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我们应该赶快走,我算那援兵今晚就会杀到,到时候我们合他们冲突起来,有些问题说不清楚……”田丰起身道。
“好吧,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走,这样,张兄弟,我写一封信,你带这封信先去你家取你家小,然后你们直奔我江山,这里却事不能再留了!”程长风布置道。
“哦,那大人你们……”张合问。
“我们这些人足够了!你们不要耽误时间,万一邺城派出的全部是骑兵,再不走就晚了。”程长风草草写完一封信交与张合。
“好,张合领命,与大人江山再见。”张合不再废话,转身出去。
“周仓,你告诉山寨里的这些兄弟,赶快把所有物资装车,能带走的就带走,不能带走的就不要了,让他们去直接去江山城,找我罗西兄弟,他自会安排他们的。”周仓也接令出去安排了。
“我们也走吧!”一切安排妥当,众人全部下山,为了能拖延邺城的军队,山寨旌旗不撤,寨门紧闭,并点燃起数十火把分散于山寨各处。
然后,众人下山,那边张合已经先去家中取家小奔赴江山城,这边程长风特意派此次护送商团的一名飞虎军连长带领一百名战士,指引那近2000名黄巾士兵以及他们家属一起前往江山城。两队人马就此别过。
正文 第六十章,初入洛阳
“洛阳牡丹天生丽质、雍容华贵、名甲天下,每年谷雨前后,花海人潮,流光溢彩,万人空巷,蔚为壮观。可惜,现在以近八月末,却是没有赶上牡丹花会的盛况啊。”离洛阳还有几十里,田丰就开始给程长风等人介绍洛阳的人文地理,说道洛阳的牡丹花更是赞不决口。
的确,在《隋志•;素问篇》中就有“清明次五日,牡丹华”,以记载隋朝洛阳人赏华场面。北宋中期,洛阳人植牡丹、赏牡丹已达到了空前。司马光曾用诗将洛阳繁荣景象加以描写:“洛阳春日取繁荣,红绿丛中下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欧阳修在他的《洛阳牡丹记•;风俗记》中作了更为详尽的叙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竟为遨游。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笙歌之声相闻。”鄞江周氏的《洛阳牡丹记》中也有记载:“姚黄……故洛人贵之,号为花王。城中每岁不过开三数朵,都人士女,必倾城往观,乡人扶老携幼,不远千里,其为时所贵重如此。”
这段历史可以说是比较翔实的记载了洛阳牡丹的源远流长,但其实,在汉末,洛阳牡丹就已经形成了规模产业,牡丹之名,更盛洛阳。
因此,田丰谈起洛阳牡丹来着实是赞不绝口,更有锦上添花之感。
赵云、余扬等人不曾见过洛阳牡丹,还不觉得错过一个花期有什么可惜,就连张绡也仅仅是因为女孩子喜欢美丽事物的天性,表示出了一点惋惜。但程长风却是懊丧无比,在自己那个时代可是对洛阳牡丹早有耳闻,只是因为战乱,一直未曾得见,这次来洛阳其中计划就有看一看天下闻名的洛阳牡丹的想法,此时听田丰一说,心有感触,一时诗兴大发。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程长风随口念出了唐朝大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他是信口念来,这边田丰几人却是惊的目瞪口呆。
几人都是饱读诗书的人,即使是书读的最少的赵云也是文武双全之人,只是他读的大都是兵书策略罢了。
几个人越品味越觉得这诗写的好,反复吟唱半天,才齐声赞道:“好诗,好诗!”
其时,文坛最流行的文学体裁是歌赋,或者四言、五言的诗,少有七言之诗词,几人都是虽然觉得程长风这诗歌与当今的诗体略有不同,但偏偏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而且对情对景的描写也是绘声绘色。
“那日我听程大人赞美子龙时曾吟道‘一步杀一人,十步辟千军’,就已经对程大人的文才钦佩不已,今日观此咏牡丹之诗,对仗比之那两句却是更加严谨,实在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啊!”田丰真心的赞美道。程长风却是老脸一红,自己信口胡捏的赞美赵云的诗句又怎么能和刘禹锡这样的大诗人谴词造句出来的经典相比呢,实在是惭愧得可以。
“程大哥,你写的真好……”再看张绡,此时双目含情,就是傻子都可以看出来这丫头春心已动。
“大哥,我等有事要商量一下。”余扬胡乱编造了一个借口一拉田丰和赵云,三人偷笑而去。
“呃,胡乱说说,胡乱说说罢了。”都说最难消受美人恩,程长风此刻就是心中有鬼,脸红的发烫。
“程大哥胡乱说说都能说出这么美的诗来,那要认真起来会怎样呢?”张绡自顾道,程长风却是暗骂自己简直是不会说话。
张绡到底不是普通儿女,情动片刻,自己低头沉吟去了:“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如果这诗是写给我的该有多好……”说完,别有深意的看了程长风一眼。
“呃……惹祸鸟、惹祸鸟……”程长风闻听此言差点摔下马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