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好,你这就将嫌犯给朕押上来,朕倒要当面看看,谁敢通敌卖国,做下如此大逆不道的勾当!
于谦:是,臣领旨。
孙万山被押了上来。他的样子根本是若无其事,脸上甚至是笑嘻嘻的。
于谦:皇上、太后,此人就是走私火炮的嫌犯!
孙太后和英宗的目光落在孙万山脸上,一时都呆住了。
廷上顿时鸦雀无声。
于谦见了孙太后和英宗的古怪表情,也是一愣。
王振故意惊叫了一声:太国舅――
于谦闻言,一下傻住了。
孙万山却得意地冷笑起来。
这场变故来得突然,众大臣都瞠目结舌,于谦也不知如何是好,孙太后和英宗的表情则极为尴尬。
王振一声大喝:于大人,你简直胆大妄为,你可知押来的是何人吗?
于谦:臣……臣不知。
王振:这位是太后的亲弟弟,皇上的亲舅舅,当今我大明的太国舅。于大人,你连太国舅都敢抓,你……你到底是何居心?
于谦对着英宗和孙太后跪下:启禀皇上、太后,臣并不识得太国舅,可他在紫荆关走私火炮,确是石将军当场拿获,人赃俱在,铁证如山,是绝不容置疑的!
孙万山叫起屈来:太后、皇上,我冤枉啊,冤枉啊!
王振冷笑:于大人,你都听清了,太国舅说他冤枉了。
于谦根本不理王振,对英宗和太后:臣有真凭实据,请皇上、太后明察。
英宗:是吗?那于爱卿……
于谦:事关重大,就是太国舅,犯了这等大罪,同样得按国法处置,望皇上、太后明断。
王振:好啊,于大人,现今太国舅身份已明,你还敢诬陷他,血口喷人,你是真要跟皇上、太后过不去了?
孙万山继续叫屈:太后、皇上,你们可得给我作主啊!
英宗已回过神来,恼怒地:堂堂太国舅,怎会干出如此鸡鸣狗盗之事?于谦,定是你沽名钓誉,为搏取功名,栽赃太国舅。
王振乘机再次向于谦喝斥:还不快快下去,触犯了圣怒,老夫可要拿你治罪了。
于谦冷笑一声,指着王振:王公公,你不过是个内官,有何资格站在朝堂上指手划脚,发号施令?
英宗恼火地:你……你不可如此对王先生无礼。
于谦:皇上、太后,这次火炮走私,与王公公不无牵连,臣有证据在手。
众大臣们都失声叫了出来:啊――
孙太后冷静地看着这局面,微微点头。
二 疑难重重(6)
英宗却更怒了:于爱卿,你刚才说太国舅走私火炮,现在又说王先生是主使,你到底要怎么样?
于谦正气凛然地:圈地为内忧,走私为外患,我大明内忧外患一并降临,皇上难道不该正眼视之吗?
英宗一愣,一时哑口无言。
王振装出委屈的样子,扑通跪下:万岁爷,奴才何曾做过伤天害理之事,今日却让万岁爷为难,奴才对不住你啊!
徐珵等人见状,忙出来打圆场:王先生对皇上一片忠心,一点捕风捉影之事,就弹劾王先生,岂不寒了众大臣的心?
英宗也想匆匆了结此事,便顺水推舟:这样吧,此事还得细加审理,先把嫌犯押下去。
孙太后突然开口了:且慢!
英宗和王振等人都是一愣。
孙太后:走私神机火炮一事,关系社稷安危,不可草率发落,皇上,你说呢?
英宗:太后,朕的意思是……
孙太后:于爱卿,你刚才说有一封密函,可否让哀家一看?
于谦掏出密函:太后,密函在此。
侍立在孙太后身边的太监兴安忙将密函递给孙太后。
孙太后看了一眼,脸色一下凝重了。
王振则是万分紧张,额上渗出了冷汗。
孙太后却看也不看王振,将密函藏进袖口,脸上不动声色。
众大臣不知孙太后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都呆呆地站着。
廷上的气氛又一下子紧张起来。
孙太后见稳住了局势,便不慌不忙开口:于大人忠诚为国,有口皆碑,先帝在世时,曾多次对哀家夸奖于大人,称之为国之栋梁。今日他在廷上直言我大明盛世,内忧外患,实是有感而发,哀家听在心里,不敢稍作懈怠,国家兴亡,岂同儿戏,啊!
英宗眼见孙太后将密函放入袖口,不知内中有何秘密,便不肯吭声。
王振投鼠忌器,更不敢发难。
如此一来,形势急转直下,众大臣都看着孙太后,听她拿主意。
孙太后:于爱卿所奏走私火炮一案,确有真凭实据,内中详情,还得再加审理。常言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哀家在这儿说句话,此案不管牵涉到谁,也不管是哪位皇亲国戚,都要一查到底!
孙太后此言一出,孙万山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
英宗看看孙万山,又看看正在气头上的孙太后,欲言又止,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于谦振奋地:把嫌犯押下去。
御林军押着垂头丧气的孙万山下。
孙太后看着英宗,语重心长地:皇上,国家安定乃当前第一要务,走私火炮和圈地这两件事,哀家看,就一并交给于爱卿审理,如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