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大器闻听当即站立,“高大人,太子真伪未辩,我辈岂能旁观,王铎老儿分明想置太子于死地,他曾为太子讲学,真假岂不让他一人说了算吗!”
“吕大人且莫激动,事情恐怕不这么简单,王铎虽然曾为太子讲学,但那时太子年纪尚幼,太子历经战乱,今年已有十六岁,想那王铎也辨认不明,只要我等另寻人证,未必能让王铎得逞。”说话的是黄宗羲,其父乃是东林大儒,他此时官职虽低但能加入这个会议,和其父的地位不无关系。
黄宗羲好友林时对听罢点头称是,“太冲所言甚是,林某曾听到传闻,前时进宫的童妃确系当今皇上的正妃,而当今皇上却非福王,是以那童妃去投赵之龙而不敢入宫,即使入宫后亦未见到皇上就是佐证,诸位,皇上为什么要软禁马士英等人,这其中大有文章啊!”
林时对一句话把众人的思绪打开,黄宗羲的声音有些发颤,“难道当今皇上并非福王,而是马士英随便找来顶替的人吗?”
闻听黄宗羲之言,包括高弘图等人皆是一震,这个猜测虽然大胆,但却不是没有道理,福王能得到拥立马士英出力极大,皇上为什么还要软禁他呢!如果说这个福王是假的就能说得通;还又那童妃,听说是刘良佐和马士英的亲信越其杰从河南送来,身份应该没有问题,难道是用来威胁当今皇上的?一时间,众人的脸色白了又红红了又白,面面相觑无人敢再说话。
“啪!”一声,吕大器拍桌子面红耳赤的看着众人,“吕某早就觉得这个事情不对劲,尔等见过福王吗?我等从未怀疑过福王的身份,单听马士英一家之言就认定其宗室身份,岂不太草率吗?太冲所言并非空穴来风,嗨!放着颇有贤明的潞王不立,却让一个身份不明之人位登九五,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我辈为之汗颜啊!”
吕大器一番话更让人觉得当今皇上并非福王朱由崧,而是马士英随便捧出来的一个人,让众人有这样的想法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是内因,当时东林党人就不希望朱由崧登基,因为东林党人曾经成功的阻止了朱由崧的父亲被立为太子,他们害怕一旦朱由崧登基,东林党人势必遭到迫害,所以骨子里不希望朱由崧继承大统,而力挺潞王朱常淓;二是外因,先是马士英一党被软禁,接着就冒出童妃,这让人感觉有些匪夷所思,先说马士英,以他为首的一党对于朱由崧的登基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得到的待遇却不相应,这些人居然都被皇上软禁起来,等着问斩,这就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最好的答案是福王为假冒,当了皇帝想过河拆桥,所以才把马士英一党悉数软禁,其后就是童妃,因为是越其杰送到南京来,身份肯定得到过确认,正是因为童妃是真,福王是假,所以皇上才极力否认童妃的身份,为的就是应对马士英可能的威胁。
高弘图脸上的汗滴答滴答往下淌,如果真如众人所猜测,当今皇上是马士英捧出来的假皇帝,这个事情就复杂了。
张慎言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诸位,现今当务之急是确认太子真伪,保住先帝的血脉,张某曾闻太监卢九德见过太子,从北京来的太监也应该有见过太子的人,我们一定要保住太子的性命,只有这样才能徐徐图之啊!”
“张大人所言甚是!”高弘图赞成张慎言的话,“福王朱由崧的昏庸早就传扬在外,前时还夜夜奸淫幼女,笙歌不断,现在却像变了个人似的,这……!”高弘图又找出一个当今皇上是假冒的线索,皇上的前后所为差距真的非常大。
黄宗羲摇头,“我们就算保住太子又能怎么样?皇上已经掌控南京的局势,手中握甲近三万,除非有外援,否则……!”弘光皇帝招募新兵一事黄宗羲等人都知晓,现在才知道招兵另有深意。
~第四十八章还有行政复议这一说?~
黄宗羲外援二字说的众人有如拨云见日般清明,马士英为什么能成功拥立朱由崧,就是因为有四镇将的支持,有了武力做后盾才迫使东林党人和江南士子妥协,迫使史可法外调,如果东林党人也有像四镇将那样的外援,朱由崧根本就不可能登基。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东林复社之人马上想到马士英的成功先例。
说到外援,高弘图首先想到的就是驻守武昌的宁南侯左良玉,左良玉兵多将广,四镇兵力之和也不及他,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对于太子一事必定能使东林党人占据主动,给予皇上压力;其次是闽浙的郑芝龙,号称横扫八闽,实力雄厚,兼其海上优势,不可不拉拢,至于四镇,刘泽清已被部将所杀,高杰远在河南,黄得功天生忠义但和左良玉有嫌隙,都不是好助力,但太子一事还是应该让他们知道,刘良佐这个人倒是值得结交,因为左良玉和郑芝龙加上他,正好对南京形成包围,相信皇上不得不顾忌此三支人马的反应,在太子一事上做出让步,只要能让皇上留下太子性命,以后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当即高弘图把这个想法一说,众人附和连连,有人说和湖广总督何腾蛟有交情,可以代为联络,有的说和左良玉之幕僚柳敬亭熟识云云,倒是郑芝龙和刘良佐东林党人接触不多,最后确定徐孚远联络郑芝龙,因为徐曾是郑芝龙之子郑森的老师,高弘图亲自给刘良佐写信,分量应该够,确定下这些事,高弘图等人秘定不可宣扬,随即盟天立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