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根据。
东西方分道扬镳的第一声号角是丘吉尔吹响的。 1946 年的3 月5 日,
丘吉尔在杜鲁门的陪同下,来到了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的威斯敦斯特学院。
在演说中丘吉尔向激动的听众大声疾呼,美国应成为自由世界的“和平砒
柱”,他说:
“美国此刻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对美国民主来
说,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拥有最大的力量,也就是对未
来负有令人敬畏的责任。..对你我两国来说,现在都有
一个机会在这里,一个明确的、光彩夺目的机会。如果拒
绝、忽视、或糟蹋这个机会,我们将受到后世的长期责
备..
“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
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
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他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
里,如果还有止境的话..
“我们理解,俄国需要它西部边境的安全,以免再次
遭受德国的侵略。我们欢迎它占有它在世界大国中有权占
有的地位。..但是,我有责任把有关当前欧洲形势的某
些事实撂在你们面前。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德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
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了。在这道铁
幕的后面,座落着东欧、中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
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
索非亚——所有这些城市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
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者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
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的控制。只有雅
典——放射着它那不朽的光辉——能在英、美、法三国观
察员的观察下,在自由选举中决定自己的前途。
“现在,如果苏联政府试图单独行动,在他们的地区
建立一个亲共的德国,就将给英美两国占领区制造严重的
困难,授予了战败的德国人以在苏联和西方民主国家之间
拍卖抬价的权力。不论我们从中得到什么结论,这肯定不
是我们进行武装斗争所要建立的解放的欧洲,也不是一个
具有永久和平必要条件的欧洲。
“..在远离俄国边界、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
里,共产党第五纵队已经建立。它绝对服从来自共产主义
中心的指令,完全协调地工作着。..第五纵队到外构成
对基督教文明的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险。..如果我们不
趁还来得及的时候正视这些事实,那就太不明智了..”
在演说的最后,丘吉尔号召美国和所有说英语的国家联合起来,建立英
美特殊关系,共同对付苏联的扩张政策。他赢得了美国人暴风雨般的掌声。
丘吉尔的演说刺激着杜鲁门的神经,坚定了社鲁门遏制苏联的决心。以
此为契机,英美开始磋商为坚守西欧阵地,美英两国应在德国问题中采取共
同的立场,与苏联在东欧的扩张形成对抗态势。
传统德国内部的经济联系是这样的:东部地区和南部的巴伐利亚等是农
业区,而西部,尤其是鲁尔、莱茵兰地区是德国的工业中心。东西之间产品
交流情况是东部向西部提供农产品,而西部向东部提供工业产品。战后东部
成了苏联占领区,最初斯大林曾答应由东部地区向西部提供农产品,以缓解
西部缺少粮食的困难。1946 年5 月,美国占领区军事长官克莱在盟国对德管
制委员会上公开宣布美占区将不再向苏联提供一切赔偿,此举激怒了斯大
林,斯大林决定拒绝向西部提供东部的农产品。这次公开冲突成了东西方在
德国问题上分裂的重要一步,也坚定了英美要抛开大国一致原则,单独采取
行动的决心。
然而,波茨坦会议的精神却是双方都不能够公开违背的。波茨坦协定规
定了德国在完成了占领改造之后,应该缔结对德和约,结束占领,实现统一。
于是美英和苏联便在怎样实现统一这个问题上大作文章。
美英提出:根据波茨坦会议的精神,德国应该首先实现各占区的“经济
统一”。因为英占区拥有全德人口的30%,硬煤蕴藏量和钢产量的75%,但
粮食紧缺;苏占区生产粮食,但钢铁工业需要英占区提供原料和半成品;美
占区有20%的人口,工业多数是轻工业,也缺少粮食;法占区一般可生产17
%的硬煤和12%的钢铁,只拥有全德人口和战前德国资源的10%。所以,如
果不实现各占领区的“经济统一”,各占领区的经济情况都将产生严重问题。
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在1946 年7 月的巴黎外长会议上强调“经济统一”,提
议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德国管理机构,把四个占领区作为“一个经济单位”来
进行管理,以便于在各个占领区之间“交流食品、交通乃至思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