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日本方面通报国民政府:中国政府如在抗日容共之条件下与张学良妥协,日本则强硬反对。
第二天,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发布了《告东北军、17路军将士书》。东北军中军心大为振奋。
当天晚上,团里紧急动员。第二天开拔,路上说是要开到晋西南去,防止国民政府打过来。但路上大伙都在议论,可能不是防国民政府,而是给阎锡山施加压力,防止国民政府的军队从山西借道进攻陕西。
结果一路上因为要强行军,所以没有架设电台,以至于和上峰失去联系。团里一口气行军到了晋西南,几乎要到了山西境内,才得到消息说就地驻扎。
又过了几天,上头说张学良将军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到南京,让部队保持克制,不要和其他部队发生冲突,另外要防止逃亡。当天晚上团里的军官开了个会,在会上下达了连坐令,严防逃亡发生。
部队在晋西南和山西阎锡山的部队对峙起来,但一直未发生冲突。就这么着,团里的兄弟过完了元旦。历史走到了中国命运最关键的1937年。
团里驻扎了几天后,兄弟们从当地报纸上无意中看到,张学良将军在南京被判了刑。这段日子兄弟们都开始焦躁起来,好多兄弟叫唤着要想办法营救少帅。此后张学良将军一直被国民政府软禁,直到晚年客死他乡。
而国民政府也打算对东北军和西北军进攻,渭北已经打了起来,局势一触即发。
时光飞快,2月初,国民政府的中央军进入西安,顾祝同长官升为西安行营长官。随后国民政府宣布停止剿共。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国共两党携手抗战,就此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迎来了第二次国共合作。随后,王以哲将军被少壮派杀害,东北军被瓦解分化。
西安事变(2)
1937年3月17日,东北军将士发表致西北同胞告别书,此后东北军被分别调往各地接受重新整编。
团里随其他部队调到了河南境内接受整编,部队的建制也改为调整师建制。5月份,部队换装,原东北军军服取消,换装为德式圆顶帽的军服。团里的军官基本上也有调动,团长王焕成调到旅部任参谋长,狄爱国由于弹压部队有功,被国民政府升为旅长。原团里教导队队长潘云飞升为团长,从其他部队整编过来的三营长陈向东升为团参谋长。陈锋调为教导队队长。团里的卫队补充至教导队。其他各营也有调整,孙寒接任三营营长,他能这么快升为营长主要是陈锋的推荐。两个人当年曾经争当警卫连连长,没想到多年之后彼此间却相互欣赏起来。原来的二营长高书鸿也是其他部队整编过来的,这次整编升为团副,二营营长由补充进来的军官唐冲担任,他有个弟弟唐路也在二营,是个连长。兄弟俩当年都是东北军里读过书的明白人。
另外一部分教导队里的排长充实到了兵力最少的一营,一营营长郭金成也是兄弟部队整编过来的,为人很憨厚,但作战却相当勇猛。一营在和红军作战中损失较大,排长李雄明调过去就当了连长,一营其他的连长也大多数是从教导队里出来的。
大练兵(1)
团里在驻地搞了很深入的大练兵,这个练兵的想法是潘云飞具体提出来的,但实施起来却是由教导队牵头实施。教导队作为全团的骨干部队,只要教导队里的兄弟整明白了,回到各个部队就能带动大家。
这次练兵主要是针对部队几年前在长城会战期间日军的作战特点制定的,具体操练方法也借鉴了步兵操典当中的很多战法。后来国民政府下发了《抗战手本》,手本中很多打法居然和陈锋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这样大家后来对陈锋更是刮目相看。
陈锋天生就是个打仗的材料,后来大家都这么评价。而潘云飞对陈锋更是寄予厚望。其实团里其他军官都有各自的特点,潘云飞和孙寒属于进攻型的军官,强攻和突击都没问题。武鸣和唐冲善守,包括后来该团很多军官防守都很厉害,但真正攻守兼备的军官可能就得算陈锋了。
为了这次练兵,陈锋特地将警卫连要了过来,让警卫连假扮日军。陈锋根据日军的特点制订了一个进攻计划,然后从教导队里抽调三连,也就是陈锋以前当连长的老部队组织防守。结果战斗进展得出乎意料,警卫连三两下就结束了战斗。
三连不服,说警卫连都是老兵,而且还有快慢机。陈锋笑了笑,然后把教导队和警卫连集中起来讲解。其他团部的军官和各个营的排以上军官也都列席旁听。打了胜仗的警卫连连长王卫华心高志满,卫队被撤销之后,他调至警卫连当了连长。这个连也是团里的特务连,人数最多,全连两百人,战斗力也是最强的。
陈锋找了块黑板,然后在上面讲解刚才的作战经过。陈锋讲得很细致,而且他不用书本上的语言,都是普通的大实话,再加上画图,让大家听得一目了然。潘云飞在想,陈锋不去当教员真是屈才。
讲解完了陈锋让大家分别谈了谈对日军战斗力和作战特点的理解,一些老兵和参加过长城会战的军官都分别谈了。陈锋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样子很诚恳。陈锋是那种不打仗的时候看上去平平常常,话也很少,甚至有点窝囊的人,但当枪声响起的时候他就变成了另外一种人,他戳在那里就是一个标杆,一面旗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