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大臣在景帝严厉的目光下,都吓得低下了脑袋,不敢吭声。
景帝:列位都给朕好好想想,别光拿着朕的俸禄,却不给朕办事,啊?
众大臣一片肃然。
这件事来得太突然,于谦几乎还来不及作出反应就被皇上赶出来了,但事关大明社稷安危,于谦又挺身而出:皇上――
景帝:哦,于爱卿,你还要向朕启奏吗?
于谦:皇上,臣不得不奏!刚才武清侯所言实是蛊惑皇上,大错特错,望皇上明察。何况武清侯别有用心,妄图借废立太子讨取皇上欢心,替自己逃脱罪孽,完全是小人所为。
景帝冷冷地:是吗?
于谦:据臣查实,私铸铜钱的主谋就是武清侯石亨,是他指使和利用了石彪,现臣已查明证据,石亨罪大恶极,请皇上依国法论处,将石亨斩立决!
景帝:唔,武清侯确是犯了死罪,不过嘛,于爱卿,朕刚才已有言在先,免他死罪,朕看这事就……
于谦:不行!不杀武清侯,皇上要置国法于何地?天下民心,又如何交代?
景帝沉吟着:这个……
石亨:皇上,你可答应过不杀臣,臣死不足憾,可不能再为皇上出力,臣不甘心啊!
于谦怒指石亨:石亨,你这个小人,你……你太卑鄙了!
石亨哀求地看着景帝:皇上,你可得替臣做主啊!
景帝:俗话说,皇帝圣旨口,朕说出的话,难道于爱卿一定要朕收回不成?
于谦扑通跪下,激愤地:皇上,国法不是儿戏,石亨之罪能免,我大明还有何法度可言?国之根本……
景帝大怒:于爱卿,你太过分了,你口口声声国法国法,朕的话,难道就不是国法吗?
徐有贞乘机跳出来:皇上圣明,皇上的话,自然就是国法。胆敢反对皇上者,那就是叛逆!
于谦突然感到腹背受敌,为之心寒。
景帝:于爱卿,你可听清了?谁要是不替我大明的长久之计着想,哼哼,可别怪朕不客气了!
二十二 废立太子(4)
景帝说着,威严地扫视了一下众大臣,话中有话地:你们也给朕听着,回去好好想一想,别嘴巴上跟朕说得好听,背地里打自己的算盘,究竟怎么回事,朕心里可清楚得很!
众大臣都唯唯诺诺地:是,是,皇上。
景帝:今日之事,就到这儿,明日朕再等你们上朝议事。退朝!
景帝说完,扬长而去。
众大臣纷纷退出殿去。
石亨和徐有贞都面露得意之色,趾高气扬而去。
只有于谦还呆呆地站在那儿,神情极为悲愤。
6、乾清宫前甬道
景帝得意洋洋地退朝回来。
于谦突然挡在前面,扑通跪下:皇上!
景帝吓了一跳:于爱卿,刚才不是退朝了吗,你怎么还在这儿啊?
于谦:臣有话不可不说,望皇上听臣直谏。
景帝:罢,罢,朕就知道你的脾气,起来说吧。
于谦:皇上免去石亨死罪,已铸下大错,如此姑息养奸,石亨必得寸进尺,后患无穷啊!
景帝冷笑:姑息养奸?哼哼,朕自有主意,于爱卿不必多言。
于谦:民心不可欺,国法不可乱,皇上。
景帝摆摆手:朕还是这句话,朕自有主意。
于谦:皇上已错了一步,如再废立太子,那就错上加错了!
景帝拉着脸,闷声不吭。
于谦:臣的话已在廷上说得明明白白,皇上如一意孤行,势必让天下人寒心哪!
景帝冷冷地:于爱卿,你不是跟朕说要保我大明长盛不衰,江山永固吗?朕废立太子,就是为着这一条啊!这跟于爱卿的建议,有何相悖了?
于谦大惊:皇上,臣的江山永固之意,绝非此意,臣是希望皇上以社稷为重。
景帝:社稷为重自然是对的,可也不能非得要君为轻嘛,于爱卿,你说呢?
于谦断然地:不对!
景帝老大不高兴地:社稷历来以君为本,没有君,何来的江山社稷?
于谦:皇上之言更是大错特错了,君权再高再大,也是为黎民百姓,圣人云,民为贵,君为轻。做君王的,就是要替百姓着想啊!
景帝根本不听:朕今日所做之事,就是要避免日后朝政纷乱,祸害百姓。于爱卿,朕的这片苦心,你不可不领啊!
于谦再次跪下:皇上,废立太子绝非幸事,而是埋下了天大的灾祸,天下人一旦明了皇上的私心,谁还敢为朝廷忠心耿耿效力?
景帝默然。
于谦郑重地向景帝叩首:皇上,听臣一言吧,重振大明来之不易,皇上在百姓心目中,已是当世明君,有这一番功业,皇上也可青史流芳了,又何必斤斤计较于谁来继承皇位?作为天子,最重要的是顺天意,合民心,为百姓做事,受百姓拥戴,此乃天子最大的福分。否则,陡生事变,失信于民,是要招致报应的啊,皇上!
于谦声泪俱下,可景帝却不知什么时候早已溜走了。
于谦一个人跪在地上,绝望之极。
天上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
于谦被淋得透湿,仰望乌云翻滚的天空,再也说不出话来。
7、乾清宫书房
景帝心情舒畅地看着石亨上的奏章:武清侯石亨,切念太祖高皇帝,百战艰难而取天下,期传之万世。皇上于土木兵败,朝廷危亡之际,力挽狂澜,保住大明,足见天命在于皇上。今皇上即位五年,仍未更换太子,臣忧心如焚,深知天命不可违也。古人有云: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