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漠涛海未了情_邱仁森【完结】(30)

  雷永宁马上说:“毛主席说,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克服困难。我们在这儿等着,你想想办法,拿到行李我们就走。”说完,大家显得很耐心地坐了下来。

  那人看凭几句话无法把他们打发走,只好说:“你们的问题,我是头一回碰到。等我去向领导汇报,再答复你们吧。”说完,他进去了。

  他走了将近一个钟头也没出来,鲁忠平有些毛了:“这家伙别是溜了吧?”

  林平山心里有把握:“这是省委,值班的干部都是有一定政治水平的。好歹他会给我们一个答复。”

  大约又等了半小时,那位同志笑着出来对他们说:“我们厅长听说你们要学习红军走长征路非常高兴,他要见见你们。”

  他们不知是祸是福,闷声不响随他走进接待站后边的院子里,穿堂过户迂回曲折绕了半天,终于到了一个宽敞的会客厅中,见到一位头发已经全白的老同志坐在那里,便恭恭敬敬叫了声:“首长好!”

  老同志看见他们来了,高兴地招呼他们在沙发上坐下,然后说:“听说你们要走当年红军的路,我很高兴,很支持!我们当年就是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打下了人民的天下,建立新中国。现在,看到你们有这样的决心,我很开心。”

  这时,一个秘书模样的人在他耳边不知说了句什么,他问:“你们共几个人?”

  林平山说:“五个人。”

  老同志朝秘书点点头,又开始讲起万里长征的伟大意义。

  鲁忠平轻声嘀咕:“他怎么光讲大道理呀?”

  雷永宁耳语道:“放心!这么大的官儿,咱们那点小事儿没问题。”

  果然,他讲得差不多了,秘书领人抱着五个捆好的背包和五件棉衣走了出来。他们非常高兴,临别向厅长郑重表示,一定牢记首长的教导。

  第二天,他们匆匆赶去火车站,想乘贵阳往长沙方向的火车。谁知到了车站一看,站内站外人头攒动人山人海连个落脚的地方也没有。毛主席在天安门检阅全国的红卫兵,全国各省的学生都往北京涌去,火车已是趟趟爆满。空人都挤不上车去,不要说人人背着行李了。

  在车站前后转了一圈,雷永宁说;“走,咱们到北站看看去。”

  他们乘公共汽车到了北站。北站倒是没什么人,可是客车在这里不停。

  看到不远的车站调度办公楼,他们决定进楼去找站长。

  站长四十岁左右,得知他们准备去长沙步行上井冈山却上不去车,露出了同情的神色:“你们的革命精神值得学习。只是我们这里是货运站,客车不停。”

  林平山看到了他质朴的眼神,就说:“站长同志,你在铁路工作这么多年了,经验很多。我们的战友在长沙等着我们,要是迟到了会影响整个计划的。”

  站长看他们一个个拿眼睛盯着自己,显出又焦急又恳切的诚心劲儿,便说:“我想只有一个办法。列车进贵阳站前要在这里停靠,等候进站信号。我叫列车员开一下门,你们先挤上去,到贵阳站大家下车,你们就有座了。”

  在那位好心站长帮忙下,他们终于在下半夜上了车。到了贵阳站,车门一开,学生们如同决堤的潮水涌入车厢。看这阵势,他们明白从站台上绝对挤不进来。

  车厢的坐位满了,走道也站满了,人还是往里挤。他们几个人挤在一个格子中等了好长时间也不开车。最后,闹哄哄中听到火车站广播说,由于严重超员,火车的弹簧压坏了,要开去车库修理,请大家下车。广播一遍一遍响着,谁也不肯动弹,谁都不愿错过上北京见毛主席的机会。最后,列车只好连人带车一起开进车库中。

  第二章 风云年代(12)

  列车在车库里从早晨一直待到黄昏,学生们只在车库周围徘徊,没吃没喝地耗着。鲁忠平肚子咕咕直叫,摸索半天挎包,所有可吃的东西全没了。

  林平山看到对面小山上有烟冒起,就说:“随我来!”

  刘静宜说:“我和卢晓月看行李,你们走吧。”

  鲁忠平和雷永宁跟着林平山,边走边问:“你有啥鬼点子了?”

  林平山笑着说:“我们家乡有句俗话,叫做‘乞丐循炊烟’。你看那山腰上烟雾袅袅,肯定有人在那儿烧饭。”

  雷永宁一听,高兴得直拍林平山的肩膀,叫道:“哥们儿,真行!这回有门儿了。”

  他们到了半山腰一看,原来是座砖瓦窑,几位老乡正在做饭。他们向老乡说,一天没吃饭了,想买点饭吃。这些老乡们热心朴实,听这情况马上摆上碗筷,让他们吃饭。林平山吃完,又向他们要了两个陶缽的饭,往饭里塞进一些菜对扣在一起。临走前,他们按每人一角钱付饭费,老乡执意不收。他们说,这是红军的纪律,扔下钱跑了出来。

  走到车库外,林平山让他们两人去换她们下来,说:“还是叫她们到这儿来吃吧。车厢里大家都饿着,看见有人吃饭会更难过的。”

  他们从湖南大学出发开始步行,到韶山住了两天,参观毛主席旧居,听革命故事。二十多人的队伍,打着红星长征队的红旗,在湘东田野上走着,非常神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