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美国船主时,就改称为“许可证”,从而规避了麦迪逊的禁令。其实,法
国没有他们是不行的;但是,在外交上却大肆宣传这一让步,8 月5 日,尚
帕尼通知说,如果英国那一方面取消各项“枢密院令”的话,皇帝就将在11
月取消柏林敕令和米兰敕令。蒙塔利韦建议立刻就给所有的盟国或中立国的
商船发放“许可证”;皇帝予以拒绝,甚至扣押了一些丹麦船。由此可见,
应该承认,皇帝很巧妙地把急需中立国船舶这一事实变成使美国与英国不睦
的外交手段。
7 月25 日的敕令规定,所有的进口必须以出口等量的指定商品作为平
衡,这些商品因港口而异,但总是要有三分之一或者一半是丝织品。如果对
一般的货物和英国工业品的进口禁令维持不变,那么进口的只能是来自美国
或大陆的食品和原料:实际上,法国又准许殖民地食品进口,虽然明知是来
自敌国的。因此,这就是采取了科克贝尔·德·蒙布雷在1802 年所设想的方
法:国家管制海上贸易,出口最低限度应与进口保持均衡。为了要重新活跃
出口,尤其是为了向工业提供原料和向消费者提供食糖和咖啡,拿破仑放弃
了出口要用硬币付款的要求。这一巧妙的想法也和救国委员会的指导思想相
同;然而,在共和二年,迫不得已而不惜任何代价来进口的法国,同意在必
① 格拉夫利纳就在敦刻尔克西边,属诺尔郡敦刻尔克县。——译者
② 这是美国的第二号马科恩法案,目的在广泛开展对外贸易,其中规定,如果法国对美国撤销限制中立国
贸易的各项敕令,美国总统就有权停止对英贸易;如果英国对美国撤销其历次有关的“枢密院令”,则总
统有权停止对法贸易。拿破仑善于利用此法案提供的机会,而英国迟迟不决,这成为导致1812—1814 年英
美战争的原因之一。——译者
要时以硬币付款;而在拿破仑时代,法国的地位却改变了,它只要求外国人
以硬币付款。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皇帝由于同意购买货物,这些购买部分
地对敌国有利,从而放松了大陆封锁。
国库与此也有关系。因为每张特许证值一千法郎;海关税则也重新调整,
8 月1 日,公布了特里亚农敕令,把殖民地商品的税率提高到了惊人的程度。
美国棉花,在1804 年是每一公担纳税一法郎,自1806 年开始,纳六十法郎,
调整后要付八百法郎;靛青的关税从十五法郎提高到九百法郎,咖啡的关税
从一百五十法郎提高到四百法郎。一边要向工厂主供应原料,一边又这样加
重他们的负担,这显得好象是矛盾的;但是,拿破仑不但想通过打击进口棉
花来促进民族的纺织工业,而且他还设想英国人不得不考虑到关税而降低他
们的价格,使得他们不能再有利可图,而正规的进口将使得购买者不再依靠
走私商人。这是太乐观了。英国人控制着市场,能够坚持他们的价格,而过
高课税也不会减少走私漏税。因此,取缔走私的措施很快地也就加强了。根
据10 月18 日颁布的枫丹白露敕令,走私犯要判十年苦役,更不用说要打烙
印,而且要提交新的司法机关“海关法庭”审理,这些法庭是以特别法庭的
程序来行使职权的;1812 年,汉堡的法庭在十五天内就判决了一百二十七个
案件,其中有些人由于情节严重而被判处死刑。走私的殖民地物品予以没收
和出卖,工业品则予以销毁。为了清理市场和开辟财源,还要搜查不顾封锁
而已输入的商品。因此,特里亚农敕令便要大举出动警察。在整个帝国,普
遍进行了搜查;因为附庸国并不那么愿意贯彻敕令,拿破仑便杀一儆百:在
10 月17 日至18 日的深夜,法兰克福被一营兵包围,第二天便被占领了;二
百三十四个商人——其中包括贝特曼和罗思柴尔德——眼看着他们未能藏起
来的东西都被没收了。来因邦联各王侯、普鲁士和瑞士都受到要被入侵的威
胁并看到他们的德意志边境已被封锁,于是他们才决定服从拿破仑的命令。
1810 年几个敕令并没有全部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不断地产生了严重的
弊病。新特许证并不比旧特许证更受到欢迎;根据蒙塔利韦的报告,皇帝到
1811 年11 月25 日共签署了一千一百五十三张特许证,但只发出了四百九十
四张。这些特许证包括四千五百万法郎的出口以及将近二千七百万法郎的进
口。至于美国人,他们只领了一百张左右的“许可证”,他们运来了不到三
百万法郎的货物,从法国购买了三百五十万法郎的东西。在拿破仑看来,这
个顺差证明了这项新办法是行之有效的。实际上,是否获利还是一个问题;
考虑到法国商人的利益,官方对出口估计提高了一半,而对进口的估计减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