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进来的是李刚义副主任。谢大军因埋头读书,专心致志地思考,竟连一点都没发觉……
李刚义悄悄走近两步,眼疾手快地一把从谢大军手中抄过来书本,一看是古典小说《水浒全传》。笑道:“你很喜欢读古书啊——这可是‘厚古薄今’那!”
谢大军猛抬头,看见是李主任,高兴地说:“不见得吧——我也‘厚今薄古’呢!说着又从枕头底下摸出一本现代小说《艳阳天》来给李刚义看,李刚义笑道:“这就无话可说了!”
苗师傅插嘴道:“哎,李主任!读书无罪哟,毛主席都号召读书,‘学点历史、学点地理、哲学、文学……’反正多读书没坏处!你这位老兵出身的领导干部,可不能光吃老本啊!”
苗师傅顺手又从自己床头上拿过来一本《唐诗三百首》给李刚义看,说:“这也是谢局长的。”
李刚义哈哈笑起来,咂嘴说道:“知识分子,走到哪都离不开书——名副其实的书呆子!”转头又对苗师傅说:
“看不出来啊,你这个工人师傅也成了半个知识分子了!”李刚义有点不太服气地说。
“半个知识分子不为过啊!苗师傅的父亲,可是个老学究呢……”谢大军介绍说。
苗师傅赶忙谦逊地说:“哪里!哪里!我父亲在解放前只不过交过几年‘四书’旧书知道的多些,数学却不通。他平时就喜欢读古诗词之类。我们生儿子时写信报喜,让他起名字。他来信给起的名字叫‘西楼’我又去信问‘西楼’的含意,他回信说,唐诗中有‘西楼望月几时圆’的句子,你们远在大西北,我们地处东南,盼团圆那!老父亲用心良苦,看信后我直想哭,从那以后我也更喜欢读诗了。”
李刚义也深为感动,不无遗憾地说:
“我这个人,既没上过大学,又不太喜欢读书,知识终归有限啊!看来,大学不能人人都上,书人人都要读的。不读书,不看报,缺乏知识,搞工作光靠嘴皮子,也是搞不好的……”
正说着,门开处,妇联主任巴宗与团委的郑英,后面还跟着周佩金。房间立刻变得热闹起来。在仅有的两把椅子两张床铺上,相互挤着才坐下。苗师傅坐在自己的衣箱上。
“你们怎么也来这凑热闹!”李刚义先开了一句玩笑。
“啊!李主任,兴你来就不兴我们来!”巴宗顽皮地回答着。
“你巴宗跑来干什么?女人家不好好在家呆着看孩子,到男人的房间乱串!”李刚义又故意把玩笑开大些。
“我们想谢大军了,就过来看看他,这事情您也要管!”巴宗脸上不红不白地说着。她是说者无意,可旁边听者有心。郑英这个大姑娘有点坐不住了,脸上立刻掠过一抹红晕,急用小拳头在巴宗的背上捣了一下说:
“巴主任!你胡说些什么!”
巴宗刹那间一愣神,随后伸伸舌头笑道:
“啊——啊——我忘记了,背后还有个你!”说完自己也克制不住,哏哏地笑了起来。
在坐的李刚义、周佩金再也憋不住了同时大笑了。
谢大军倒被弄得哭笑不得,很不自在。
巴宗笑道:“说正经的,县上又叫‘评《水浒》’又不搞统一辅导。要各部门自己搞,我们连书都没看过,什么都不懂,怎么办呀!谢局长!你刚从山下来,知道的又多,给我们讲讲吧!要不我们就在一起搞吧!”
周佩金、苗师傅边笑边摇头……
李刚义接过巴宗的话,笑道:
“啊!你们来找谢大军是来取经的!大军,你就给她们讲讲‘评《水浒》’的概况吧,我们也借个光。”
谢大军点点头,无奈地说:好。就让我先谈点学习体会吧,有错误由我自己来负责!然后慢慢说道:
“《水浒》这部书写成于元末明初。故事背景是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的宋朝。
宋朝经太祖、真宗、至仁宗赵祯已历百年,继业者们的腐败使当朝国力渐衰。北方的辽国南侵,西夏又以实力相逼,宋皆以纳岁币或“赐”为名议和。此后冗员猛增,冗官、冗兵、冗费负担沉重,积贫积弱之局渐成。时至公元1058年瘟疫流行,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各地农发起义斗争风起云涌……
《水浒》的故事,写的是宋仁宗熙宁年间(1068-1077)发生在山东梁山郓城等县内,梁山泊一带农民,起义军首领晁盖、宋江啸聚山林的故事。晁盖、宋江因执行了两条不同的政治路线,而导至这起农民起义军的不同命运。
梁山泊农民起义军早期首领晁盖,执行的是专“和皇帝作对”的政治纲领。
而宋江上梁山后,推行了一条与晁盖截然不同的主张。即“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专待朝廷招安,尽忠竭力报国”的投降主义路线。
晁盖去世,宋江坐上梁山泊第一把交椅后,首先把晁盖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由“聚义”至“忠义”就把农民起义的宗旨,推翻皇朝,变成了忠于封建皇权,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鹰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