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六家人却大模大样瓜分了奶奶的家.一住进来,他们就砍倒了奶奶种的牡丹红,铲了姑姑栽的月季,把游廊封了堆杂物,在院子中间搭起简易厨房,信手拈来什么材料就用什么材料:水泥、半截子的砖、三合板、油毛毡.整个院子丑陋得不堪入目.
时光倒流到1956年我们刚从瑞士回国那会儿,奶奶家仍未失其古典美.院落中,四排平房都用青砖灰瓦和上漆的木柱建成.平房前面有廊子,晴天可在此纳凉,雨天则赏雨景.廊子两头连着游廊,游廊的横梁上的花鸟山水,还是太爷爷活着的时候请高手画的.岁月的刻蚀已使雕梁画柱大褪其色,倒是栏杆的扶手被人坐得光溜溜的.游廊之外,灰色的砖墙围住整个院子.老北京城里,这种被称作"四合院"式样的建筑无处不在.
奶奶的四合院里共有三进,第一进中临街的平房是"下房",这排房比宅中其它房子略矮,窗户面北,冬天晒不到太阳,夏天吹不到凉风.听说我太爷爷在世时,此处住的下人有十几口,除了佣人、门房,还有司机、裁缝、园丁.有位从扬州雇来的厨子颇让众人眼红,因为他一个月能拿一百块银洋,这在20年代的北京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扬州厨子烧得一手色香味俱佳的菜肴,父亲却不欣赏.父亲上大学时就偏爱在下房就着咸菜吃窝窝头.他和佣人一起吃饭聊天,从他们那儿学到许多在大学里学不到的东西.他了解到旧中国劳动人民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社会是如何毫无公正可言:富人花天酒地,挥霍无度;穷人当牛做马,潦倒一生.很多人累死累活,还是填不饱自己肚子,养活不了一家老小,到上了岁数,血汗被榨干,就只有倒毙街头,连一个亲人,一口棺材也没有……
父亲在下房吃了两年窝窝头,思索着他所目睹的不公.最后他决定:坐而思莫若起而行.他毅然离开北京到了晋察冀,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为打败日本、建立新中国而斗争.在父亲的憧憬中,新中国自由平等,人人有其尊严,没有剥削压迫,没有主人仆人,大家亲如姐妹兄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奶奶家遣散了所有的佣人.只有两位老太太例外,一位我们都叫她老奶奶,是姑姑的奶妈,另一位是奶奶陪嫁的丫鬟,是奶奶的父亲早年从南方买来的,她们都坚称自己生是奶奶家的人,死是奶奶家的鬼,说什么也不肯离开,奶奶只得让她们留下.我见到她们时,已都是70开外的人了,白发苍苍,脸似核桃,背驼腰弯,尖尖的小脚.家里谁也不让她们干活了,但她们总闲不住,包揽了洒扫庭除家务种种,而她们还真是帮手,所以那时奶奶只须请一个壮年女佣,日间给这一大家子人买菜做饭即可.
奶奶家另外三排房屋算"上房",高且向阳,冬暖夏凉.第一进的上房是客房,近街,也近佣人房,既方便客人,又不碍着主人家的私隐.虽然过去中国人的字典里找不到私生活这类词,奶奶家的房屋格局使我相信国人嘴上不说罢了,心仍系之,只是这种主客空间上的疏隔迹近奢侈,非大户人家不能尽情享受.
1956年我的外祖父母从上海搬到北京,就住了奶奶家的客房.当时我的舅舅考上了北外的俄语系,外祖父母想住得离两个孩子近些.俄语在50年代的中国红极一时,人人都想学,连我父母也赶时髦学了一阵.可此景不长,几年之间,老大哥成了修正主义者,贸易中断,专家撤走,俄语失宠.舅舅的很多同事找不到工作,只好改行,英语又热门了起来.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世事升沉,殊难逆料.
第二进院子由奶奶自己带着未嫁的姑姑住,姑姑是医生,当时在北京的协和医院工作.据说她在从业前读了整整8年的医科大学,读这么久的书真令我难以想象.1956年姑姑30多岁,肤色白皙,面容和善,言语温柔,男女老少朋友众多.每逢星期日朋友们就来看她.有些是她的同行,有些则是她妙手回春的病人.他们就在游廊里坐了啜茶,高谈阔论.说笑的声音,隔老远都能听见,那是人们还没学会关起门来轻声密谈的年代.
没人上门时,姑姑则穿上蓝罩衫,在院里忙她那些花木.她和奶奶都喜欢莳花弄草,两人把最宽敞的第二进院落辟成一个大花圃,从早春到暮秋,花圃里迎春、丁香.紫燕兰、牡丹、月季、菊花等流芳溢彩,常开不败.
家里的饭厅也设在这一排.饭厅很大,朝南有一排窗,北墙还隔出一小间,这一小间房没有窗,顶上吊了盏15瓦的灯泡,白天晚上都是黑黢黢的.1949年以前这间房用来储藏食物.那些年,市面上米面时时因战事突发而告缺,随之价格暴涨.北京的大户人家因都存了粮油以备不时之需.到了50年代,粮价稳定,储藏室遂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若非文革时发生在奶奶身上的事,我压根儿就忘了家中还有这么一间小房存在.
我家和叔叔家合住最后一进院落.我家住东头,叔叔家住西头,中间是颇为幽暗的过堂问.
我有两个堂兄弟小牛和小强,小牛比我大一岁,小强比我小一岁.我对小牛极其佩服,因为他是个攀爬太湖石的好手.太湖石产自南方,几千年太湖的浪蚀风化使它们千疮百孔,具有一种独特的病态美.过去人们不惜千里迢迢将它们通过大运河运至北方,装点皇家园林和大户人家的庭院.奶奶的院里就有若干这样的大石头,其中三块最有味道,瘦皱露透兼备,放在第二进院落的游廊外,其余的则堆砌在第三进院落中间一棵老槐树下.太湖石因其多孔,使我很容易就跟小牛学会了由此爬房上树的秘诀,也使捉迷藏玩出许多花样来.从此,我就告别了那个只敢在沙坑里扣沙蛋糕的安静而腼腆的旧我,变得胆大妄为起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