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盘算了一下,既然马士英还没跟我说这个事,肯定他也在合计这个钱粮怎么给法,我想等他想出对策一定会来找我,毕竟我还是皇帝,没有我发话钱粮不可能运出去。
“这样,四镇粮饷的事暂时先放一放,朕问你,朕在宫中一年所费几何?”我这几天的生活很舒坦,估计皇宫之中一年也得花不少钱,我要是把这些钱都省下来,数目可能也很可观呢!
“皇上……!”于显知没想到我不同意发粮饷,让他不知道怎么往下说了,“皇上,宫中一年要花费八十万两,皇上!四镇乃关乎国之根本,这粮饷更是头等大事,耽误不得啊!一旦激起兵变该如何是好。”
朱由崧一年花八十万两,还真是出乎我的预料,不过想到我先前吃的鱼唇吐玉等菜肴,看来八十万两都是保守的预算。“朕看这皇宫年久失修,准备修缮一下,没有银子怎么能行呢!”我来回走了几趟,发现很多房间都已经坍塌废弃,一时就找了这么个借口搪塞于显知。
于显知脸上的肉抽动了几下,心中不由苦叹,昏君就是昏君,难道没有华丽的宫殿就不能做中兴之主了吗?看来大明江山气数已尽啊!恐怕不等满清打过来就得垮台。
我记得以前学习的时候,对封建王朝的苛捐杂税印象很深刻,“于大人,朕忘了问你,你刚才所说赋税,是和前时持平呢?还是另有加赋?”我可不希望加重赋税,因为不论到什么时候,老百姓都拥护轻徭薄赋的统治者,明末的农民起义根源就是赋税太重民不聊生,我可不想掉进老窟窿里。
“回皇上,赋税和先帝在位的时候持平。”其实于显知没说实话,此时的赋税应该是略有增加才对,因为朱由崧刚登基就嫌府库亏空,没有现钱,所以马士英献了一策,略微加重江南的赋税而免除西北山东的赋税,其实这根本就是胡诌八扯,那时候西北被李自成张献忠占据着,山东大部分也不是南明的势力范围,减哪门子税。于显知说的持平,怕是把那些没收税的地方都包括进去了。
我让于显知走后,心中非常盼望张开能早点回来,好和他商量一下这钱粮的事情,以及我想招募新兵的想法,我相信,只要我有钱,敢花大钱,我就不信没人不给我卖命,赋税的事情也得研究一下,和崇祯朝持平,记得崇祯皇帝执行的是竭泽而渔的赋税政策,哪怎么能行!老百姓不早饭才怪呢!想来想去就想到兵字上头,我往椅子上一靠,口中不由打着叹息,“钱啊钱,兵啊兵!我该怎么办呢?怎么样才会有一支自己的武装呢?”
~第十五章怀念野人的士高~
我在椅子上一坐就是一下午,想着目前面临的困境,我丝毫没有解决的办法,如果照这样下去,没等我有什么起色,估计多尔衮已经南下平定江南了。
“皇上!为什么叹气呢?您该吃晚膳了!”李香君进来就听见了弘光帝的叹息,心中不禁纳闷,一个富有四海权倾九州的皇帝也会有愁事吗!虽然时局不是很好,但他至少可以偏安江南,延续那东晋南宋的历史啊!
我看着眉目恬美的李香君,不禁猜想满清得了天下的时候她在哪呢,是和候方域在一起吗?“朕晚上没什么胃口,对了,朕不是命你找一些歪书吗,你找到了?”
李香君微笑点头,“都是我以前收集的一些残破孤本,皇上为什么喜欢看这些?”李香君把怀里的几本书放到龙书案上。
我不经意的一瞄,发现摆在最上头的赫然是《天工开物》,我对这本书有些印象,当年中考考历史的时候还有这道题呢!记得说它是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非常重要的一本著作。
我迫不及待的拿过来翻看,一下便沉浸在其中,虽然我对后世的事物比较熟悉,但我知道那些东西不可能出现在这个时代,比如说我知道电视机的原理,但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这里生产出电视机;再比如我知道一些物理化学知识,可现在的科学条件不能承受如此先进的技术,我所知道的反不如《天工开物》能给我带来的帮助,因为它就是这个时代的技术总结,是完全能转化为生产力的著作啊!
“你在哪找到的?真是太好了!”我高兴的看着李香君,她真的帮了我大忙,我相信只要我能渡过眼前的难关,这本书对我以后发展会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李香君掩口轻笑,“这是宋大爷写的东西,我好不容易要来的呢!皇上喜欢看吗?那我想皇上肯定会想见见宋先生。”
打住!宋先生,难道写这本书的宋应星还活着?难道他也想张开似的活了百八十岁吗?“香君不要骗朕,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宋应星真的还在世吗?”
李香君一愣,“皇上难道不知道宋大爷是工部的官员吗?他以前去过媚香楼,我见他穿的是官服,听妈妈说他是工部的小官呀!”
我脑袋嗡了一声,心中又惊又喜,这个活宝绝对不能让他跑了,估计马士英或者东林党人都不会重视他,因为在封建社会,手工业被视为低贱的行业,被那些读书人所鄙视,所以理解支持工人的宋应星根本得不到重用,他们哪里知道宋应星所代表的财富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