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吃蜘蛛的人_杨瑞【完结】(74)

  知青现在都变成了农民,我们拿的是农业户口,回城希望渺茫.但我们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因为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不愿放弃,甘心接受命运的安排.一天晚上,方和我一起在猪场干活,接生猪崽.我们边等边聊,突然,方迎着我的目光说:

  "瑞,你知道我想什么?我来告诉你我的真实想法:我希望中国和苏联打起来!打成第三次世界大战更好!原子弹、氢弹,要炸就炸.我们也许都一块儿炸死,我不在乎是否炸得粉身碎骨.如果我大难不死,我也许可以回上海,荣归故里."

  "我懂你的意思."我点点头,心里有些诧异.方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文静而谨慎的女子,极懂得自我克制,言行合情合理,万没想到从她口中蹦出这番壮怀激烈的言辞.同时我深为感动,她对我说这番话得对我寄予多大的信任!说到第三次世界大战,叔叔不就为此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的么?方要是对一个不合适的人说这些话,她准会惹祸上身.

  短短一段对话成为我们俩终身友谊的肇端.万马齐暗的年代,几句话可以包含非常丰富的意味.我立刻看到方和我精神上同为一宗:我们立志来到北大荒,现在梦想成了泡影,但我们还被迫留在这里.在村里,我们所能做的事就是干活、吃饭、睡觉.年复一年,我们种庄稼、养猪.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如有的话,也被"劳心者"消耗殆尽.这样的生活了无意义,令人难忍.方盼望打第三次世界大战,我则驱赶不走自杀的念头.

  自杀,想来不会太难,我敢肯定下得了手.真希望有一把奶奶故事里的短剑:饮碧.我会一剑刺进胸膛,看鲜血飞溅,像一把打开的腥红色的扇子.我渴望以此形式一死!可是这把剑在一口古井的井底,我最不愿意就是跳井!邻近村里有个知青就跳了井.还有一个人去年冬天把自己炸成了碎片,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怎么干的,黎明时分他去挖排水壕沟的炸药,结果出了这样的事.大冬天挖沟本来就是一个馊主意,土冻得比石头还硬.

  我还有其它什么选择?仰毒?猪场药箱唯一一把钥匙倒是在我手里.滴滴涕,敌敌畏,这些药的任何一种,只要有足够的剂量,都能送我上西天.要不就采用最传统的死法:上吊.猪号的房子真是专为上吊者而造的,有这么多的横梁,每根都又长又结实,一,二,三,四,五"……从头到尾整整48根,挑一根我喜欢的,用细一点的绳子.夜里没人会来,有大把时间慢慢死.

  我听见平原上的狼嗥,想走出去看它们一眼,可它们跑走了.这儿的老鼠带有一种神秘的病毒,叫做虎林热,我们团有几个知青就得了这病,死了.我看见这种背上有三道黑纹的老鼠也不躲开,但这病偏不愿亲近我.

  团里有几个知青在扑灭山火时献身.他们不顾风助火势,顶风救火.就在被火吞噬的时候,他们高呼"毛主席万岁",护着胸前的毛主席像章,这样他们成了革命烈士.

  成为革命烈士这个念头已不能再打动我.相反,我常常动点儿反革命的脑筋.凉水泉离国境线乌苏里江不远,走几个小时就可以到那儿.

  半夜跳进江中,轻轻游向对岸,也许今晚我福星高照?再见,我的祖国!"工人阶级无祖国,"谁说这话来着?马克思还是列宁?赶快!边境哨兵不知何时就会巡逻过来.狗拼命叫,突然一道电光划破长空,子弹像雨点飞来.我被击中了."回来!""回来!""不!我决不回头!"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能连累家人.我带着背上的伤奋力向前游,一直游到江底……

  想到这儿我忽然记起,江的对岸是苏联.我的白日梦仍是肥皂泡,跳出油锅又落入火堆.就算我渺如尘芥,也不愿意死成这样.

  我品咂着各种自杀方式,渐渐回忆起了我在听奶奶的故事时感到的那种锥心的悔恨.在那个形势下,我别无选择,城池沦陷,若不想落入敌手,受尽凌辱而死,惟有自刎.但眼下,何苦匆匆?真想死,哪个晚上、哪种方式都是现成的,在这个世界上,我本是无名,J、卒,生死不在他人眼里,又何必非死在今天不可?拖到明天再说.过去我太冲动,欠思量,一错再错,形如覆水,我不能再犯致命的错误.

  来北大荒就是个致命的错误.如果砍了我的一只手,让我回北京重头来过,我也干.当时我就这么想,我的三个知心朋友,方、丽雅和老宋,也都愿做这笔交易.

  我和丽雅成为朋友是因为方的缘故,她俩在上海读中学时就是亲密朋友.丽雅与方不同,她出身于资本家家庭,1949年前家道富裕.丽雅从不说起她的父母,我想他们一定像丽雅那样,很高傲.在我所有的朋友中,丽雅是最有天分的.她会弹钢琴、画画、写诗,而且她长得非常漂亮,月牙眼,亮晶晶的,红润的双腮有两个深深的酒窝.她在人前总是笑,人后才流露其它的情感.我也喜欢这样,在众人面前谈笑风生,不让别人看见我的眼泪.

  所以丽雅和我不必用语言表达彼此感受,我们心有灵犀,我可以轻易地透过她的假面看出她的志向、她的孤高、她的自卑和积在心中的悔意,我看她就像看我自己.在我们之间,言辞是多余的,只会给感情的交流带来妨碍.我和丽雅见面时,我们只说些无关紧要的琐碎事儿,但我常常想别人为什么觉察不到隐藏在丽雅满面春风背后的辛酸.她来北大荒的故事不是什么秘密,村里的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1968年秋天,上海第一次送知青到北大荒.北疆的生活激发了丽雅和方的无穷想象,她们双双报了名.几天后,方接到了批准的通知,而丽雅没通过政审:她的父母是资本家,到边疆工作政治上不够可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