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已经奔驰了两个多小时。车内柳卫东、李刚义、谢大军等三十几位县区干部,每个人都难以抑制自己的心情,他们不停地轮流向司机发问:“还有多远才能到,师傅?”
谢大军问的,也是大家想问的。
司机爽快地答道:“一个小时,保证到!”在司机心里,时间就是距离。
“师傅,狮泉县有楼房吗?”
一位小青年问道。
他的话音未落,车内飞出笑声。司机却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有,有!不过不是住房,是炮楼。在县机关围墙的四角,筑有两层的炮楼,县机关都在大墙内。这是一座以‘古堡’著称的县城。在依山傍水的绿草滩上,夏季的景色还很美呢,一会你们就知道了。”
司机的话让每个人的心潮开始起伏。他们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高原工作的目的地,马上就要到了!
谢大军的心里早已被司机所描绘出的古堡小县的美丽所吸引。他看到的高原,天是蓝的;远处的山头是白的;近处山腰却是杏黄色的;而眼底脚下终归还有些绿色——尽管那草不十分茂盛,据说对羊很有营养。羊是肥胖的,河里还有鲜美的鱼。兄弟的西藏人民就因为这鲜美的水草,繁衍生息,为祖国大家庭守护这边疆重地。如此想来,西藏人民十分可爱!
谢大军从小就爱在家乡的河流里钓鱼、野浴。万万没想到童年的乐趣在高原还可能重新唤起,犹如梦里。
谢大军心想:“我来高原工作,就是来锻炼、来吃苦的。这样的苦比我想像的四处无人、无水草、无生命的荒原好得多了。这种环境,我既然能接受,那么,由此产生的一切困难,我也能千方百计去战胜它,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只要依靠大家总会有办法……”
谢大军满怀热情,浮想联翩,热血直冲头顶。他努力抑制这青春的激情,强自镇定,微笑着两眼望着窗外。车子刚刚绕过一处裸露的山岩,没想到视野突然大开,远处草滩里那古堡箭楼,豁然跃入眼帘!
不知谁首先大叫一声:
“看——我们的城堡!”
“啊!总算到家了……”
人们如喜鹊般嘈杂,笑逐颜开,闹个不停。司机也微笑着双手紧握方向盘,让车子加速向城堡冲去。
看来,县上的人也早已发现了干部乘的车。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欢迎的人群,已经列队迎候在门外。
车子离开公路,直向人群驶来。
谢大军突然笑着说:
“车子要在较远一点处停下来。听说一位牧人去另一位的帐篷,在较远的地方下马,是为了表示一点礼貌。”
这个意见得到全体人员包括司机的一致赞同。车子在距欢迎人群一箭之地停下来,人群立刻发出热烈的鼓掌声。
干部们很快从车上下来,经简单地整理衣着后,便在柳卫东率领下,向欢迎的队伍走来。
这里,以县革委主任、县委书记周凌风为首的科级以上干部们,主动地迎接过去。
领导们在大家的热烈欢呼声中握手相拥。欢迎者眉开眼笑,热情洋溢;被欢迎者欢欣鼓舞,激动兴奋。那种真情实感如涸鱼入水酣畅心扉。
新干部们在老干部的簇拥中被引进县机关一间约五、六十平米的会议室。
会议室虽然简陋,却体现着西藏高原的民族风格。
室内没有通常安放的桌椅。四周一圈是用土块垒起来的40多公分宽,30多公分高的土台子。上面铺的是用羊毛线织成各种图案的花垫子,俗称卡垫。人们一看到这种工艺品甚至舍不得坐上去。
大家互相看着,只顾欣赏这简朴中的奢华,不知该不该往上坐。直到周书记再三催促“坐,坐!”并带头先坐下来,大家才一同小心地坐下来,深怕弄脏了这崭新的工艺品。
每两位前边放着个方凳,那上边放着精致的酥油茶碗。几位身着漂亮藏装的男女青年藏族干部立刻敬上一碗滚热的酥油茶:
“烧恰却!——请喝茶。”
妇联副主任兼团委副书记巴宗,带着藏族小青年南尕来到柳卫东面前。
巴宗双手端起酥油茶碗,南尕紧握着酥油茶壶的壶把,满满地斟上一碗香喷喷的酥油茶。
巴宗面带微笑双手捧给柳卫东:
“烧恰却!——书记啦!”
柳卫东也用双手接过茶碗,连说:“谢谢!”然后把茶碗轻轻地放下。
巴宗看柳卫东 ,一点也不想喝,她微笑了……她那灵巧的手只一划,茶碗又稳稳地抄在手里,她又用双手擎起碗高高地捧在他面前:
“烧恰却——崩布啦!“
只见巴宗双手擎得高高的,躬身低头,很有点像日本人行礼的样子,更有一点像昔日农奴侍侯牧主头人的样子,引得大家哈哈地大笑。
坐在柳卫东旁边的周书记也一本正经地打趣道:
“喝吧!第一次敬茶不喝是不行的。一口也不喝她是不会放下的。”
别人也插嘴说:
“勇敢地喝下一大口,喘喘气就没事了!”
柳卫东竟信以为真。接过茶碗,猛喝了一大口,茶碗还未放稳,只见柳卫东脸一红,一干咳,脖子一伸,腮帮子一鼓,噗嗤一声,一口茶喷出来一半,新老干部们一齐哄堂大笑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