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城头,却是花云手执弓箭站在廖永忠身边,面无表情,冷冷地道:“张志雄,我敬你也是一方英雄,宰杀蒙古人的好汉,今日便饶你一命,但从现在开始,绝不再手下留情,一定会割你首级,为我家赵、陈两位哥哥报仇!”
说完一摆手,十几名共和军士兵扛着十几个大麻袋走上了城头,松开袋口,五百颗张定边铁卫军侍卫的脑袋从袋子里倾泄而出,撒落到了城下。
张志雄目瞪口呆,喃喃地道:“天哪,这叫我回去如何向那厮交待…………”张定边是陈友谅身边最红、最宠幸的两个心腹大臣之一,虽无明确的官职,但他枪法极好,马上功夫了得,且又极会拍马屁,在朝中的地位甚至比丞相邹普胜还要高上半分。
等这五百颗早被冻成血疙瘩的人头全部撒完了,廖永忠在城头上道:“张志雄,你回去告诉那个叫张定边的,我廖永忠今生今世,若有机会,一定会亲手宰了他,用他的头来祭我兄弟的在天之灵。如果他想活命,就乖乖地放下兵器,到城中来投降,且要宣誓效忠我家大帅。”
张志雄脸色难看极了,看了一眼那些在护城河边堆成了山的人头,不再多说一句话,掉头便走,在亲兵的环侍下,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卷 四海风云起 第六十四节 战略撤退(下)
当天晚上,汉军突然全部撤回军营,没有再向怀阳城发动攻击。想必是张定边因为丢掉了整整五百名心腹骑兵,大发雷霆,把张志雄给骂火了,索性不再这么拼命,收兵休息。但是翌日清晨,汉军卷土重来,双方新一轮的恶战又开始了。
共和军固守怀阳城,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的死战精神震慑住了攻城的汉军,因为陈友谅的军队跟蒙古人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几乎从来没有败过,所向披靡,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用几千名骑兵把两万名蒙军追得丢盔弃甲,狂逃一千多里,试图摆脱追兵,最后还是被汉军消灭了一多半。
但是今天,他们遇到了对手,这支同为汉人的军队,只是部队的幡号不同,背后的领导者不同罢了。双方为了争地盘起了内讧,打了个不可开交。汉军的官兵们普遍觉得,如果人数相等的话,对面这支共和军的战斗力肯定在他们之上。五万多人打两万人,而且是座小城,本方全力进攻,已经打了快十天了,却毫无所获,每天除了在护城河边扔上几千具尸体,一点进展没有,这不免让人灰心丧气。
正因为心存忌惮之心,让汉军行动起来未免畏手畏脚,不敢冒险派出大量部队绕过怀阳城,去攻它的北门,这也在客观上给共和军留出了一些喘气之机,不至于被这不间断的高强度冲击折磨得精神崩溃,从而导致彻底崩盘。如果张志雄再大胆一些,把怀阳城团团围住,所有的退路都给堵死,用不了十日,城内粮草就会耗尽,到那时,廖永忠他们插翅也就难飞了。但陈友谅由于对朱云天这个人的心计很是惧怕,出兵之前,明确下达命令给张志雄,只可攻南门,不可深入腹地,要温水煮青蛙,不可贪功急进,免得中了共和军的奸计。他还以为朱云天一定在怀阳城后伏有重兵正等着他深入江浙境内呢。
于是,就造成了现在的局面,汉军只围了东、南、西三门来打,留出北门来让共和军逃跑,也不想去追击。这一点有时连廖永忠也难以理解,因为明摆着的事情,共和军援兵很难及时到达,汉军又有战船做为策应,完全可以再放开一些,但现在的事实是共和军苟延残喘一直坚持到了今日,还留有一线生机,两军就在南门外展开不停的消耗战。
可是在缺乏足够支援的情况下,两万人的守军怎么可能长久支撑下去?双方反复的拉锯战进行了不到十日,又付出一万多人的伤亡代价后,汉军终于在怀阳城的南门一段城墙全面打开了一个缺口,十几具云梯朝墙上一放,有三百多人一股脑地冲上了城头。这次,缺兵少将士气低落的共和军再也抵挡不住了,在廖永忠的带领下,城墙上的三千守军边打边撤,先将重要的兵器,中军大旗撤下城去,有组织地向北门撤退。
城内,费聚带了剩余的五千人马准备就绪,将府衙内重要的资料,以及所有的军需粮草全部装上了车,以最快的速度经北门撤到了怀阳城外以北三十里处。
这样,仍然留在怀阳城内的,除了廖永忠、花云、和杨义尘等三千众将士们,便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空城了。
怀阳城头的守军抵抗力度突然减弱,这个消息传到后军阵列,让张志雄大喜过望,马上传令增加攻城的人数,又有两千兵马沿突破口蜂拥而上,再搭了云梯,扔了绳子,像一窝贼一样,抄捷径爬进了城,并且很顺利地打开了城门。
当怀阳城门被汉军打开的那一霎那,廖永忠站在正对城门五百多米的怀阳大街上,流下了两行热泪。这是他的军事生涯中第一次承担如此大任,也是第一次做出这样痛苦的决定:弃城撤退。他打了一个大败仗,不仅丢了怀阳,在这之前东至、望江亦已落入敌军手中。这所有的败仗归结到最后,只有一个原因:部署的军力不够,缺乏周密的准备。
他和众将士们已经全部下了城,不再进行抵抗,而是骑上战马,正准备全面北撤。看到城门被一队沿城墙溜进来的敌军兵士费力地打开,接着,城外传来铺天盖地喊杀声,绿色的汉军旗帜飘扬而至,几千步兵举着大刀长枪和盾牌冲进了怀阳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