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解长征之谜_徐焰/马祥林【完结】(3)

  同样,在长征中,红军并不是百战百胜,湘江之战、百丈关之战,红军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百丈关之战,红军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被迫退回藏区,重过草地。描述这两场让红军遭受挫折的战斗,就是对历史真实的负责。当然,红军这两场战斗的失利,都是在错误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湘江之战,败在李德僵化的、教条主义的军事思想上;百丈关之战,败在张国焘错误的南下入川的策略上。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红军只有回到了客观评价敌我实力、灵活运用战术的正确道路上,才能取得长征的胜利。

  在对历史还原的方式上,我们认真地进行了思考,最后选择了“重解长征之谜”,作为报道与成书的主线。尽管时间过去很久,但长征仍然有太多的细节等待后人去勘解,而选择“解谜”,也恰好能让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能够有兴趣同作者的笔触一起,重新回到那条充满生与死搏斗的艰辛道路上去。

  书中涉及到的许多“谜”,基本是以前没有人注意过的,或者提起过却不曾细致地研究过。例如,整个红军长征的过程中,没有中过国民党军队一次埋伏。“用兵如神”,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建立在红军密码破译和谍报工作的高质量上。从相反的角度来说,国民党方面虽然通过战俘或破获地下组织了解红军破译密码的事情,却因为担心承担责任而层层隐瞒不报,或者拖延,导致了军事部署的屡屡落空,这些情况蒋介石至死都不知道。这也从反面提醒我们,效率低下与官僚作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长征不仅仅是简单的行军与作战,它是国共双方全面比拼的一项综合斗争。就在国民党媒介大肆诋毁红军的时候,一份欧洲报纸却能大篇幅刊载长征亲历,以正视听;在双方你死我活的交战时,国共之间的谈判却在秘密进行……较量实际上是无处不在的。

  长征也不仅仅是血与火,它本身就有着很多传奇色彩。红军在贵州打土豪,却意外发现一位“土豪”家中摆满了马列书籍,后来,这位“土豪”成了红军忠实的朋友,并坚决跟随红军走上长征路。红军在藏区成立了藏民独立师,独立师的战士们成为留在当地的火种。十几年后解放军重回此地,找藏民带路,藏民自豪地说:咱们是自己人,我是红军……这些微小的细节,却真正体现了长征的感人之处。

  参加长征的女性,也成为长征中一道亮丽的色彩。除了男人要克服的困难外,她们还要忍受别人的嘲讽,忍受生理上的不便,忍受来自男人的骚扰。她们勇猛作战,血洒疆场;她们也柔情似水,面临恋爱和生育……她们付出的要比男性更多,而她们在长征中的真实生活,却几乎被湮没。

  重解长征之谜,看似是一个又一个的细节,但把这些细节贯穿起来,却能完整地再现长征的画卷,完整地形成荡气回肠的情绪。壮举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往往是通过不起眼的细节连缀而成。如果读者能在“解谜”的过程中获得感悟,获得感动,那么就是最让策划者和作者欣慰的事情了。

  重解长征之谜,我们知道了什么?

  本书的作者徐焰和马祥林是军事历史的专家,是他们本着客观和负责的态度,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搜集、查寻,完整地为读者解开谜团。他们为此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也为读者奉献了精彩的文章。在这里,要特别向他们致意。而人民出版社的编辑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图书的重新编辑、排版,也是要特别感谢的。

  长征过去很多年了,但我们相信,在现在,在未来,我们一直都需要长征精神的鼓励。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实际上就是大大小小、规模不一的“长征”。长征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吴佩华

  2007年6月

  第一部分 决策之谜

  第一章 百姓未唱“送红军”(1)

  ——长征开始之谜

  “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雨绵绵秋风寒。树树梧桐叶落尽,愁绪万千在心间……”

  提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的开始,有些人会想到《十送红军》的歌,以及乡亲们为部队送行的动人情景。其实,这首江西民歌描绘的场面并非长征出发。因为当时突围的决定只有极少数领导人知道。部队为避免暴露意图没有向指战员和群众说明要出征,出发也选择夜间而未惊动老百姓。长征开始后半个多月,国民党当局才知道主力红军已离开。

  长征这样一个重大的战略行动,开始为什么要严格保密?这一决策又是怎样制定的呢?

  “姓朱名毛字赤匪,江西人也”

  红军放弃根据地远征,《长征组歌》的歌词说是“战略转移去远方”。离开辛辛苦苦创建的根据地,干部战士无不心情沉重。长征出发前,即1934年夏,毛泽东在中共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时,曾写下《清平乐?会昌》,其中“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两句,就表达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面临危机的忧虑心情。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建根据地,自1927年秋毛泽东率部上井冈山为开端。1929年初,因国民党军实行会剿,井冈山上缺衣乏食,毛泽东、朱德率部突围东进赣南、闽西,“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至1930年终于开辟出一块全国最大的中央苏区。中央苏区全盛时有21县300万人口,中央红军将近10万人。1931年11月7日,赣南瑞金城内还举行了一次“开国大典”,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主席,朱德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从此,“毛主席”一词传遍天下,“朱毛”也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的象征。由于国民党在全国范围终日叫嚷要“剿灭朱毛”、“铲平江西赤匪”,许多封闭地区的士绅们还以为“所谓朱毛者,姓朱名毛,字赤匪,江西人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