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644,帝星升沉_果迟【完结】(26)

  “公侯皆食肉纨绔,宦官悉吃糠犬豚。”他坐在龙椅上,口中默默地背诵檄文中的话,心想,这话虽出自贼人之口,却也有些道理。这些年,皇恩浩荡,覃恩普敷,满朝文武,谁也没少得好处,可一旦国家有难,这些人却没有一个人能为朕解忧。朝堂议政,雁阵两行,一个个衣冠靴帽,指天划地,唾沫横飞,说得头头是道;到头来却是徒托空言,毫无实际。出师讨贼,贼未来时,谎报战功,贼人来时,不是逃便是降,一个比一个无耻,就是此番劝捐,费尽心思,折腾了许久,结果却是鸦鸦乌。越想越气,竟然就对着左右,连连拍着御案骂道:

  “无耻,真正无耻已极!”

  身边的几个小太监吃了一惊,忙一齐跪伏在地,磕头道:“皇上恕罪。”

  崇祯一惊,不耐烦地一挥手说:“去,去,去,不关你们的事。”

  小太监们吓得一个个往外开溜。

  此时王之心正欲进殿,这情景,早被他看得清清楚楚,心想此时皇爷心境不佳,进还是不进呢?正在犹豫,崇祯已于御座上看得真切,乃问道:

  “王之心,你可有事?”

  王之心无法回避,忙进来跪伏在地,奏道:“皇上,奴才有要事上奏。”

  王之心提督东厂,是皇帝的耳目,手下探事的不但密布京城,且缇骑四出,虽里闾间小事,也瞒不过他的眼睛,眼下崇祯一听“有要事”,忙说:

  “要事何不早说?”

  王之心磕头奏道:“是,启禀皇爷,奴才得报,奉旨督师的余应桂畏敌怯战,闻警即奔,巡抚蔡懋德更是弃河防不守,坐失戍机。眼下河东、河津、绛州一线无一兵一卒守卫,贼来可长驱直入。”

  二 白龙鱼服(14)

  崇祯一听,又气又急,不由语无伦次地说:“这,这,这个余应桂、蔡懋德真不是东西,朕要将他们撤职、砍头。”

  王之心忙奏道:“皇上,奴才以为,光撤职杀头也不是办法。看来,前方将帅无人监督不行。如果余应桂、蔡懋德等人身边有人监督,便不会出现如此欺瞒、玩寇的局面。”

  王之心说的,正是眼下崇祯想的。这以前,先帝便有派宦官监军的先例。这办法可追溯到唐朝——肃宗时就有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这是首开臣子靠不住靠宦官的先例,史家对此都曾痛下针砭,自己登极之初,一度下旨撤消监军的宦官,当时大臣们无不称赞这是英明之举,可今天看来,文武百官既然如此靠不住,那么,当初撤监军之举有欠考虑。想到此,他不由点头说:

  “你的意思朕清楚,看来,这监军还是非派不可。”

  一听皇上终于松口了,王之心忙连连磕头说:“皇上圣明。”

  崇祯说:“这样吧,你先与王德化商量一下,从知兵的内监中,遴选十数人,然后把名单报朕圈定。”

  王之心一听这话,又重重地磕了一个头,十分响亮地答了一声“是,奴才领旨。”

  王之心走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和王德化、曹化淳等人把名单拟好呈了上来。崇祯草草看了名单,随意圈点了一下,便交与王承恩拟旨。

  王承恩一看,皇帝圈的是:拟派高起潜总监关蓟宁远;卢惟宁总监通德临津;方正化总监真定保定;杜勋总监宣府;杜之秩总监居庸关,其余还有一大批职位稍低的太监,他们分别监视顺德、彰德、大名、广平、卫辉等地——这班人全是二王的亲信。

  王承恩一看这份名单,心中便明白王德化等人的用意了。他们为此已花了三千两银子,自己难道就真的被塞住了嘴巴吗?

  左思右想,他拿着皇帝的圈点的名单,就是不想挪步。崇祯见他这个样子,忙催促道:

  “你怎么还不去?”

  王承恩犹豫了半天,终于忍不住跪下奏道:“奴才以为,此事有些不妥。”

  崇祯不由焦急地说:“用中官督师,本是权宜之计,置此情形之下,朕也拿不出万全之策。”

  王承恩说:“奴才以为,形势固然紧急,但用人还宜慎重。总要确实是知兵的人,派出去监军才不致偾事。”

  崇祯说:“这份名单是王德化与王之心共同草拟的,据他们说,这上面的人都很称职,你怎么说他们不知兵呢?”

  王承恩心中明白,这名单上的人,可说是没有一个知兵的,但他不好一笔抹杀,只好吞吞吐吐地说:

  “据奴才所知,杜勋就不知兵,他一直在尚膳监掌印,就是当初内操时,他也以种种理由拒不赴操,不要说熟悉兵法、阵法,就是十八样兵器,他只怕也认不全。”

  崇祯一听,本想伸手将名单收回重新圈定,但不知什么原因,又挥了挥手说:“唉,这本是矮子里面选将军,强的也强不到哪里去。算了算了,朕用他监军,无非就是作耳目,不知兵也无所谓,行军布阵,不是还有大将、总兵么?”

  王承恩本想把话挑明说,但又不敢。他明白,二王在宫中遍布耳目,自己这以前的一举一动,便有人一五一十传到二王耳中,此番若力争,必招致报复,他们心狠手辣,自己可众寡不敌,想到此,他只好把要说的话咽了下去,转身去拟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