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迫不及待;8 月15 日,他对库里亚金大发雷霆,过了不久,他就确定到
① 德维纳河即今拉脱维亚的道格瓦河。——译者
1812 年6 月发动战争。
亚历山大的消息比较灵通。涅谢尔罗杰和车尔尼舍夫长时期以来已经收
买了法国陆军部的一些雇员。塔列朗向此二人的君主沙皇要钱,对此二人频
频出谋献策;正是塔列朗提示了把多瑙河两公国送给奥地利;塔列朗一再坚
持认为俄国必须同土耳其媾和,并且应同贝尔纳多特取得协议。科兰古本人
也不拒绝塔列朗的意见,而涅谢尔罗杰写道,塔列朗的所作所为“足以证实
他不负路易斯(即指亚历山大)对他的信任”。塔列朗还向俄国人建议采取
守势,而避免先把战争推进到德意志,以便能以被压迫、奴役的欧洲的捍卫
者的姿态出现。亚历山大的奸诈狡猾使他扮演这样的角色非常合适,而在外
交竞技中,拿破仑或许由于冲昏头脑,或许由于漫不经心,以致让亚历山大
连赢数局,占了上风。
二、外交活动与大军的推进
普鲁士起初给俄国一些希望。拿破仑对普鲁士国王的善意置之不理,7
月16 日国王决心谋求沙皇的援助;他派遣了沙恩霍斯特到沙皇那里去,10
月17 日签订了军事协定;在这段时间里,普鲁士尽其所能地动员军队。主战
派又活跃起来。格奈森诺当时担任代理总参谋长,编写了一份备忘录再次鼓
吹举行一次全民起义。在布拉格,施泰因和前任柏林警察总长格吕纳同“道
德协会”的一些分会取得联系,而“道德协会”原是普鲁士国王已经宣布解
散了的;在柏林,他们也利用昂普蒂达以及明斯特伯爵和哈登堡男爵(普鲁
士大臣哈登堡的亲族)的其他代理人充当中间人,这位男爵是英国选派作为
汉诺威的代表而驻在维也纳的。
可是,普鲁士国王又一次使施泰因和格吕纳陷于失望。沙恩霍斯特带回
来的军事协定规定,如果法军侵入普鲁士王国,普鲁士军队就撤退,或撤到
维斯杜拉河上同俄军汇合在一起,或者据守在各堡垒里面;如果柏林只简单
提出请求,亚历山大甚至不愿就下令俄国将军率军深入东普鲁士。弗里德里
希-威廉认为这样冒的风险过大;他又派遣沙恩霍斯特到维也纳进行试探,这
不过是聊以自慰而已;正如可以预料到的,12 月26 日,梅特涅毫不迟疑地
予以谢绝。从这时起,除了向拿破仑屈服而外,别无他法。而在拿破仑这一
方面,他的驻柏林大使、原籍皮埃蒙特的圣马桑使他消息很不灵通;但不管
怎样,最低限度他在普鲁士的警探要他警惕,9 月4 日,拿破仑下令哈登堡
解除武装。这位大臣当时正在等待沙皇的答复,于是满口承诺,而并不履行
诺言;10 月间,他不得不接受法国的一次检查。最后,12 月29 日,他只好
服从,并宣称准备同法国结成联盟。这时皇帝并不急于结盟;到2 月23 日,
普鲁士大使克吕斯马克终于被突然召去签订条约,他立即遵命办理。他签得
正是时候,因为一切都已准备就绪要去占领他的国家,3 月2 日,居丹越过
了边界,这时普鲁士国王还不知道联盟条约已经签订。他在3 月5 日批准了
这个条约:普鲁士应听任法国大军驻扎该国,为大军提供各种给养,所有费
用在战争赔款中扣除(赔款还远未付清),并派遣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到俄国
去。从此法国第九军团司令维克托成为柏林的唯一主宰,普鲁士国王的部队
应从柏林撤出。这对施泰因的朋友们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看来王朝的威
信扫地以尽。沙恩霍斯特获准引退;格奈森诺出使伦敦;博于恩、克劳塞维
茨以及许多人士亡命俄国;5 月间,施泰因离开布拉格,应亚历山大的邀请
去了俄国。
虽然梅特涅曾不吝进言,多次劝告沙皇避免对法战争,梅特涅对战争的
结局总是提心吊胆的,因为战争的结局不论谁胜谁败,势必把他置于战胜者
的摆布之下;当时,奥地利毫不犹豫地也倒向法国这一边。12 月17 日,施
瓦岑贝格被召去缔约,双方立即达成协议:拿破仑用伊利里亚各省去换加里
西亚,他并保证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奥地利答应提供一支三万人的军队;1812
年3 月14 日,双方签订了条约。然而,在维也纳主战派又在恢复活动,梅特
涅的朋友和秘书根茨自从1809 年9 月主和以后已经被英国打发走了,他草拟
了几份反对大陆封锁的备忘录,以此力图再得到英国的财政援助,这些备忘
录中,有一份是送给沙皇本人的。但是梅特涅是不愿让人牵着鼻子走的。他
甚至利用这种情势彻底搞垮普鲁士民族主义派,他把这些人看成是革命的先
头部队。虽然哈登堡慎重对待他的政敌,当5 月底他在德累斯顿会见梅特涅
时,他答应助梅特涅一臂之力;8 月,格吕纳在布拉格被逮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