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旺接到命令后禁不住叹息,荆襄四府在他一年多的经营下固若金汤,相信满清鞑子来到这也占不到便宜,就这样拱手让给鞑子实在让人心有不甘啊!白旺虽然知道闯王的命令很难更改但他还是要和闯王说道说道,荆襄四府绝对不能就这么放弃。
从闯王府邸出来白旺双目蕴泪,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张鼐又不帮忙说话他一个人如何能说过宋献策、牛金星、刘宗敏等身份崇高的勋臣宿将,白旺抬眼看看待了一年多的襄阳城,以后恐怕没有机会再回来啦!
李自成在半个月内集结兵力二十万人由襄阳、承天向汉川、沔阳推进,荆襄四府在白旺的极力劝说下留下孟长庚为荆襄防御使统兵三万镇守荆襄四府。
得到李自成的大顺军向武昌逼近的消息,坐镇武昌的宁南侯左良玉焉能坐得住,一天写了三份告急文书送到江西总督袁继咸手中,袁继咸判断李自成部可能沿长江北岸朝南京进发,他一面写六百里的告急奏章送到南京一面亲自带领一支队伍进驻湖北蕲春和左良玉遥相呼应。
南京城。
我把袁继咸的奏章放到桌子上,这个时代信息的闭塞让我窝火,西安被满清攻陷已经这么长时间我竟然不知道,现在接到李自成欲取南京的消息实在让我有些措手不及。左良玉纯粹是一个割据军阀,李自成才二十万人他的兵力比李自成还多居然向朝廷告急,很怕损失自己的实力啊!
王铎一脸汗水来见弘光皇帝,“皇上,大事不好,刘良佐反啦……!”王铎进来后跪倒在皇上面前把淮抚路振飞的奏章呈上;与此同时兵部侍郎高魁聪也拿来了阴士勋和赵霆的紧急军报,所说都是一件事,刘良佐造反了!
淮河发生汛情受灾最严重的就是刘良佐驻守的寿州一带,水患初始时刘良佐既不上报朝廷对灾民也不管不问,随着灾情的加重灾民越来越多光寿州附近就聚集了十几万灾民,草根树皮都被吃光了人吃人已经司空见惯,老百姓在没有活路的情况下只能造反。刘良佐派兵镇压却被老百姓打的大败被围困在寿州城内,面对城外越聚越多的起义军刘良佐一筹莫展,几次险些被起义军攻入城内,在突围无望城池即将陷落的情形下刘良佐接受狗头军师的建议大开城门将起义军让入寿州城开粮仓赈济灾民,并且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在朝廷身上,老百姓大字不识还不由着刘良佐说嘛,刘良佐摇身一变成了起义军的领袖,带领自身的兵马和十几万的灾民组成杂牌军向六安进发,现在已经拿下了六安。
~第八十二章避战策略~
王铎深知事态严重,刚得到消息李自成大军二十万马不停蹄朝南京袭来,看左良玉的态度似乎不想全力抵抗,单凭袁继咸的人马恐怕无法阻挡李自成;现在刘良佐又叛变,一旦这两股人马同取南京则南京危矣!虽然这种可能性不大。
“皇上,臣以为应该马上调高杰南下剿灭刘良佐,六安一带乃是刘良佐的老巢,崇祯年间刘良佐就在宿松、庐州、六安一带同李自成作战,他不但对当地地理熟悉,和一些地方豪强的关系也不一般,这从刘良佐能这么快拿下六安就能看出来,刘良佐现在有灾民和地方豪强的支持如果不尽快剿灭后果不堪设想啊!”
调高杰南下!王铎是不知道历史的发展才会提出这个建议,李自成之所以进取南京是因为他身后有满清八旗兵在撵他,他打不过满清八旗才会把枪口对准南明,在李自成看来南明要比满清好对付,这恐怕就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具体体现。多尔衮既然拿下了山西陕西,他没理由不追击李自成继续扩大战果,如果我这个时候把高杰从河南调走那不正遂了多尔衮的心思嘛!这样一来历史就又向记载中靠拢,多尔衮肯定会兵分两路一路继续追杀李自成一路向南明开刀。高杰绝对不能离开河南,和李自成刘良佐相比满清才是最可怕的,我不能在战略上输给多尔衮。
高魁聪见皇上脸色数变犹豫不决,他觉得应该把自己的猜测告诉皇上,“皇上,臣有件事一直很担心,臣以为刘良佐会向满清投降!”
“你有什么根据?”我听高魁聪如此说心里咯噔一下,如果刘良佐投靠满清那就糟糕了,那等于在眼皮地下插了一根钉子啊!
高魁聪看看王铎,“王大人是否还记得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一战,总兵祖大寿向鞑子投降,其中跟随祖大寿一起投降鞑子的就包括刘良佐的弟弟刘良臣,那时刘良臣在祖大寿手下担任游击将军,相信满清鞑子肯定不会亏待刘良臣,有刘良臣这个存在,刘良佐极有可能向满清示好,即使刘良佐不投靠鞑子鞑子也会向刘良佐示好。”
王铎哎呀一声,这么重要的事情他怎么忘了!刘良佐的弟弟刘良臣和洪承畴的关系很好,高魁聪的担心极有可能变成现实,如果刘良佐投靠满清鞑子那可真是让人心中添堵!虽说表面上鞑子是在帮助剿灭闯贼李自成,可谁都看出鞑子有侵吞天下的野心,这比李自成进取南京还让人担忧啊!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没想到刘良佐和满清之间还有这层联系,高魁聪说的对,即使刘良佐现在没有投靠满清之心他那个弟弟也会极力争取他“入伙”,说不定多尔衮会让刘良佐巩固现有的地盘等待时机要么协助歼灭李自成要么协助攻打南京,看来从速消灭刘良佐是当务之急!“高魁聪,六安一带可有朝廷兵马可以调动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