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画家戈雅、英国画家如劳伦斯、罗姆尼和雷伯恩等人的绘画更是不拘
一格;同时英国也产生了以康斯特布尔和特纳为首的风景画派,这一派即将
把最新颖和最动人的成分带入新的绘画里。
至于在音乐领域里,革命的思想一被压抑,它们在法国所引起的音乐革
新就成绝响;余存下来的只有偏爱旋律乐曲,反对优雅音乐,还有对音乐技
巧一定程度的忽视,以及不再为革命热忱和振奋所需要的夸张,这种夸张却
与达维德艺术不无关系。当时主要的作曲家有法国的梅于尔,有卜居巴黎的
意大利人斯彭蒂尼,前者的歌剧《约瑟夫》和后者的抒情悲剧《火神》都是
1807 年问世的。1811 年从俄罗斯归国的布瓦勒迪厄成功地提高了喜歌剧的声
誉。就取材广博和表达有力而论,作曲家贝利奥兹的老师谢鲁比尼似乎已经
属于浪漫主义派,但在当时人们还不大爱听他的音乐。
以上这些大家的名望较之鼎鼎大名的贝多芬无不黯然失色。他长期卜居
维也纳,一方面没有停止为钢琴谱曲,另一方面从十九世纪初以来,已经写
出他的伟大的器乐曲、四重奏、前奏曲和前八个交响乐。他的作品不止一次
地以其大胆的技巧和表现的新颖有力,而使当代人大为震惊;同时又因内部
充满予人启发的生命力而征服了听众。他喜怒无常,性情暴躁,热情而敏感,
但因耳聋而与世阻隔,因多次失望的爱情而饱受折磨,他好猜疑而易冲动,
又因出身平民,家道贫困,以致在贵族圈子里注定要在情感上遭受许多痛苦
的伤害,而他为了谋生又不得不出入贵族社会;从许多方面看,贝多芬属于
浪漫主义派,并且正如诗歌之于诺瓦利那样,音乐为贝多芬创造了一个梦幻
① 亚历山大主义指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公元前356—323 年)死后的希腊文明、文学和艺术。——译者
世界,可以用来对抗现实世界。但他决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他的乐曲中
有许多表达出一个健全人的欢乐、善良、兴奋和诙谐,有充沛的毅力和饱满
的意志;另外一些乐曲则表达出对英雄伟迹和向宇宙间敌对力量战斗的向
往。他从来没有沉沦到心灰意冷,因为他是十八世纪的产儿,燃炽着焦虑不
安而又顽强的乐观主义思想,是一个自发的共和党人,深刻地意识到全人类
的休戚相关,对人类的前途深信不疑。从许多特征看,他近似卢梭,而在德
意志人之中,他的思想使他更多地接近古典主义者,特别是接近席勒,而较
少地接近浪漫主义者。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是象克莱斯特一样的悲剧人物:
他的最悲壮的作品表达出英雄人物同叛逆天性的决斗,但是根据产生这些作
品的时代来看,却也表达出法国大革命对旧世界,自由对专制,觉醒的各民
族对拿破仑大帝国的狂风暴雨般的冲突。
四、欧洲和美洲民族的觉醒
各族人民逐渐发展文化生活的后果是:十八世纪主要地是在德意志,在
作家和大学教师中发展了民族文化主义。古典文明被视为是法国人的创造,
它把各族人民沦为从属的地位。用改革制度与军事统治来加强法国思想影响
的拿破仑体制更加深了这种反感。基督教教义本来是一种普天一致的文明,
各民族在不否认普天一致的文明这一原则的同时,在文学、艺术和风俗习惯
等领域本能地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并力求探索出表现本民族感情和行动的
固有方式的特征,这就是雅恩在1810 年称之为“民族性”的东西。探索这些
固有方式的途径或是上溯本民族的历史去找,因为各民族认为自己过去没有
受过外来影响,或是从平民各阶级的生活去找,因为他们的无知使他们没有
受到世界主义的影响。赫德尔和伯克在为这种民族主义辩护时,把每个民族
看成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不可能彼此同化,德意志浪漫主义者把这种哲学
发挥到极点时就赋予每个民族一种“民族精神”,其最重要的表现是民族语
言。到了拿破仑时期,意大利的库奥科和俄国的克拉姆津都有这种看法。
当拿破仑的统治似应把法国在意大利的势力更加巩固下来的时候,当一
些归附法国的作家,如孟蒂与塞萨洛迪,以及整个的官方文学,即所谓“郡
守文学”都在卑躬屈节歌颂拿破仑的时候,这一时期意大利思想界的主要特
征却是更为有力地反抗法国的优势。塞萨里恢复了托斯卡纳语言的古典的纯
洁性,并编纂了一部词典;曾在米兰和那不勒斯先后在梅尔齐和约瑟夫手下
工作的库奥科,定居在帕维亚的佛斯科罗,虽然没有在政治上反对法国,但
在涉及语言和文学的民族独立性时却毫不妥协。在佛罗伦萨,公然反对法国
征服者的尼科里尼没有发表任何东西,但是在故纸堆中从历史上寻找祖国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