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随着时间慢慢过去,皇帝对这件事情的缘由也开始怀疑起来。他不相信自己深爱的曹端妃会参与到谋害他的活动中去,就找来端妃身边的宫女仔细诘问,那些宫女都说端妃是冤枉的。皇帝和方皇后之间渐渐产生了隔阂,不过毕竟是死无对证,他也不能把皇后怎么样。可是,为人阴刻的皇帝也不会就这样便忘却此事,他在等待机会。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大内发生了火灾,身在西内的皇帝听到太监们急报大内火警,却无动于衷。后来,太监们报称火已经烧到了方皇后的宫院,他依然不不下令救火,却远远的看着皇宫方向的熊熊火光,自言自语道:“真是报应不爽,那个人喜欢害人,今天是在劫难逃了。”后来大火被扑灭,方皇后没有被烧死,可受了很重的伤,不久就病死了。但在她缠绵病榻的这段时间,皇帝一眼也没来看过她。方皇后死后,忌刻的皇帝也慢慢回想起了她生前的种种好处,不禁流泪感叹说:“你曾经救了朕,朕却没有救你,是朕辜负你了。”他给方皇后的葬地起名为永陵,谥为孝烈,又亲自确定上谥号的礼仪,比以前所实行的更加隆重。后来还打算把她的神主安置在太庙,内阁大学士徐阶婉言“女后无先入庙者”,他这才作罢。
以上种种,尽显“天子龙恩”,但对于大火中烧得奄奄一息,在痛苦中死去的方皇后来说,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
一心修道终于“尸解成仙”(1)
自从经历了“壬寅宫变”,大难不死的皇帝越发相信这是神仙保佑的结果。他又离开了大内,搬到了西苑,就更沉迷到道教活动中去,朝中的大事就由严嵩一手掌握。不过,世宗此人察察为明,虽然不去上朝,却很喜欢窥探朝中大臣的一举一动,对他们颇为猜忌。严嵩虽然是他的宠臣,也不时会对他敲打敲打。一次,首辅严嵩和吏部尚书熊浃被召至西苑。皇帝对两人说:“朕得到了一句上联:‘阁老心高高似阁’,你们来对下联。”此处说严嵩“心高”,分明是指他有不臣之心。两人吓得要死,伏在地上不敢说话。皇帝就说:“你们要是对不出来,朕就替你们对:‘天官胆大大如天’。”吏部尚书又称“天官”,于是两人更是吓得厉害,伏在地上都起不来了。
其实,明世宗对严嵩在外弄权贪污的行径并非没有了解,但他却十分自信,觉得严嵩的所作所为绝对逃不出自己的控制。可皇帝自以为聪明,严嵩正好利用它来肃清异己。他要帮助一个人,先加诋斥,然后婉曲解释,以打动皇帝的不忍之心。他要陷害一个人,先称赞其好处,然后微言其隐,以触犯皇帝忌讳,必使皇帝大怒,亲自下旨处置。所以,他害人都不落痕迹,不少人被他整垮整死。明世宗常常用非常晦涩难懂的语言写便笺手札给臣下,一般人都看得莫明其妙,唯独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总能一看就懂,每次回复的言语,句句都说到皇帝心坎上。他与父亲一起执掌大权,号称“大丞相”、“小丞相”。
但是,严嵩大权独揽二十年之后,皇帝也开始渐渐对他厌烦起来。此时严嵩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头子,给皇帝的青词也渐渐不能像以前那样有文采,皇帝因此很不满。再加上严嵩的妻子去世,儿子严世蕃不得不在家守孝。这个严世蕃本来就是贪淫好色之人,姬妾无数,连他吐一口痰,都要三四十个美艳姬妾赤裸着身子伏在床前,仰起白玉似的颈项,张着鲜红的樱口来当痰盂,号称“肉唾壶”。现在丁忧在家,就更是与昼夜与美女宣淫,忙得不亦乐乎了,对于皇帝的御札下问也顾不得回复。严嵩无奈,只好自己来写奏答,却常常语多隔膜,前言不搭后语,皇帝对此就更加不满。
这时,一直处心积虑想要搬倒严嵩的大学士徐阶看到机会来了,就暗暗授意皇帝最信任的一个道士蓝道行,让他在为皇帝扶乩的时候做手脚,显现出“分宜(严嵩为江西分宜人)父子,奸险弄权”的字样。皇帝一向最崇信这些“神仙”们,就问:“上天为何不诛杀他呢?”老道士就假称:“要留待皇帝正法。”皇帝心有所动,产生了除掉严嵩父子的念头。御史御史邹应龙闻风而动,上疏弹劾严嵩。皇帝也就顺水推舟地显示出自己的“圣明”,将严世蕃处斩,严嵩削职为民,家产尽抄严嵩后来贫病而死。权势熏天的严氏父子终于倒台了。
从严嵩家抄来的财产,后来有人编成了一本《天水冰山录》,据说还不是全部财产,只是其中的三分之一。但其中琳琅满目,从地下仓库中的金山银山到小老婆的千万支发簪,更不用说那些住宅田庄、绫罗绸缎、名家字画……已经是无比壮观,使人惊叹不已了。皇帝信任的大臣竟是如此巨贪,可见当时的吏治已经败坏到了何等程度。
大贪官严嵩虽然被除掉,但朝政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善。世宗时期的明朝已经是危机四伏,官场腐化,民生凋敝,连边境上也是北有蒙古俺答,南有日本倭寇,十分不平静。可躲在深宫中大肆炼丹的皇帝哪里会把这些事放在心上,他还自我感觉好得不行,以为自己有神仙保佑,是不世出的圣主呢。大臣们也知道他为人忌刻,若得罪了他必遭杀身之祸,所以谁也不敢上书指责,这样就更加助长了皇帝的得意。于是,君臣上下就这么混过去,倒也颇为安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