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黄埔军校_陈宇【完结】(120)

  安文认为:黄埔精神“是充满着信仰并实行真正中山主义的革命军人精神”,“除了它所具之一般的军人精神,如不怕死,甚至有政治主张(不论何种)和我们个人主观所希望的外,分析它的特具的精神,可说黄埔精神是建筑在总理所定的‘联俄、联共、拥护农工’三大政策上的。”“总结黄埔学校这历史的和客观的特殊性质,我们现在就可以说:黄埔精神,是坚信并实行总理所定联俄、联共、拥护农工三大政策的革命军人的精神。”(1926年9月23日《黄埔日刊》)

  《黄埔军校史论稿》封面《黄埔情缘》封面

  张治中在30年代撰写的《黄埔精神与国民革命》一文中,回顾黄埔军校师生艰苦创校史和东征北伐所取得的重大胜利时,也曾谈到:“在那时候,我们党里的一般同志,都认为黄埔是真正革命的基础,黄埔精神是真正革命的精神。”该文对黄埔精神虽没进行系统地论述,却高度地评价了黄埔精神,有助于后人进一步开展对黄埔精神的研究。

  此后,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宣讲研讨“黄埔精神”的文章日益见多,也产生了不少的争论,这里面既有学术观点之争,也有党派政见之争。

  ——有观点认为,简而言之,黄埔精神就是为主义而英勇奋斗的精神。

  ——有观点认为,黄埔精神即是军校奉行的“同志仍须努力,革命必须成功”的坚毅精神;是“不妥协,不调和,不成功便成仁”的牺牲精神。

  ——有观点认为,黄埔精神就是要“服从校长,尽忠党国,精诚团结,成功成仁”,这实际上是蒋介石所倡导的“黄埔精神”。

  身着戎装的黄埔六期毕业生赵一曼——有观点认为,黄埔精神是孙中山倡导的“忍苦耐劳、努力奋发”的学习精神;“一心一意为国家奋斗”的革命精神;为民众利益“不要身家性命”的牺牲精神;主动活泼的富于进攻的战斗精神。

  ——有观点认为,黄埔精神是凡军校学生耳熟能详的“两不”、“两爱”精神。在黄埔军校初创时期,师生人人都知道一个被称为“两不”、“两爱”的口号:“两不”是不要钱,不要命;“两爱”是爱国家,爱百姓。

  ——有观点认为,黄埔精神是一个以中华传统武德为基础,以新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为主体,以大同理想为核心的思想系统。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武德内涵和独特的武德规范,而且充满着道德悟性和人生智慧。它是一座既有人格魅力又有思想魅力的精神宝库。

  ——有观点认为,真正的黄埔精神要从孙中山先生建校初衷里去寻找。孙先生说,“革命事业就是要爱国,就是要救国救民,我要求诸君,从今天起,共同来担负这种责任。”所以黄埔精神就是爱国和革命的精神。黄埔军校在时代的变换中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但其开创时期的“爱国革命”精神则是彪炳青史,同时,也展示了国共合作堪称“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

  第十三章 解析黄埔精神(3)

  那么,准确、全面的黄埔精神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笔者以为,这还要从黄埔军校的教学实践、校园文化和成功经验,特别是黄埔师生的建功立勋中去萃取。

  黄埔军校建立后,校总理孙中山倍加关注着它的发展。他要求军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能指挥作战,会做政治工作,而且勇于冲锋陷阵,具有爱国爱民、献身革命的精神。他为黄埔军校制定了“亲爱精诚”的校训,在开学典礼中讲道:“大家总要记得,革命是非常事业,不是寻常事业。非常事业,绝不可以寻常的道理一概而论。诸君现在求学的时代,能够学得多少便是多少,只要另外加以革命精神,便可以利用;如果没有革命精神,就是一生学到老,死记得满腹的学问,总是没有用处。”军校本着孙中山的创校宗旨和要求,严格掌握“政治与军事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方针,由环境设施到训练内容,都注重灌输爱国革命、奋斗牺牲精神。

  在环境设施方面,军校通过政治色彩鲜明的标语、口号以及革命歌曲等,宣传黄埔革命精神,陶冶军人革命情操。校内重要的地方都高悬着耀眼的革命标语。如“拥护三大政策!”“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同舟共济,团结奋斗!”“不要钱!不怕死!爱国家!爱百姓!”“艰苦卓绝,完成革命!”等标语,举目可见,令人振奋。同时还把一些纲领性的口号印成小传单,发给各队值星官,于早晚点名时呼叫,“使之深刻地、持久地印入每一个学生的脑子里,使之成为思想行动的指针”。凡此种种,既活跃了军校的生活,又对陶冶军人爱国革命精神大有益处。

  军校学生除了经常唱《陆军军校校歌》、《国民革命歌》外,还请苏联通讯顾问科丘别耶夫教唱《国际歌》。脍炙人口的《国民革命歌》主要歌词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黄埔军校第1至第4期学生在校时唱的《陆军学校校歌》歌词是:“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