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倒桓_韩之昱【完结】(34)

  出发的当天,桓玄召来了散骑常侍徐放。

  “卿知道朕找卿有何事吗?”

  “……不知道。”

  徐放战战兢兢,他和倒桓方的几位首领都有交情,担心桓玄借机问罪。

  “哈哈。”

  桓玄摸着下巴,大声笑着说:

  “诸人不识天命,妄自作乱。朕想他们大概是因为畏惧大罪加身,因此不敢伏首反正。卿素来为他们所亲信,就由卿来为彼等明示朕心。如果彼等愿退军散甲,便当既往不咎,重新为诸人各授官位职务,必不令其失望。”

  一边笑着,他用手指着船下的流水,赌咒说:

  “江水在此,朕不食言!”

  ——陛下真是昏头了吧!

  徐放心里一片愕然,在这种生死交关的时候,居然还想着和倒桓方重新来过,真是痴愚至极了!

  然而,在表面上他却不敢表白自己的心声,只是拱手说:

  “刘裕,是反贼的首谋;刘毅,兄长又被陛下所诛。这两人都无法以言语说动。那么,臣愿早日劝服何无忌,使其反正。”

  “好。”桓玄点头,“卿如能立此功劳,当以吴兴太守之职相授。”

  “多谢陛下。”

  徐放在心里窃笑暗骂,于是告辞退下。

  当他来到何无忌军中之后,当即便向义军归降了。

  就这样,双方大军在仲夏的骄阳下各自由水路行军,经过二十天的路程,终于在一处名叫峥嵘洲的地方彼此相遇。

  楚军二万,晋军七千,这场决定两朝兴亡的大决战,揭开序幕!

  第二十回 决战峥嵘洲

  一艘二万斛级别的大船,屹立在楚军的中军船队之中。

  青龙、朱雀……绘着各种图案的旗幡在艳阳下耀武扬威地舞动着,而在最高的旗杆上,则飘扬着一面桔黄色底纹的火珠旗。

  传说桓玄母亲马氏怀孕前吞下了一颗从天而坠的,化作火珠的流星。所以,火珠旗也成了桓玄座舰特殊的认记。

  船上的栏杆、楼宇均十分精美壮丽,士兵们也个个甲胄鲜明,英武异常。和四周的船只相比较,可谓鹤立鸡群!

  然而,就在这艘巨舰的背后,却系着一艘轻便的小白帆船。

  对此,楚军将士无不大为惊奇,窃窃私语谈论:

  “那艘帆船是干什么用的?”

  “是啊!如此华美的大舰,却拖着这样一只小船,很奇怪哩!”

  有熟悉内情的人做了解答:

  “你们千万不要往外传啊。告诉你们,如果战事不利,皇上就会乘这艘小帆船逃走。”

  大船虽然威武巨大,但要论灵活性和迅速,却比小帆船略逊一筹了。

  “什么!”

  “不会是真的吧!”

  楚兵个个垂头丧气,感到斗志全消。

  在晋军的船阵中,主帅刘毅正从船舱中走出,眺望战场。

  “天气真是太热了,全身都在往外冒油汗。”

  他用手挠着背,对后面的堂弟刘藩大声发牢骚:

  “每天都要穿这么重的铠甲,背上到处都是痱子,真不好受!”

  “早知如此,不如让何无忌他们来打这一仗,兄长在庐山避避暑,不是更舒服吗?”

  刘藩满脸堆笑着说。

  “你的头是不是晒坏了?”

  刘毅横了堂弟一眼,一双细细的眼睛放着利剑般的光芒。

  “这一战,是决定桓氏灭亡的最后一战,意义不亚于覆舟山之战。如果这次我不亲自指挥,那以后还拿什么去和刘裕、何无忌竞争?”

  ——无论如何,一定要用我的这一双手来给桓玄送葬!

  这样想着,他“哼哼”的冷笑了两声,让刘藩通知何无忌、刘道规、孟怀玉三员大将前来商议作战计划。

  晋军一共分为四个兵团:刘毅为中军,二千五百人;何无忌、刘道规分别为左右翼,各两千人;孟怀玉则率近千兵卒,作为殿后部队和游击军。

  总兵力约为敌方的三分之一。而且,这一战和覆舟山、桑落洲两役均不相同,可以说是倾尽了桓氏在西州的最后底牌,孤注一掷。

  因此,众将都不主张立刻决战,刘毅虽然急于立下大功,但也希望能暂时退回寻阳,等到后方援兵赶到,楚军内部分化离散之后再一鼓将其击破。

  唯一力主火速开战的,只有右翼主将刘道规。

  “万万不可!”

  年轻的振武将军卷着袍袖,挥汗如雨,气概十分豪壮。

  “彼众我寡,强弱异势。如果我方畏懦不进,必为桓党所乘,就算回到寻阳,又岂能固守!”

  众人都注视着他,道规毫无怯色,挥舞着拳头,继续说:

  “桓玄鼠辈,虽然有雄豪的虚名,内心其实十分怯懦。再加上一路奔败,属下都没有了坚定的信心。两军决战,只看哪边的主帅气概更为雄果;兵力的多寡,无足挂齿!”

  他的话,使得大家又都雄心勃勃了起来。

  “是啊!打仗凭的就是一股血性、勇气和永不退却的决心。从京口起义到现在,我们还不都是以弱胜强,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