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3月下旬,红二、六军团接到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张国焘发来的电报,要其到西康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大举北进”。任弼时、贺龙等领导人经过研究认为,北进会合可以更好地适应全国革命斗争全局的要求,马上决定放弃在江南建立根据地的意图。
为了顺利北渡金沙江,任弼时、贺龙等人又决定虚晃一枪直奔滇东。“云南王”龙云鉴于去年蒋介石追击中央红军时,顺路搞掉了贵州军阀王家烈的教训,拒不让国民党中央军深入云南。红军以急行军逼近昆明郊区,夜间发射的信号弹映亮了城墙,城中许多官绅惊恐地发出“天将亡我”的悲呼哀号。龙云急忙调滇军主力到昆明保驾,还命令军官分校的学员全部上城墙守卫。红二、六军团调敌成功,马上转向滇西北的金沙江边,经过四天三夜不停地摆渡,全军18万人从容不迫地渡过了天险。当滇军孙渡纵队赶到江边的石鼓镇时,看见的只是留在墙上的标语——“吓死川军,拖死滇军,气死中央军,英雄是红军。”
过雪山后却出现最危险的局面
红二、六军团渡过金沙江后,虽将十几万敌军甩开,却进入了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东部。当时部队没有棉衣,也缺少雪山行军经验。爬越高寒缺氧的雪山时,指战员们只好打开背包,每人都把被子裹在身上取暖。二、六军团经过一个多月艰难跋涉,于7月初到甘孜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在这段艰难行军中,筹粮极其困难,部队因缺粮饥饿减员的数量不少,过雪山时也付出很大牺牲。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写的总结称:“向中甸前进中间经过一很大的雪山,这是事先不很清楚的……结果有的在雪山上停止、休息和吃雪水的致死亡近百。”红二军团六师翻越老则呷登山时,下了一整夜雨雪,第二天清点人数时发现死去干部战士140多人。不过红二、六军团到达甘孜时,还保留了14万人。
甘孜会师后,中革军委决定将红二、六军团和原在四方面军之第三十二军(原一方面军的九军团)合组成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关向应任副政委,萧克任副总指挥。二方面军成立后,其领导人通过对张国焘的耐心说服和适当斗争,终于使二、四方面军能够并肩北上。经过一个月的艰难行军,部队通过茫茫草地,于9月初进入甘南并控制了八座县城,准备同陕甘苏区形成南北呼应之势。
此时,张国焘又不执行中央电令而一意西进,国民党中央军乘机将孤立的红二方面军包围,贺龙后来说此刻出现了长征时最危险的局面。经过指战员奋勇拼杀,二方面军损失2000多人后冲过西(安)兰(州)公路,10月下旬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和宁夏边界附近的将台堡会师。红二方面到达陕甘宁苏区时,还保留11万人。
【点评】灵活长征才不“蚀本”
从红二、六军团自湖南桑植出发算起,11个月后他们到达陕甘宁边区,行军的路程为2万华里。不过在进行这一长征前,红六军团还担负过为中央红军长征开路的任务,在会合二军团前行程也达5000里。
红二、六军团长征时,采取了跃进一段,再休整一段的方式,并以灵活的方式打转,途中还大量扩军。由于国民党军追击他们的军队多非主力,敌军内部的矛盾加剧等因素,红二方面军在长征途中总减员较少。毛泽东见到任弼时、贺龙时称赞说:“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二、六军团讨了巧,就是没有吃亏。你们1万人,走过来还是1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习。”后来在延安召开党的七大时所拟定的军事报告,也称赞了红二方面军的长征方式。
第五章 三过草地多艰辛(1)
——红四方面军长征之谜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强渡嘉陵江取得重大胜利,连续攻占了九座县城。前方传来捷报时,川陕边区的苏维埃政府机关和地方部队却在“收摊子”,包括大批妇女在内的军政人员都退出了根据地,而且向西越走越远,反复经过草地,翻越一座座雪山,又在藏民区徘徊,最后又北上陕甘宁……这时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才明白,自己也在进行长征。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历时一年半,路线在川康甘之间曲折反复往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西进避战,悲观张国焘放弃了根据地
红四方面军于1931年在鄂豫皖根据地组建,1932年秋在国民党军“围剿”下以主力突围向西进行战略转移。1933年1月翻越大巴山进军川北,建立了川陕根据地。1934年,四川军阀刘湘对川陕苏区发起为时10个月的“六路围攻”,虽最后被打退,但根据地经过此次摧残,人力、物力也已极度困难,红军人数也由战前8万减少到6万。
据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讲,当时开会时来的大多是老头小孩,盐也很难买到,主持四方面军工作的张国焘更是丧失了在当地继续斗争的信心。徐向前回忆说:“张国焘同我闲谈时,曾问我:你看将来怎么办?现在根据地物力、人力很困难,如果刘湘再发动新的进攻,该怎么个打法?去汉中行不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