为如来禅,这是北派。隋代天台宗创止观理论,主张无思维,静坐,修心(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修身(锻炼体魄)。坐禅重视实践。

  参禅又称祖师禅,唐代禅宗推达摩为初祖。传闻达摩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泛海来华,面壁练功。这是南派。南派以神秀为北宗之首,惠能为南宗之首。惠能在《坛经》主张“明心见性”,重在“顿悟”,理义修心。参禅重视理论。

  佛教气功在晋唐间鼎盛,五代后日衰。

  3.医家气功

  自古以来,气功就是中医的治病方法。医家气功不像儒家那样宣传“用世”,也不像道家那宣传“去欲”,而主张以自身为核心,以生命运动为宗旨,保持健康的体魄。

  《黄帝内经》是先秦的一部养生医籍,其书有不少关于气功的论述,开卷便云“恬淡虚无”、“积精全身”。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却谷食气》记载“为首重、足轻、体珍、则口句吹之,视利止”。体轸即体痛,口句即嘘,这段文字说明气功防病。

  晋至唐有三大医家,葛洪、陶弘景、孙思邈都是气功理论家。

  葛洪由儒入道,兼通医学。他在《抱朴子》主张练气功:“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赖气以生者也。养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病恶,养生之尽理者,行气不懈,朝夕导引以宣动营卫。”

  陶弘景在茅山炼养,熔炼丹、服气、导引、医学于一炉,形成茅山派,为后世丹道派所宗。陶弘景编有《导引养生图》,分为三十六种气功姿势。又编《养生延命录》,提出“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的长息法。陶弘景还主张用气功六字诀治疗体内疾病。他在《养生延命录》写道:“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疼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