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644,帝星升沉_果迟【完结】(141)

  众人诺诺连声,分头行动。散会时,李自成心中忽有所动,望着跟在众人身后往外走的李岩,传旨道:

  “请任之暂留一步。”

  李岩留了下来。众人散尽后,大殿里空荡荡的,除了皇上,只张鼐挎剑立在丹墀下,李自成扫一眼大殿,深情地望着远远地站在殿柱前、表情有些木然的李岩,说:

  “任之,咱们去寻个僻静一点的地方说话。”

  说完起身,张鼐领路,君臣二人来在东暖阁里,距离一下拉近了。李自成居中坐下来,他见李岩一边侍立,乃伸手指向身边的座位说:

  “任之,坐吧。”

  李岩仍有些拘谨,口称“谢皇上。”身子却仍不敢坐,李自成见状,不由伸手将他捺在座位上,又埋怨说:

  “任之,你怎么和朕生疏起来了呢,这以前不是这样的嘛!”

  这神态,无比亲切,这口吻,一如从前,李岩不由感动起来,他抬头望着皇上,说:“岂敢,只因皇上日理万机,无暇垂询,臣不敢妄言以干圣听。”

  李自成对这回答仍不满意,他用一声长长的“哎”来表示自己的惊奇,又说:“不对,任之,你的性格不是这样,再说,以你我的交情,朕眼下又诸事不顺,你应该知无不言,时时提醒。”

  皇上卑词问策,拳拳之情,溢于言表,可李岩说什么呢?一切都被他不幸而言中了,山海关之败,败在皇上的悬军远征,败在对吴三桂处置的失当,这些都看似偶然,却又是必然,眼下士气低落,人心惶惶,连平日从不言怯的将军们也谈虎色变了,朝议撤往山西,这是不得已的选择,事已至此,夫复何言?

  李岩抬起头,一下触着了皇上殷殷的目光,他终于忍不住了,乃字斟句酌地说:“据臣看来,皇上暂时放弃北京,退保三晋的决定是明智之举,三晋背靠关中,土地富饶;太行山横亘其间,为天然形胜,加之关中为后盾,鲁、豫为声援,以我军现有势力,攻不足而守有余,孙武子说: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皇上此举,正可收‘击其惰归’之效。”

  这一说很投合李自成的心事,不由连连点头,并说:“任之此说,深得朕心。丞相说得好,满鞑子不过一守边小夷,利中原子女玉帛而来,岂能长久?满鞑子一撤,吴三桂必无能为,所以,我们仍大有可为,但不知怎的,我们这班将军们却看不到这点,只想着敌军不可挡,对辫子兵怕得要命,今天的会议上,竟一个个垂头丧气,无人敢言战。”

  一听皇上这口气,李岩不由有顾虑了,须知他虽说了一段皇上爱听的话,却只是做个由头,接下来才是他要提醒皇上的,不想皇上误会了,居然又想当然地乐观起来,那么,自己的心里话究竟说还是不说呢?

  他的犹豫立刻被李自成发现了,李自成本想大谈他卷土重来的打算,并想征询李岩的看法,求得进一步的完善,眼下见李岩似不以为然,忙用嘲讽的语气说:

  “任之,你也怕满鞑子,怕辫子兵吗?”

  李岩不由急了,说:“皇上言重矣,臣岂是贪生怕死之人,只是适才听丞相所议,认满人图小利,无大志,此说未免牵强。”

  李自成说:“难道任之已认定,满人进关,是要与朕争天下?”

  皇上既已问及,若再吞吞吐吐,便要招至猜疑了,于是说:“皇上,臣以为,满人的确根基太浅,因为三四十年前,他们不过一守边小夷,土地人民物产,不敌我中原一个州,小国寡民,中原问鼎,能不是蛇欲吞象?何况他们是夷人,是金人的苗裔,为汉人世仇,想入主中原,有一道难以逾越的种族门坎,所以,他们要想在中原站稳脚跟,确有想象不到的困难。不过,若纵观历史,比效古今,却又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

  八 大顺皇帝(6)

  接下来,李岩便谈自己的看法,熟读史藉的他,说起历史上的外患入侵,真是滔滔不绝,从五胡乱华,到金元祸宋,再说到山海关外的辫子兵——满人经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人的努力,不但完成了内部的统一,且降伏朝鲜、蒙古,四次入侵中原,每次都取得很大的胜利,眼下有吴三桂领路,有崇祯已死这个好题目,乘胜入关,问鼎中原,又有何不可?历史上哪次外患入侵,不是趁着中国的内乱呢?最后,李岩竟忧心忡忡地说:

  “方才丞相谓满人无意中原,臣实在不敢苟同。据臣看来,眼下虽无崇祯,形势却比有崇祯还要严重,皇上应从大局着眼,小处着手,做长期的打算,至于平天下于弹指之间,定中原可一蹴而就,这种想法,切不可有。”

  李自成闻言虽不悦,口中仍问道:“长期打算,究竟是做些什么呢?”

  这可是一个大题目,李岩于是从重新收拾民心说起,直到巩固秦晋、抚绥豫鲁,招贤纳士,积草屯粮——等于都要从头做起。

  李自成听李岩如此一说,就如一个才从火热的太阳下走来的人,被人迎面泼了一大桶冰水,不觉从头顶凉到了脚底——他自竖杆子起义以来,已整整十六年了,十六年来,经受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历尽凶险,九死一生,好容易才有今日,眼下崇祯虽死了,明朝虽完了,可他也身心疲惫了,为山九仞,精疲力竭,这一坐下来,便不想再动了,万不料半途杀出个程咬金。依牛金星所说,满人只为子女玉帛而来,饱掠一番就会撤回,他可跟在后面打回北京去;依李岩所说,等于自己又回到了十六年前,他想起年初时,李岩和宋献策那先破藩篱,再窥堂奥的主张,事情真的有这么复杂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