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把君土坦丁堡交给俄国人:“它就是世界的帝国”。在拿破仑心目中,
法俄联盟并不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而是俄国纳入了他的体系,因而变
为他的附庸国。他不可能不会想到,迟早有一天战争将会再起,可是拿破仑
是个只顾眼前的人;他知道,他要重建军队、解除奥国的武装并使西欧完全
归于他的统治,就需要和平。法俄联盟就使得和平有了保证,至少在目前是
如此;或许这个联盟甚至还会使他能征服英国。下一步如何,走着再瞧。如
果俄国在英国失败之前发动战争,那么他就将先征服俄国。但是,拿破仑只
要有俄国的支持,那怕是暂时的支持,他就会赢得时间聚集他所需要的力
量,以便打败亚历山大。
第四编
提尔西特条约后帝国的对外征服(1807—1812 年)
第一章 大陆体系(1807—1809 年)
尽管英国故作镇定,“提尔西特的成就”有几个月还是似将见效。大陆
屈服于拿破仑,而经米兰敕令强化后的封锁政策似已将英国的贸易关在大陆
的门外。
东方国家的叛离,尤其是拿破仑所激起但又未能平定的西班牙起义,使
大陆体系刚刚实行便又成了问题。
一、英国的觉醒
英国在获悉提尔西特会晤的消息后,看出1801 年法俄协约业已恢复,从
而估计到这样的危险性:继德意志之后,波罗的海有再次对英国封闭之虞。
多亏坎宁行事果断,英国走在敌人的前面。古斯塔夫四世看来的确是可靠的,
因为他在7 月3 日刚刚重新对法作战,而且卡斯卡特已经率领一万军队前往
波美拉尼亚。但是丹麦方面还捉摸不定,又有谣传说它在动员舰队。此外,
贝尔纳多特从汉堡出发几日之内就能占领丹麦。坎宁性情急躁,具有斗士气
质,他是分秒必争的。如果说他在7 月16 日就得悉提尔西特会晤,那么也只
是到21 日才开始了解详情,而且很不完全。直到8 月8 日一家法国报纸宣布
后他才知道和约的签订。不过,海军上将甘比尔7 月18 日就接到命令,带一
支庞大的舰队前往哥本哈根,并于8 月3 日到达该地。卡斯卡特此时已撤离
波美拉尼亚并得到增援,他带来了三万军队。丹麦王太子在基尔得到通知,
要他和英国结盟,并把军舰交给英国处置。由于王太子拒绝这一行动,首都
哥本哈根被封锁,接着于9 月2 日遭到炮轰,7 日就投降。以后坎宁徒劳无
功地力图争取丹麦人,并曾试图驱使瑞典人占领这些群岛;他绝望之余表示
准备在丹麦留下英国军队。他的同僚则主张撤离。但是丹麦舰队却被带走了。
翌年,穆尔在斯堪尼亚登陆,海军上将索马里兹能够自由进入波罗的海护送
商船。这是最主要的事。
在颁布柏林敕令的前夕,从事出口商品生产的大工业已经成为英国经济
的命脉,因此任何打击这些大工业的危机都必然使英国的经济生活受到严重
的影响。这些大工业大都依靠同欧洲和美国进行贸易来推销产品,并且在某
些情况下还靠那里供给原料,所以在封锁的威胁下,尤其是如果在封锁的同
时美国又停止对英贸易,这些大工业就会遭到损害。还必须指出的是,英国
的海军装备和粮食供应都依赖北欧,英国的银行结构和支付平衡也不稳固。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英国经济的雄厚实力和灵活性。技术上的进步和资本主义
的组织体系都使英国大大地超过法国。1801 年,大不列颠的人口为一千零九
十四万三千人,1811 年增至一千二百五十九万七千人,人口的实际变动促进
了整个经济的上升,特别是为工业保证了不断扩大的国内市场和大量廉价劳
动力。英国的农业从技术上讲在欧洲是首屈一指的,因此虽然土地革命打乱
了传统的农村社会,但是它使一个迅速增长的人口只有一小部分食品需要依
赖进口。统治英国的大土地所有者寡头集团对自己的命运信心百倍,表现出
几乎不可动摇的必胜信念。中产阶级中实力最强的那部分人,即伦敦和各大
港口的银行家和商人,长期以来和贵族有着牢固的联系,他们和贵族一样猛
烈地反对威胁着他们的商业利益和殖民利益的法国。至于工业家,社会地位
一般都很低微,他们的政治作用还非常微弱。最害怕封锁的是工人,封锁会
给他们带来失业和物价昂贵,从而使他们本已贫苦的生活更为恶化。但是正
如人们所强调指出的,经过1799 年和1800 年“结社条例”的进一步强化之
后,国家的社会结构“固若金汤”。唯有一场持久的严重危机才有点可能激
起中产阶级反对寡头统治并促使无产阶级起来造反。
托利党政府不但没有被柏林敕令所吓倒,反而靠牺牲中立国,加强了英
国封锁的商业性质。长期以来,一些重要人士坚决主张引用各项航海条例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