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出厂才发现问题,制造过程你们没跟踪吗?”林平山问。
老张叹口气,向林平山讲了一段痛心的往事:
上封盖的设计工程师杨昌海家在江西南部农村。他爱人因长年劳累得了风湿症,一年中有大半年要躺在床上,还有一个老母亲和两个孩子,家境非常困难。他几次打报告请求调回老家工作,照顾老母病妻和儿女,一直没有解决。
第四章 困谷奋争(9)
侯清德领队驻厂后,老杨也跟着别人给他买酒送烟,指望他帮忙把请调报告批下来。
一天晚上,大伙儿陪侯清德打牌,都快半夜了他牌瘾还没过够,对大家说:“今晚不打满十圈不准上床!”
于是,从外面买了些酒菜,加完油准备接着夜战。
酒喝一半,有人说:“苗岭有穿山甲卖,那可是大补。”
老侯一听,朝身边的杨昌海说:“你去跑一趟,搞两只来下酒!”
老杨觉得是向侯清德献忠心的好机会,连忙点头。
忽然,他想起明天上封盖要镗孔,有些迟疑起来:“明天封盖镗孔,过两天吧。”
老侯猴急起来,一刻也等不得,瞪着眼说:“车间有那么多道检查,还缺你一个!”
……
“谁想到老杨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老张说着,掉下泪来,“意外事故,没法怨谁。这还不算因公死亡,可怜老杨的妻儿老小……”老张说不下去了。
林平山听着,也淌下眼泪。
沉默了好长时间,林平山想起眼下的质量事故,就问设计室老关的意见。
老关说:“跟设计要求差这么远,根本没法接受。”
“返修在工艺上没问题吧?”林平山问。
老张说:“在工艺上是可行的,应当返工。”
林平山点点头:“质量第一,不能让步。”
第二天开会时,车间的苏主任说:“压力壳直径四米多,偏差只是千分之一二。化工系统的压力容器,开孔偏差这么大是常见的,问题不算很严重。”
林平山觉得这样看问题很荒唐,就解释说:“反应堆内核燃料组件的定位尺寸精度是毫米。现在封盖开孔的偏差这么大,将来堆内试验回路根本就无法准确对中插入反应堆的堆芯。”
厂方听了,就摆出一大堆困难,还是要求原样接受。
林平山说:“核安全是不能讲价的,有什么困难,咱们可以一块儿研究解决。”于是,他们就返修技术展开了讨论。
经过一个上午反复扯皮,最后厂技术科的老吴提出:“返修后材料性能没有充分把握。”
林平山跟两个伙伴商量,这事儿心中无数,就说:“这个问题我们回去汇报一下,再进一步商量吧。”
老吴说:“行!我们先做几个方案,等下次会议再拍板。”
林平山回基地后,雷东顺听了他的汇报,默想一会儿,说:“走!咱们找专家去。”
他带着林平山去材料研究室,找室主任夏馨梅研究对策。
雷东顺一踏进实验室就显出至诚的神色,对坐在办公桌后的夏馨梅说:“向你求教来了。”
林平山看到老资格的雷总向夏大姐说话的虔诚神态,内心受到触动:总工程师也不可能什么都懂,只有虚怀若谷才是科学的态度。
夏馨梅听了林平山的情况介绍,就说:“我们可以立即做工艺验证实验。”
雷总非常高兴:“做过验证,心里就有底了。”
他们走后,夏馨梅在实验室里跟几个同事日夜加班进行工艺验证实验,为返修方案提供依据。
一星期后,林平山领着基地的几位同事再次与厂方开会讨论。
依据三二一基地提供的实验结果,厂里确定了进行返修的方案。这个重大的质量事故总算得到妥善的处理,他们松了口气。
会议要结束时,林平山说:“这样大型的现代化制造厂,在重要设备制造中出现这种问题,反映出质量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车间苏主任听了,不服气地让人搬出一大摞厂里的规章制度和文件来:“我们是正规的大型企业,规章制度很健全的。”
林平山看到制造文件上规定,从画线到最后镗孔有好几道检查,心里感叹,写的跟做的各一套已是司空见惯的恶习,就笑着问:“这些文件上的内容,工人都仔细看过,照着做了吗?如果你们严格实行检查制度,怎么一个工人疏忽就可以造成这样大的质量事故呢?”
厂方顿时语塞。
热交换器制造拖期,林平山到西安的设备制造厂来了。
他代表三二一基地跟厂领导和计划部门进行了两天的艰难协商,厂方最后同意安排人力赶工,争取提前一个月完工。即使这样,根据吴惠才提供的进度计划,也比原定工期拖了半年多。
林平山与厂方开完会回宿舍,看时候不早了,拿起饭碗准备下楼去食堂。
忽然听到有人敲门,他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位中等身材的人,亲热地叫他:“老林!”
林平山愣了一下,仔细打量来人,不由惊叫起来:“老冯!你怎么也在这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