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军校党争(4)
中国共产党人与蒋介石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为了争夺黄埔军校的生源,中共中央在1925年11月1日发出第62号通告,对各级党组织发出号召:“广州黄埔军校正拟招收三千名入伍生,望各地速速多选工作不甚重要之同学,少校同学及民校左派同学,自备川资和旅费,前往广州投考,以免该校为反动派所据。此事关系甚大,各地万勿忽视。投考者须一律携带民校介绍证书。本校及少校同学均须由各地委直接另给介绍书于本校广东区委。”下面的署名为“钟英白”,即“中央”的谐音“告白”,文中也使用了代号,“本校”指“共产党”,“少校”指“共青团”,“民校”指“国民党”。从这份文告中,已经显露出国共两党相争于黄埔军校的激烈程度,党争的火药味也越来越浓。
与此同时,蒋介石也加快了在黄埔军校内排除共产党势力的步伐,使党争更加公开化。“孙文主义学会”成员的气焰更加嚣张,他们盗窃共产党人的文件,不断制造殴打和枪击“青军会”会员事件。1926年4月7日,蒋介石以“两会”组织破坏了黄埔的统一,“于集体化、纪律化之旨相妨碍”为借口,下达了“一律自行取消”的校令。4月10日,“青军会”被迫发表通电,宣布自行解散。21日,“孙文主义学会”也发表了解散宣言。
“中山舰事件”
就在黄埔军校“青军会”和“孙文主义学会”闹的不可开交时,1926年3月20日,当时任海军局长兼“中山舰”舰长的军校一期生、共产党员李之龙及其他共产党人遭到逮捕,军校党争问题发展到白热化状态,这就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军校反共势力蓄谋已久的“中山舰事件”。
黄埔军校时期的李之龙本来此时的广州革命根据地处于继续大发展时期,国共合作,正共谋北伐。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将所属各军改组为国民革命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设海军局,同时撤销原建国粤军总司令部航务处。海军局长为苏联顾问斯美洛夫,参谋厅长为欧阳琳,政治部主任为李之龙。此时的“中山舰”归海军局管辖。不久,正式组成广东舰队,至1926年12月,广东舰队共有60多艘小型舰船。
李之龙是黄埔一期生中的佼佼者,1921年加入共产党,是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负责人。他入黄埔前曾在烟台海军学校学习,因此毕业后到海军中任职。当时,海军局下的各舰,除舰长外都设党代表,共产党员和一些进步分子也加入到海军队伍,推动了各种革命活动。苏联顾问常到海军俱乐部给官兵讲政治、军事,传播进步思想。所以,在黄埔军校中即已是出类拔萃的李之龙,得天独厚地被重用为海军局政治部主任,授少将衔。1926年2月,海军局长斯美洛夫因事返苏,由欧阳琳代局长。蒋介石的亲信、海军学校副校长欧阳格欲驱逐欧阳琳以自代,欧阳琳弃职而去,但欧阳格也未能当上局长。3月,李之龙被任命为代理海军局长和参谋厅长,并兼“中山舰”舰长,军衔由少将晋升为中将。
这时广州的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严重的内部矛盾日益表面化、尖锐化。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力主北伐,贯彻孙中山三大政策,而西山会议派、孙文主义学会等国民党右派则背叛三大政策,排斥共产党。处于要害职位的汪精卫和蒋介石,既有政争,也有权争。在各种力量交锋中,1925年8月,著名的国民党左派人士廖仲恺被国民党右派指使的暴徒所暗杀。
当时各派力量也向“中山舰”渗透,国民党右派欧阳格曾阴谋策动舰上部分人员劫舰他驶,事为刚上任局长的李之龙所悉,带宪兵上舰逮捕欧阳格同伙13人,并调两个班的士兵驻舰设防。李之龙还查知蒋介石的同学、虎门要塞司令陈肇英的走私行为,并报告汪精卫。根据汪精卫的旨意,李之龙拘留了陈肇英的走私船,后陈受到处分。李之龙的所作所为,均使蒋介石不满,并势在必除之。
1926年3月14日,李之龙因公务繁忙,辞去“中山舰”舰长一职,由副舰长章臣桐代理舰长。此时,“中山舰”停泊于广州市区内水域,在广南船坞修理汽笛。3月18日午后6时许,在广东海边之“定安”号火轮遭海匪抢劫,停泊在黄埔上游。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室主任孔庆睿、管理科科长赵锦雯等商议派舰前往保护。但军校本身无舰可派,军校交通股黎时雍乃向军校驻省办事处请求“速派船来”,但并未指明提出要“中山舰”支援。办事处的交通股股长兼办事处主任欧阳钟知讯后,乃亲往海军局联系派舰。恰李之龙因公外出,由作战科科长邹毅面允,即派舰前往黄埔。
第九章 军校党争(5)
此后,据欧阳钟自称,他“于是即返办事处”。而海军局的《值日官日记》则称:“因李代局长电话不通,无从请示办法,故即着传令带同该员面见李代局长,面商一切。”又据李之龙夫人报告:当夜,有3人到李之龙家,因李仍不在,由李之龙夫人接待,“中有一身肥大者”(即欧阳钟)声称“奉蒋校长命令,有紧急之事,派战斗舰两艘开赴黄埔,听候蒋校长调遣”,同时又交作战科邹科长一函,中称已通知“宝璧舰”预备前往,其余一艘,只有“中山”、“自由”两舰可派,请由此两舰中决定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