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研究] 《大明王朝1449》作者:王彪/赵锐勇【完结】
本书主要描写1449年前后,民族英雄于谦目睹朝中官僚腐败、宦官专权穷奢极欲、社会浮靡败坏、民间冤狱成灾,穷富高度两极分化,百姓人心思变。于谦,是一个清正廉明、两袖清风、爱民惩恶的于青天,更是一位铁骨铮铮、一身正气、独木撑天、力挽狂澜的“救时宰相”。这部长篇就是试图将于谦一生“刚正清廉”和“再造大明”的两大人生最高境界以及大明王朝由于腐败奢靡而逐渐由盛及衰的历史深刻地展示出来。
长征出版社 出版
《大明王朝1449》第一部分
人物表
(年龄以出场时为准)
于 谦:五十岁,兵部侍郎兼河南、山西巡抚。后为兵部尚书,封少保。
朱祁镇:英宗皇帝,二十岁。
朱祁钰:英宗之异母弟,十九岁,封郕王。土木之变后立为景帝。
孙太后:英宗之母,五十岁左右。
女 贞:桃源王之女,二十岁。
兰 心:于谦之妻,四十余岁。
王 振:司礼太监,曾为英宗之师,最得英宗宠信,五十余岁,后死于土木之变。
石 亨:五十岁,于谦结义兄弟,紫荆关总兵,后为京城总兵官,封武清侯。英
宗复位后封忠国公。
徐 珵:翰林侍讲,四十余岁。后改名徐有贞,英宗复位后任兵部尚书,封武功
伯。
邝 野:兵部尚书,六十余岁。土木堡之战时战死。
王 直:吏部尚书,六十余岁。
胡 滢:礼部尚书,八十余岁。
陈 循:户部尚书,五十余岁。
桃源王:流民首领,六十余岁。
马 顺:锦衣卫指挥,王振死党。
喜 宁:太监,王振亲信,土木堡之变后投靠瓦剌。
曹吉祥:太监,四十余岁,土木堡之变后得景帝宠信,后拥立英宗复位有功,升为司礼太监。
也 先:瓦剌太师,称“太师淮王”,三十余岁。后自立为可汗,被部下杀害。
孛 罗:也先弟弟,瓦剌军将领。
石 彪:石亨之侄,二十余岁。
钱皇后:英宗之皇后,二十岁。
汪皇后:景帝之皇后,十八九岁。
于 冕:于谦之子,二十余岁,后为桃源县知县。
于 康:于谦家人,六十余岁。
王 山:王振之兄,五十余岁。
孙万山:孙太后之弟,四十余岁。
王 文:吏部尚书,四十余岁。
袁 彬:校尉,后为锦衣卫指挥,三十余岁。
兴 安:太后宫中太监,五十余岁。
樊 忠:护卫将军,四十余岁。
范 广:御林军将领,三十余岁。
万春红:原为宫女,二十余岁,土木之变后沦为妓女。
另有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御史彭坚、将领李威、陈镒、孙镗、宋城等。
一 盛世忧患(1)
黑屏字幕:
十四世纪中叶,元朝的腐朽统治在农民起义中土崩瓦解。公元1368年,朱元璋统一中国,建立明朝。历经数代长达八十余年的励精图治,至明英宗皇帝登基期间,大明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1、明皇宫
初秋时节。初升的晨光下,气势磅礴的大明皇宫被涂上一层华丽的金色,气象庄严中闪烁着神秘的光彩。
红地毯从午门越过金水河上的白玉桥,一直伸展向宫苑深处,显得华丽肃穆。
一支仪仗从午门出发,沿着庞大皇宫的中轴线,向宫苑深处逶迤而来。
仪仗中间,是两辆巨大的銮舆,气势不凡地凌驾于队伍之上,显示着至高无上的威严。
红地毯伸展的前方,一座座沉重的宫门在无声地打开。
所经之处,御林军肃然耸立,如同逶迤不绝的城墙。
銮舆依次穿越一座座打开的宫门,寂静中显露的凛凛威风突然被放大了――那是一种君临天下的气势,在一步步向皇宫的中心逼近……
最后一扇宫门打开,外面豁然开朗,出现了一个宽阔的广场。
侍立在道路一侧的号手举起长号,数十支长号发出浑厚而高远的鸣响:呜――呜――
号声在皇宫上空回荡。
朝霞似锦。
2、奉天殿前
长号的余音袅袅散去。
一大群文武大臣正在仰头观望,他们显然被什么东西吸引住了,嘴巴张得老大,眼睛一眨不眨地望向天空。
正在这时,他们的身后响起了一声并不响亮,但极为威严的咳嗽。
文武大臣一个愣怔,脸色倏忽大变,随即异常惊惧而恭敬地齐刷刷跪了下来。
哗啦一声过后,跪伏的文武大臣跟前,赫然站立着的是那个咳嗽之人――正是权倾一时的司礼太监王振!
王振目光如隼,睥睨着跪倒在地的文武大臣,好一会,脸上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
文武大臣鸦雀无声,没有一人敢抬头仰视。
王振端了端脸,然后是一声尖细的吆喝:皇上驾到!
两辆銮舆已缓缓地停下了,从銮舆中分别走出年轻的英宗皇帝和他的母亲孙太后。
英宗意气风发,嘴角含着一丝矜持的笑意。一下銮舆,他的目光便被吸引住了,他也抬起头来,向天空仰视――那正是刚落成的皇宫中至高无上的奉天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