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黄埔军校_陈宇【完结】(93)

  文件下发后,刚刚入校的第1期学生、共产党员宣侠父提出了抗议。这位日本帝国大学毕业的校长老乡,虽然被指定为党小组长,但他十分正规地给特别党部写了一份报告,毫不客气地把矛头直指蒋校长。他认为校长此举,是企图以军权代替党权,违背了孙中山先生“以党治军”的原则,把党的基层组织变相地化作手中的工具,成为强权下监督同志的特务机构。他要求特别党部应组织基层分部的选举,并监督进行。蒋介石看了报告后,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即赶走宣侠父。但考虑此事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大局,于是他以老乡和校长的双重身份,召见了宣侠父。

  谈话很快陷入了僵局。蒋介石命令宣侠父写出悔过书,否则将开除出校。宣侠父不仅不写,3天后还愤然离开了军校。临走时,给同学留言:“大璞未完总是玉,精钢宁折不为钩。”也因为此举,黄埔军校同学录上看不到共产党员宣侠父的名字。宣侠父离校后去了上海,曾任中共临时中央局特科负责人,1938年7月在西安遭国民党特务暗害。

  宣侠父勇而退学的行为,那时黄埔的许多人多未能意识到,他所维护的东西正是孙中山当做命脉的“联共”。这是黄埔岛上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第一次交手,共产党人却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输了。不仅如此,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从一开始就被蒋介石弄得偏离了正确方向,也注定了日后的悲剧。

  其实,对大多数刚入校的黄埔一期学生来说,他们并不像已有1年多共产党党龄的宣侠父那样有较高的政治敏感和嗅觉,许多年轻人在这时还根本没有党派的概念,像一张白纸,就看向上面涂抹什么颜色了。黄埔军校作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最重要成果,同时又是培养未来军政干部的摇篮,谁争取到更多的学生就意味着争取到了未来,因此从一开始双方就在发展党员和支持者上展开了激烈竞争。每个黄埔学生都不可避免地卷入这种政治选择的漩涡之中,那些新来的学生没多久就会碰到这种选择和政治动员,许多人会同时收到两党动员发展入党的表格。对这两个党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多数学生在那时肯定说不清各自的宗旨,更说不上两党的区别。如第1期学生杜聿明同时手接两张不同的表格,他略微想了一下,把目光聚焦到了“共产”这两个字上,多年后他在回忆文章中说,他想了半天,没明白“共产”的意思,后来他对“共产”的理解,认为可能是把他老家里的财产归大家所有。把家中财产给别人,他可舍不得。就因为对这两个名称的肤浅理解,杜聿明决定还是先加入国民党,看看情况再说。另外,他又从直觉上判断,国民党是孙中山的党,不会有错,于是就填了国民党发给的那张表。不过,杜聿明可能没想到,在同他加入国民党组织差不多的时间里,他在家乡读书的未婚妻曹秀清选择的却是共产党,正在陕西榆林中学校园内举起右手,向着斧头镰刀的图案和列宁像宣誓。

  第九章 军校党争(2)

  黄埔第1期学生徐向前回忆说:“第一次上课是填表,集体加入国民党。大家毫无思想准备,想不到参加国民党的手续这么简单,一堂课下来,都成了清一色的国民党党员了。后来一些同志都把这件事当笑话说。”(徐向前著《历史的回顾》,第27~28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黄埔军校的国民党组织拥有蒋介石支持之便和主义宣传之便,国民党是孙中山的党,黄埔的校歌里就是校总理孙中山的主义,他们发展党员嫌这样一个个去找人入党太麻烦,就干脆在课堂上把入党登记表当成作业发了下去,规定每个人都要填好。教官说的道理很简单:你不是想当革命军人吗,那你就得先是革命党人。于是大家都填了表,集体加入国民党,包括共产党员。当然,学生中也有不少人在那时对政治和主义之争不甚感兴趣,虽然被发展为党员,但却并无鲜明而强烈的政治意向。由于中共中央早有决议: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毛泽东、谭平山早就入了,都在国民党中执委当部长,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所以,共产党在早期黄埔军校中就有了很强的渗透力。又由于军校内有着强大的国民党左翼环境影响,共产党与国民党在黄埔军校争取学生能平分秋色。在黄埔一期学生中,原来有共产党员身份的人又填表加入了国民党,而单独新填表加入共产党的人也有不少。周恩来到校工作后,中共党员人数又有了新的发展。

  由于蒋介石从黄埔军校建立开始,就一步步对共产党紧逼,后发展成为清党活动,使得共产党的发展被迫转入地下,而双方的矛盾却开始公开化,接连不断地出现了党争的事端。

  “两会”的斗争与解散

  黄埔军校建立后,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迅猛发展,其影响迅速扩大,统一战线内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明显复杂,反映在军校内部革命势力与反动势力的斗争也随之尖锐起来。军校内部的斗争,集中反映在“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两大组织之间的斗争问题上。

  “青年军人联合会”的前身,是1924年八九月间成立的以团结青年军人、挽救时局为宗旨的“中国青年军人代表会”,会址设在国民党中央党部。这是针对广州商团反动势力日益强大的形势,由黄埔一期“状元”、共产党员蒋先云提出来的。1925年1月23日,“中国青年军人代表会”改组成“青年军人联合会”(简称“青军会”),2月1日召开成立大会,宣告“青军会”正式成立。“青军会”的宗旨,是以团结广大革命军人,坚决执行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积极巩固革命统一战线,配合军校的中心任务,开展各种革命活动。“青军会”是在周恩来指导下的,由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为核心,组成的革命群众组织。黄埔军校有8名学生当选为“青军会”干部,其中李之龙、蒋先云、王一飞等6人是共产党员。当时“青军会”最主要的负责人,是常务委员蒋先云。他们把所有驻扎在广州的、倾向于革命的青年军人联合起来,以联合的革命军人,来对付联合的反革命商团。在打击陈炯明的斗争中,“青军会”得到广大青年军人的热烈支持和拥护,参加者甚众,迅速发展壮大,成立1年多时间,会员发展了2万余人,还把教职员中的左派和共产党员金佛庄、郭俊、茅延桢、鲁易等人发展成了会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