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暂时也没有什么办法,因为随着美国的影响力在大西洋上的扩张,德国的注意力大部分被美国和英国吸引。而在埃及的德国军队虽然重创了英国军队,但是损失也是比较大的,暂时没有能力对土耳其施加军事压力。
不过随着德国在大西洋上取得了暂时的军事胜利后,然后希特勒准备对苏联进行战争。土耳其的立场又一次被提了上来。而土耳其在莫洛托夫一萨拉若卢于1939年秋的会谈结果,这个结果重新提醒了土耳其对苏联凯觎土耳其海峡和外高加索的野心的疑虑,而这种疑虑以后一直没有减轻过。
莫洛托夫对土耳其的态度以及不久后苏联对芬兰的入侵都是俄罗斯帝国扩张主义复活的征兆,土耳其敏感的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这种扩张主义奥斯曼帝国已领教过达两个多世纪之久,直到1921年在经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各自国内的革命而国力齐被削弱之后,土耳其共和国和苏联才共同携起手来,互相支持,以对付英、法帝国。
而在这个时候德国驻土耳其大使冯。巴本不失时机的拿出了德国外交部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谈判中关于土耳其部分领土的内容以及苏联对黑海和地中海的态度之后,土耳其政府终于答应开始讨论他们现在和德国政府的关系。
而在此时,德国政府开始将在埃及休整的隆美尔指挥的北非装甲集群开始调过了苏伊士运河,开始以援助伊拉克新政府的名义向北前进,同时调回地中海的部分德国大洋舰队南分队的舰只也开始向土耳其海峡运动。目的就是向土耳其政府施加军事压力。
东方战线 苏联的慌乱
在德国军队进攻苏联的时候,由于在5月23日晚上一名德国军队司务长越过德苏边境,向抓获他的苏联边防军报告了德国即将发动的进攻。
由于抓到该德国军队司务长的苏联边防军属于基辅军区,因此基辅军区参谋长普尔卡耶夫报告总参谋长朱可夫,一名德军司务长向苏军投降,说德军已经进入出发地域,24日凌晨将发起进攻。
总参谋长朱可夫接到报告后立即向斯大林报告,斯大林说:“你和国防人民委员们一起到克里姆林宫来吧。”
朱可夫以为,这次斯大林真的要下决心了,于是马上起草了一份命令,与铁木辛哥及副总参谋长瓦杜丁一起赶往克里姆林宫。一路上,三人计议着,这次一定要作出让部队进入战斗状态并准备反击的决定。
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等着朱可夫等人,显然,他也被这些接二连三的消息搞得心神不宁。毕竟,他面对的不是像芬兰、罗马尼亚这样的小国,而是一个已经武装到牙齿、征服了半个欧洲的德国。万一战争真的爆发,而苏联没有任何准备,他势必成为千古罪人。
斯大林问:“这个投诚者会不会是德军为了挑起冲突有意派来的?”
他心中还存在一份侥幸心理,在他的心目中,希特勒发动战争前一定会进行挑衅,寻找战争借口,这个念头已经是根深蒂固,动摇不得。但是,铁木辛哥和未可夫都作了否定的回答。
室内一片寂静,其他接到通知的政治局委员也走进了克里姆林宫,来到斯大林身边。
“我们应该怎么办?”其中一个政治局委员问道。
“应该命令所有边境军区部队进入一级战斗准备。”铁木辛哥建议道。随后,朱可夫读了一遍他们刚才起草的命令。
斯大林说:“现在下这样的命令为时尚早,也许问题可以通过和平方式得到解决。命令要简短,指出德军可能以挑衅的方式发起突然袭击,但所有边境部队不应受任何挑衅的影响,以免使事情复杂化。”
朱可夫和瓦杜丁立即按斯大林的意思重新起革命令。全文如下:
“1.1941年5月22至23日德军可能在列宁格勒军区、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基辅特别军区、敖德萨军区正面实施突然袭击。袭击可能从挑衅行动开始。
“2.我军的任务是:不受任何挑衅行动的影响,以免使问题复杂化。与此同时,列宁格勒、波罗的海沿岸、基辅。敖德萨各军区部队进入一级战斗准备,以防德军或其盟军可能的突然袭击。
“3.兹命令:1941年5月22日夜间,隐蔽占领国境内构筑的全地域各永备工事;1941年5月23日拂晓前,将全部飞机、包括陆军航空兵的飞机,分散到各野战机场,并加以周密伪装;所有部队进入战斗准备。军队应分散、伪装;部队不待补充兵员到达,立即进入战斗准备。城市和目标地区应采取灯火管制一切措施;在没有特别命令的情况下,不得采取任何其他措施。”
这个命令考虑到德军可能会进行突然袭击,比起以前的命令是有很大的进步,但命令的最后一部分仍然肯定,在没有特别命令的情况下,苏军不得采取任何其他措施。
也就是说,边境军区如果遭到德军的突然袭击,在没有莫斯科指令的情况下,部队仍然不能采取任何措施,包括对入侵者的还击。如果这个命令及时下达到各部队,那么,枕戈待旦的苏军将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的飞机在头顶肆虐而不难还手,从而上演战争史上的一幕奇观
。但是,即使这样的一份命令,也没有能及时发到边境的苏军部队。按理说,这份命令部队进入战斗准备的指令应该以最快捷的方式——直通电话发出,但是,朱可夫和铁木辛哥没有这么做。他们想到了这份命令可能造成的后果:万一希特勒没有战争的打算,由于苏军进行了战斗动员,从而刺激希特勒,导致战争爆发,这个责任他们可承担不起。他们请斯大林在命令上签了字后,然后通过最牢靠的方式——电报发了出去,这样,电报底稿将会保留下来,万一将来出事,也将有案可查,责任不会落在他们头上。后来这个命令虽然发出,但终因时间太晚,加上通讯联络不便,各苏军指挥所实际上在得到电报后就已经失去了宝贵的预警时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