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在他们心中,吴三桂是个大大的英雄,因为他们早已读到了以吴三桂名义发布的、号召他们讨贼的告示,眼下贼兵终于撤走了,是吴三桂将他们打跑的。吴三桂即将奉太子还朝即位,有消息说,大队人马已到达通州。
九 摄政王爷(2)
这时,明朝的巡城御史不知从哪里钻出来,指挥众人救宫中大火——前面三大殿中,因李自成住武英殿,直到火起时才离开,所以,武英殿硕果仅存;而天子正衙的皇极殿和文华殿以及皇帝日常起居的乾清宫,却是大顺军放火的重点,塞在那里的柴草最多,烧得最透,三天三夜的燃烧,已为一片瓦砾;后面的东西六宫火势稍敛,经人抢救,保存了一部份,但乌焦巴弓,已不成看矣。
救过宫中大火,前门东江米巷的江浙帮便集资买棺木、设灵堂,为吴家的“满门忠烈”发丧;另一班人则头缠白布,有条件的更是一身重孝,为可怜的崇祯皇爷举哀,之后便搬出从火中抢出的、已烧得残破不堪的卤簿、仪仗,一齐涌到朝阳门外,望尘罗拜,迎太子还朝。
金之俊也夹在这些人群中。范景文等人死了,殉君殉国,节烈凛然;陈演、魏藻德等人被砍了头,但他们生前向李自成称臣,歌功颂德,廉耻丧尽,就是一死,也不足蔽其辜。而他金之俊呢,可也是曾经跟着上过表、劝过进的啊,一想到这些,他便汗颜,觉得自己沉吟不决,臣节有亏,草间偷活,纵比鸿毛也不如。
这时,曾应麟来邀请了,自从他去牛金星府上投了职名状,又去宫门递了劝进表,曾应麟就和他断了往来;后来,二人在刘大将军府上一同被挟棍伺候,算是共了患难,今天曾应麟盛情来邀,金之俊心中虽然有愧,但转念一想,眼下流寇终于败了,太子还朝,大明中兴在望,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去接太子还朝是应该的,因为自己欠了朱家的。
他终于拖着两条被夹棍夹伤了的腿,一步步挨到了朝阳门外。在众多的欢迎人群中,他又一次看到了上劝进表十分热心的周钟、史可程,和杨廷鉴、陈名夏等癸未科三鼎甲。
因銮驾尚不见踪影,这班人等得无聊,便又聚在一起议论时事了。这回不是称颂李自成,而是破口大骂这个反贼,而以往对李自成用过的颂词,又反过来加在吴三桂的身上了,虽没有说“比尧舜而多武功,迈汤武而无惭德”,但也说他挽狂澜于既倒,救大明于垂亡,是大明中兴名臣,不愧为忠良之后。
就这么自我叹息,自我欣赏,相互恭维,对着镜子作揖,聊着聊着,不想有人在喊:“来了来了!”
众人停止议论,一齐向东方望去,只见十里堡方向,柳枝掩荫,人影疃疃,官道上,尘土大起,分明是有大队人马,在向这边挺进。
众人按捺不住兴奋,乃按品级分跪大道左右,还有一班虔诚的商人,他们因饱受劫掠,也希望看到大明的中兴,也出来迎接太子,因是布衣,便远远地跪在大臣们的屁股后边,都素帻孝衣,一眼望去,朝阳门前一片雪白。
十里路转眼就到了。只听得一阵鸾铃声,猎猎的军旗飘动声,车轮的轧轧声,刀剑碰撞声,由远而近,几匹开路的顶马急驰而过后,便是整齐的马队碎步踏地声,众人都屏住呼吸,不敢仰视。
过了许久,金之俊耐不住了,乃把头稍稍抬起一点,这一眼,就瞅见骑马人手中的金瓜斧铖,那是天子卤簿之一,看来,分明是御驾到了,他猛地抬起头,想喊一声“万岁”,待定睛细看,行驶在面前的,果然是一辆垂着黄色帷幕的金根龙辇,车帘掀起,里面端坐一人。千真万确,这人已三十岁左右,颚下三绺青须飘飘——太子不才虚岁十七么,怎么会这么显老相?
金之俊正纳闷间,他的前后左右也有人瞥见御驾了,他们也有心存疑惑的,也有不顾一切的,这时,有人竟喊起“万岁”来,一只鸟儿叫了,便有百只鸟儿应,于是,百鸟和鸣,齐称万岁。车中人没有顾及这些,既不停车,也未减速,一个劲地直奔城里,众人待车驾过后,便一齐自动起身,跟在车驾后面进城,一路欢声笑语,一路齐颂圣德,直跟到了余烬未熄的紫禁城。
按说,太子复国,众臣恭迎,銮驾应该在城外停下来,接受群臣的朝贺、问候,算是君臣初见。可此时銮驾并没有停,仍一个劲直奔宫里,直奔宫里也可理解:此时城中及欢迎人群中,谁也保不住没有有流寇余党,或心怀不轨之辈,出警入跸,不能不慎。
九 摄政王爷(3)
可百官们不知,就在百官在城外“接驾”时,大队八骑劲旅已分别从东直、安定、德胜等城门进来,占踞了各通衢要道;另有正蓝、正红等旗,分南北两路,直取密云、宛平、大兴、房山,控制了北京四郊及九城的各处要地,城头上,大清旌旗猎猎,刀光耀日,八旗铁骑已完成了对北京城的占领。
皇帝的法驾卤簿由前门棋盘街进大明门,从午门直达端门,御辇直进到大内。追随车驾的前明文武百官们,在午门前被挡住了,他们向这班卫士解释,说是进宫向新皇帝问安。可这班大兵都一个劲摇头,开口却是他们听不懂的满洲话。
直到这时,他们似才发现,像主人一样在行使权力的,没有本国官兵,吴三桂不见踪影,哪怕就是他的旧部也不见;随扈的官员个个红顶花翎,穿的是马蹄袖袍褂,且脑后拖了一条大辫子的客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