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李戡异类之处。他生在这个岛上,在制式教育底下,年复一年脱逃出来,在自欺欺人的氛围里(如我前面所举二十条实例)脱身出来,又在新时代的「五色」、「五音」下脱颖出来,在中学方尽大学方生的短暂空档里,振笔(不,打计算机)为文,要出书一册,志哀书愤。他告诉我这一出书计划,我最初有点担心,因为人生玄变无常,每有早年作品,往往日后自悔。古人所谓「自悔少作」者也。直到我得知他自动自发,多次跑到国立编译馆,在档案堆中,追踪数据,我才放下心来。我对自己说:戡戡冒着鼻部过敏的痛苦,「涕泗横流」中遍查尘封,是务实的写作方式,光此一项,即可立于不败之地,这书写出来,可以站得住,不至于「自悔少作」,至于放言高论、月旦春秋,或巅或渊、或中的或闪矢,皆余事也,「别以为我没有过十七岁!」在「李敖大全集」中看我十七岁时的「少作」,不也有令自己「自悔」之处吗?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李戡这本书在「蛋头」(egghead)者流眼中,一定有很多缺点、很多不足之处。但在我眼中,它的特色有:
第一,它是十七岁的抗议之作。一般十七岁,或无能为力、或默尔而息,但这本书,却揭竿而起、挺身而斗,以六七万字对付你,这是何等抗议!
第二,它是十七岁的务实之作。这本书少说空话,而是用比对、用证据来说话。「乘空文以自见」是不够的,这本书,「獭祭」出许多「实文」。这是何等务实!
第三,它是十七岁的论世之作。一般说来,十七岁尚不足以知人论世,但是,李戡别开生面、独成一格。他的论世范围,是与我前面举出的二十个实例同级的,这就是说,他有论世的高度和准确度。这是何等可信!
* * *
几十年前,我读劳伦斯(D. H. Lawrence)「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我最喜欢这么一段:「苦难当前,我们正置身废墟之中。在废墟中,我们开始盖一些小建筑,寄一些小希望。这当然是一件困难的工作,但已没有更好的路通向未来了。我们要迂回前进,要爬过层层障碍,不管天翻也好、地覆也罢,我们还是要活。」(The catacly?m has happend, we are among the ruins, we start to build up new little habitats, to have new little hopes. It is rather hard work, there is no ?mooth road into the future; but we go round, or scramble over the obstacles. We've got to live, no matter how many skies have fallen.)这段文字,可说是我在这岛上处境的最好描写。我的确是在「废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开始盖一些小建筑、寄一些小希望」,可是一次又一次被摧毁了。在每一层的「废墟之中」,都有我「小建筑」和「小希望」的残迹,恰像那一层盖在又一层上面的特洛伊(Troy)古城,你会发现:自己既是过去、又是现在。过去已经化为尘土,可是,就凭那些尘土,你活到现在;不但活到现在,还从现在朝向未来。
多少年来,我身处孤岛,对这段文字,每做不无苍凉的解释,但是,当我变得愈来愈壮大,我终于以艺术家「老弃敦煌」的心境,疏远了这个只占世界万分之二的地方,对我,毕竟它太小了。
十七岁的李戡超越了十七岁的我,我希望他继续超越、逐年超越,提前发现我们要有更高更远的视野,「老弃敦煌」何如「少弃敦煌」,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将会凭吊废墟,因为它曾是我们的一切。
二○一○年七月四日,在中国台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