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士勋微微一笑,“皇上,我倒是有个主意能治治那些软骨头,只是太阴损了些,不过对付那些汉奸,再狠毒也不为过。”他见皇上示意他说下去,阴士勋顿了顿,“皇上可以编写两册史书,分别是《奸佞录》和《忠义集》,分别收录在北京的汉奸和忠义的朝臣,对忠义的朝臣自然是百般的颂扬,他们的后代也应该加以抚恤,甚至可以不惜金银为他们塑造金身,使他们流芳千古;那些软骨头嘛!皇上可以详述他们的过失,那些奸佞软骨头的祖籍大多都是南方人,皇上可以让他们的族人把他们逐出户籍,用黑铁塑造罪像供人唾骂,使他们为天下人所不齿等等,如此一来,还能厚着脸皮活着的人,恐怕不多。”
我琢磨了一下,觉得阴士勋这个提议不错,连秦桧的后人都惭愧自己姓秦,可见古人对名节是多么的看重,对,就从这方面入手,“很好,你的提议甚合朕意,那就马上去办吧!最好十天之内给朕拿出一个雏形范本来待朕审度。”
时间过的很快,在清军和明军短暂的备战中,阴士勋搜集整理的《奸佞录》和《忠义集》总算有了一个草稿。
要说大明皇朝自穆宗以来虽然没几个有治国之才的能臣,但有骨气的臣子也不少,当然有骨气不代表有能耐,否则大明江山也不会被李自成推倒了。崇祯自尽后,有一批大臣追随先帝崇祯而去,最为著名的就是大学士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潞,左都御史李邦华,兵部侍郎王家彦,刑部侍郎孟兆祥等等,这些人或自刎,或自经,或投井身亡,有点甚至全家自杀以谢皇恩,事迹很是让人钦佩。
说到奸佞的小人,那可真是一箩筐都装不完,像那成国公朱纯臣,大学士魏藻德,陈演等人,在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李自成的歌颂者,等到满清入关后,这些人又倒向异族,其中的代表多了去了,像那洪承畴,金之俊,徐一范,孙之獬等等,尤其是孙之獬,后来多尔衮下令剃发易服,多半就是他使的坏,这些人不好好收拾哪能起到警示作用。
我看过阴士勋呈递上来的草稿后,提笔把吴三桂,尚可喜,祖大寿等武将的名字一一勾去,甚至左梦庚的名字都勾掉了,我觉得这个时候不宜把矛头对准吴三桂等人,吴三桂还是我钦封的辽王呢!我一旦把矛头对准这些武将岂不是使他们更给满清卖力嘛!“我看《奸佞录》和《忠义集》全部收录文臣就可以了,武将只知道打仗,有点人字都认不了几个,哪里晓得文人的那一套,即使投降也是迫不得已,你马上把这个稿子派人送回南京让王铎和钱谦益润色一下,最好让钱谦益执笔写一个为变节武将开脱的文章,马上去办吧!
通过阴士勋的一趟北京之行让我对满清内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尤其是多尔衮和豪格乃至顺治之间的矛盾,满清八旗和投靠汉臣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是我可以利用的地方,孙子兵法说的好,上兵伐谋,阴谋诡计有时候比多少万大军都管用,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话一点不假,但通过阴士勋的讲述让我知道多尔衮可不是一个省油灯,玩阴谋诡计几个我绑一块都不是他的对手,这个枭雄在历史上可是占有一席之地呀!
请继续期待《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续集
~第一六四章由此引发的奇想~
手中拿着王铎和钱谦益润色过后的书籍范本,我不由钦佩这些骂人不带脏字的文人,真是阴损的可怕,但钱谦益非常聪明,他不光编写了明朝的汉奸和忠义之臣,对有史以来的忠奸人士来了个大排查,工作量非常的大,让我对这个钱谦益有了一丝好感,看来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是不容置疑的,协助的“编写委员会”成员还包括了冯梦龙等江南文学大家,给这两本书增加了不少分量。而给吴三桂等武将的开脱却是分门别类,做到了入情入理,让看过的人挑不出毛病来,让我心服口服外带佩服。
除了两本范本外还有王铎给我写的一道秘奏,交代了后方的一些进展情况,尤其是金融改革的情况,他有信心在五个月后把银元推广流通,并对敬妃娘娘白静大加赞扬,说白静帮助解决了银子的问题,不过具体的解决办法王铎却没写;另外王铎对我编辑《奸佞录》和《忠义集》表示赞同,但却对我区别对待文臣和武将表示了隐隐的不赞成,王铎认为现在已经和鞑子对立了,那么最好是离间吴三桂尚可喜等人和鞑子的关系,使满清内部增加不可调和的矛盾,我看得出王铎对区别对待这一点是持反对态度的,看来他们这些文人对吴三桂之流非常鄙视。
我大略看了一下范本后马上让人送回南京开始印刷,王铎的意见我也赞同了,但对武将不能一棍子都打死,还是那句话,区别对待,离间拉拢。初版准备印它一万本,由阴士勋负责把其中的三千本散发到满清控制的地区,而剩下的则在我的辖区内大加宣传,让凡是识字的人都加入到鄙视汉奸的行列中来,就是不识字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也要组织专人去宣传,我就是要达到一个全民族都唾骂汉奸和投降派的效果,让那些汉奸投降派不敢出门,让他们成为过街老鼠。
编辑书本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军事上的进展当然不能像编辑书本那么快,经过一个多月的备战,战备物资基本都筹集完毕,从徐州和南京等地运来的大炮就多达三百门,足够组成一个炮兵部队了,我经过深思熟虑后免除了高狄前锋大帅的职务,由他出任炮兵部队的首脑,并且在全军召集参加过炮兵学院培训的学员,由这些人组成一支善战的炮兵部队,不过从阴士勋给我的情报来看,满清方面的炮兵部队也不弱,都是明朝时善于用大炮的人来指挥,诸如祖大寿,耿仲明,尚可喜等人,当然还有那李成栋,这些人的炮战经验非常多,会是非常难以应付的一支汉奸部队,我倒是希望他们看到那两本书后能在心里有所触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