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光荣与梦想_[美]威廉·曼彻斯特【完结】(95)

  ※※※

  群众心理不正常本来不易揣度,可是从《星际战争》这个广播剧的影响已经可以看出,美国人是越来越神经紧张了。用当时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全国“都搞得人心慌乱”。《幸福》月刊说人们觉得大劫难逃,却没有说大家都绝望了。虽然人们觉得个人前途渺茫,可是还有那么一种信念,以为三十年代初期美国情况已经坏到无以复加,现在必然向历史性的高峰回升。在这方面广播也起了作用;欧洲局势发展越来越快,危机迭起,不容忽视。在这个时代,美国是生气勃勃的。弗兰克·布鲁克豪塞回顾当时的情况,这样写道:“不能否认,那个时代在许多方面是伤心惨目的,但美国人虽说受害,失望,挨过苦,流过泪,终于转败为胜。全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意气风发。”最后还要提到一点,这就是罗斯福叫人不要晕头转向、满不在乎。他深信这一代的人有其历史使命,只要有他领导,春风满面,从容指挥,最后必然会出现令人满意的局面。

  在夜深炉烬,酒兴方浓之际,一般美国人往往会想起1939年所目击耳闻的种种情景。要是他那时是《芝加哥论坛报》的订户,看见老板罗伯特·R.麦考密克上校不再提倡用简化拼法(如agast[aghast],staf[staff],Lether[Leather],Jaz[jazz],fantom[phantom]),心里就会舒服一些。罗斯福增加开支的法案受到新国会民主、共和两党的联合反对,《论坛报》编者不禁心花怒放(“反抗施舍!”【原文是个影片名,《施舍号哗变》,旧译《叛舰喋血记》,这里用做双关语。】);可是某上诉法院判决小学生无须向国旗敬礼,编者却怒不可遏。纽约儿童不懂什么是”人身保护法“,以为是一种病名,编者十分惊诧:塔夫脱刚做参议员,就发表演说要节约政府开支,编者点头称许;棒球名手卢·格里克宣布退休,编者难过;拳王乔·路易打伤了大力士托尼·盖伦托,要缝二十三针,编者敬佩;“波士顿勇士”棒球队抛弃旧名,改为“波士顿蜜蜂”队,编者不乐;新教皇庇护十二世任命保守派弗朗西斯·约瑟夫·斯佩尔曼为大主教,编者又甚是开心。那时有个共产党叛徒叫惠特克·钱伯斯到华盛顿伍德利路阿道夫·伯利家里,密告政府里有人搞颠覆活动,可是伯利置之不理,如果麦考密克有所风闻,必定拚命打听。幸而此事暂时还没有人知道,但过后不久,麦考密克就有机会就这件事大做文章了。

  联邦调查局局长J.爱德加·胡佛这时也卷进了一场斗争,他的对头不是别人,正是地方法院检察官托马斯·E.杜威。杜威认为调查局偷听电话是侵犯个人自由,曼哈顿区也有个高级警官说胡佛不过是“风头迷”,“坐在巡逻车上到处跑的著名戏子”。【“著名戏子”的原文是戴维·比拉斯科(1859?-1931年),他是美国著名演员、剧作家和演出主持者。——译者】胡佛不甘挨驾,回敬了一下:“共产党昨天在纽约开会,竟唆使两个最会写文章的人诬蔑我为百老汇的明星。”他出席美国退伍军人团代表大会,在会上说:“有些知识分子肆无忌禅,蛊惑人心,这不合乎美国传统。应该有人激于义愤,把妖言惑众的人公开揭露出来嘛。”不过,虽然杜威那时已宣布竞选总统,胡佛说这话也许还不是存心在竞选运动中打击他。

  当时最畅销的歌曲唱片是希尔德加德的《深紫色》。弗朗基·西纳特拉还是每周为了二十五元拉开嗓门拚命唱,可是有一天晚上,哈里·詹姆斯的太太在旅馆收音机里听到他的歌唱,便开大音量,告诉丈夫说,“亲爱的,听听这人唱得多好啊。”哈里也赏识,于是开车到新泽西州恩格尔伍德镇,在一个叫做“村店”的路边小酒店里找到他,跟他签订了灌片的合约。他们灌的第一张唱片叫做《不能半心半意》,只卖了八千张,可是西纳特拉一家从此不愁没饭吃了。《孤胆骑警》,每周由一百四十个电台联播三次,有二千万人收听,……电影演员贝蒂·黛维丝、斯本塞·屈莱塞、弗兰克·卡普拉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艾尔弗雷德·希契科克导演了《名媛失踪》。……博比·布林因为嗓子变了,不能再演童角,十二岁就退休了。

  在其他方面——或者如电影业所说,在金钱方面——好莱坞到了极盛时代。童星雪莉·邓波儿那时才十岁。最卖座的三个演员是米盖·鲁尼、泰隆·鲍威尔、斯本塞·屈莱塞。在广告里,每一部影片都自称“妙绝”,“惊人”,“迷人”,“哄动一时”。格拉曼在好莱坞大道盖了个中国戏院,水泥地板还没干,看见影界名人就请他在那里踩一下留个脚印。在战前银幕上,明星们演出的都是难以置信,美好非凡的故事。【以下所说都是影片里的情节。——译者】朱迪·加兰说服了骗子手弗兰克·摩根给胆小鬼伯特·拉尔打气;劳伦斯·奥利佛,戴维·尼文和曼尔·奥伯朗三人在《呼啸山庄》的大雾迷濛的沼泽地上你追我赶(高呼“希思克利夫!希思克利夫!”);【希思克利夫是影片《呼啸山庄》的主人公。——译者】吉恩·奥特里放声歌唱,赞美西部风光如何美好。罗伯特·唐纳特演《万世师表》,看了这部片子,人们觉得大英帝国似将永存不灭。克拉克·加布尔不讲礼貌,竟在克劳黛·考白特①小姐面前脱下衬衣,而且里边不穿汗衫,这叫棉织厂老板吃了一惊(在一周之内,棉织厂股票果然跌了八点二五元)。他后来在影片《飘》里又撒野大骂“他妈的”;这部片子在亚特兰大市初次放映时,竟吓得南方妇女联合会主席晕了过去。更糟糕的是,他还带头反叛查尔斯·劳顿,可是劳顿还口口声声叫他“克里斯琴先生”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