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刚才的表现是急出来的,此时让他拿主意他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孝庄太后适时发言,“礼亲王所言极是,就这么办吧!”孝庄太后回头看见儿子不见了就知道不好,她却没料到儿子竟然把豪格的性命保了下来。看着多尔衮冷哼一声拂袖而去,她知道多尔衮动怒了。
多尔衮这次虽然没能置豪格于死地但却剥夺了豪格的爵位将其贬为庶人,也算是一次不小的胜利。随后他又接到前线大捷的奏报,阿济格和多铎不但夺下荆襄四府还在武昌大败大顺军,在富江口擒获刘宗敏等大顺军主要将领,这些让多尔衮喜不自胜,马上召集众文武商讨下一步的战略。
研究的结果分成两个泾渭分明的阵营。以范文程,洪承畴为首的汉官认为清军应该沿长江而下夺取南京一举摧毁南明政权占据江南,这样清军的粮草财政能够得到充分保障,而且南明一垮大清统一全国顺理成章,洪承畴又讲了许多南北的差异,让多尔衮明白夺取江南的重要性;另一方则是以满清王公贵族为首,他们认为应该巩固现有的地盘,开展剃发留辫,圈地等深化满清统治的政策,双方各不相让着实让多尔衮头疼了一回。
会议未散,更详细的战报送到多尔衮手中,当参加会议的人得知南明弘光帝御驾亲征大破左良玉陈兵十万进驻九江于阿济格对峙时,人人吃惊,尤其是洪承畴,他对福王父子的底细非常了解,说朱由崧能率兵打仗打死他都不信,可事实又让他不得不信。当听到李自成陨命九宫山时大家都长出了一口气,从山海关打到湖广,总算是把李自成消灭了。
多尔衮仔细看过战报,“南明的战船非常有优势,俱是非常高大坚固的海船船上配有数量极多的红夷大炮,况且南明新胜之军士气正旺不宜与之硬拼,诸位以为如何?”
洪承畴分析了最新的情况后也认为不宜于明军在九江开战,清军多是骑兵不谙水战,一旦开战胜少败多,况且明军在河南驻有重兵,一旦南下切断清军退路实是堪忧,“王爷,虽然此时不宜与明军开兵见仗但夺取江南的战略不能改变,臣以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调集重兵驻于荆襄,自古以来夺江南必占荆襄,二是调豫王回师北上由明军防守薄弱的山东南下,山东尽为我所得后与荆襄之兵双管齐下则河南唾手可得,然后兵发扬州逼明军退守江南,至此长江以北尽在我大清版图矣!”
多尔衮已经明确了统一天下的战略目标,对洪承畴的战略方针也非常赞同,可他却不能在这个时候实行这个方案,调多铎回师的命令他早就颁布下去了,但却不能让多铎马上南下,两黄旗的势力和实力一直是多尔衮的心病,现在一切都要以消耗两黄旗的实力为前提,因此多尔衮决定占据荆襄的同时让阿济格带领两黄旗入川剿灭张献忠,这样就能尽可能的消耗两黄旗的实力,为了能让两黄旗的将士悍不畏死,多尔衮决定起用被废为庶人的豪格跟随阿济格入川,最好是豪格和两黄旗一起完蛋才好呢!
最后多尔衮决定任命洪承畴为总督,经略荆襄为图取南京做准备,多铎则带领正白旗兵力回师北京,多尔衮心中已经决定让弟弟多铎接替济尔哈朗成为摄政王之一,等多铎的地位稳固后再命他南下图取山东河南,所有命令颁布下去后多尔衮信心大增,觉得用不了三年就能统一全国,而后,那张椅子也该轮到他坐了。
~第一零一章朱由榔入主军机处~
看着宫女太监们忙里忙外打扫布置着皇宫让我越发感觉到年味的浓郁,明天就是年三十了,记得小时候盼着过新年,到时候就能得到压岁钱,能有新衣服穿,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过年的喜悦却越来越淡薄,似乎儿时的那种感觉再也找不到了,也许这也是成长要付出的代价吧!
“皇上,王铎王大人来了,正在御书房候着呢!”田荣一大早满皇宫寻找弘光帝终于在有些肃杀的御花园找到了弘光帝。
我是昨天回到的南京,因为一路疲乏回到皇宫后我把所有事务都推到了今天。等我走进御书房发现不只王铎一个人,候方域,宋应星,钱谦益都在。
“王爱卿,朕离开南京这段时间都有何紧要之事?挑重点说。”王铎虽然是吏部尚书但他实际上相当于有实无名的内阁总理大臣,能知会他知道的应该都是大事。
王铎把一个折子递给田荣,“皇上走后一切都还安好,但有两件事堪称重要,一是恩科事宜,月前礼部已经让各地将有资格参加恩科的人员名单详细的列了出来,此事钱大人知之甚详,另外臣依照皇上的嘱托命各地推荐身无功名但有才学的人共计一百二十一人。微臣以为恩科之事不宜再拖上元节过后就应该开考;还有一事是关于红夷人,半个月前松江府来了一百多夷人,自称是法兰西什么地方的人,跟松江府协商通商事宜,另外还要租借松江府开设的港口,兹事体大微臣等不敢作主,请皇上定夺。”
我听着王铎的话看着折子,恩科之事一拖再拖确实不能再耽搁了,不然天下士子岂不失望,至于法兰西人要租借港口开展通商事宜更合乎我的利益,不晓得他们的消息怎么这么灵通,港口才开始建设他们就摸来了,可能是凑巧吧!原本我还担心当荷兰人独大给我造成掣肘,现在有法国人参与进来形成竞争机制,总的来说对我有利。见没什么纰漏我当即准了王铎这两件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