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铜雀台!!
历史出现偏差,袁谭先于曹操,由冀州城东角楼下掘出铜雀。雀高八尺,金光灿烂,展翅飞翔,灵动奇异。袁谭甚为喜爱,以为是祥瑞之兆。问郭图,郭图答道;“昔日舜帝的母亲梦到玉雀入怀,而生舜,今日主公得到铜雀,应该是可以统一天下,是称帝为王的兆头。”这种狗屁话,生拉硬拽,随便敷衍,没想到袁谭竟然信以为真,立刻下令在漳河之上建造一座铜雀台。
最可气的就是刘备,唯恐天下不乱。见袁谭高兴,便进言道;“以备的意思,主公若要建台,最好建三座:中间一座最高,命名为铜雀台:左边一座名为玉龙:右边一座名为金凤。在建两条飞桥,横空而上,这样大气磅礴,器宇轩昂才配得上主公的身份。”心里却补充道:这样你才死的快些。
袁谭对这个提议大为赞赏,封刘备为列侯命他与郭图,一起建造铜雀台。郭图才不愿和刘备合作呢,那样刮了钱还要分一份出去。刘备心想,我给你建的豪华一点,把你袁家的底子掏空。
功曹张子谦站出来说;“眼下国事凋敝,民不聊生,应该开仓赈济灾民,想办法渡过难关,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这不是逼着百姓造反吗?”话还没说完,袁谭大手一挥,脑袋就掉在地上了。
崔琰写奏表,建议暂缓建造,上午上表,下午被抄了家,下了大狱。袁谭冷笑着对文武大臣道:“我平生最讨厌人跟我作对,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让他一辈子不痛快,你们谁还反对,张子谦和崔琰老匹夫就是榜样。”
谁还反对,谁就是白痴?冀州城立即传来一片歌功颂德之声。马屁拍的地动山摇,冲天蔽日,江河变色。袁谭的两名心腹,冀州此时唯一有点良知的大臣王修和管统,被他派到黎阳押送军粮了。其实袁谭就是看到他们心烦,懒得听他们在耳边嗡嗡作响。
冀州鏖战 第三十章士兵哗变
两个人还带来了袁谭的一道密令,用火漆密封着的。我打开一看,差点没把鼻子气歪。信中言辞生硬,指责我不思进取,一年以来没有把仓亭的曹兵击退。并下了死令,要我在一月之内渡过黄河,夺回官渡。这种大饥馑的年月里,简直是在痴人说梦。
从一开始,袁谭开始卡军队脖子的时候,我就没执行他的命令。士兵们仍然是每日三餐,每隔三天可以吃到一顿锅盔。就这文丑和张绣还总是叹气;“不行啊公子,士兵们一个个饿得东摇西晃,连刀都拿不住了,正常的操练也没法进行,前天,让他们练了一会队列,愣是有好几个,一圈没跑下来,就饿晕过去了。在这样下去,曹兵打过来,我们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
其实张绣和文丑自己也是饿得晕头转向眼冒金星的。
士兵们口粮降低的第一天。我就搬到军营去住。和他们一起吃一起睡。士兵一天喝三顿稀粥,我也跟着。吃锅盔的时候,咱也不落后。十天下来饿得两腿发软,浑身流虚汗,看到吃的眼睛冒绿光,穿上铠甲就像是后背脱了一座山包,重的能把整个人压垮。肠子咕咕的往一块收紧,难受的想吐,没办法了就大口大口的喝凉水,来缓解一下痛苦。半个月下来瘦了两圈,眼窝凹陷了,肋骨一条条的凸显出来。可能是这些年锦衣玉食的惯了,一次在烈士陵园和众将散步的时候,竟然昏死过去。醒来后,苦笑;“大概是旧伤复发了,没关系,吃两服药就好了。”一众文武全都落下泪来,其实公子是饿的。
文丑、昌谿、张绣这一众大臣,还有沮授,实在看不过去了,大家就全都搬到军营去,和我一样同士兵们同甘共苦。糊糊苦涩,气味难闻,闻一下就反胃,也真是难为大家了。就这也不能敞开了供应,每人一顿限两碗。城中随时有粮荒的可能。
那天大家正咽药似的喝下一碗糊糊,昌谿突然从外面跑进来,气冲冲道:“这他娘的不是欺负人嘛?皇帝还不差恶兵呢,怎么能这样对待我们。”他手里拿着一封书信,一把扔进朱灵的怀里。
朱灵放下碗,拿起来一看,脸孔顿时扭曲,冷哼了一声,没开口。沮授从他手里接过来,只看了一眼就愣住了。张郃叫道:“拿过来,拿过来,我看看。”沮授一言不发的递过去,问昌谿;“这信是谁给你的。”
昌谿气呼呼道;“是我的亲兵,这信是他弟弟从冀州让运粮的士兵给捎过来的——你说气人不气人。”
张郃的脸色也变了,沉声道:“公子,要出事了——”我看他们表情凝重的厉害,笑道;“什么事大惊小怪的。”
从张郃手上拿过信一看,顿时傻眼,只见上面写着几句文理不通的大白话;“哥,你在黎阳还好吧,我们这边的条件还可以,至少每天三顿有两顿都能吃到锅盔。吃剩下的,就拿到城外去换个女人玩玩,半个锅盔就能换一个呢——
沮授额头上冷汗涔涔,直着眼道;“还有谁看过这封信。”昌谿道:“大人您不如问问,还有谁没看过吧,军营已经都传遍了。”
沮授全身一震;“公子,坏了——”话还没说完,营帐外就传来一阵喧哗“走,我们去见公子。”“走,我们都去。”一阵杂乱急促的脚步声,门口没有守卫,这本来就是普通的军营,可以随便出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