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梦天品青铜时代_晋梦天【完结】(63)

  韩非:民主就是你是民我是主,自由这种意识形态要不得。伏尔泰这种人杀一百次也不为过,他的书应该烧光,蛊惑世人,不利于统治。废井田属于土地私有化,这在各国早就开展了,只不过秦国比较迟缓,但是从根儿上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

  司马迁:这我倒是不反对,土地私有化是个趋势。但奖励耕战也是对的,但重农抑商就行不通了,工商业完全由国家计划有点计划不过来,农工商好比是鼎的三个脚,缺一个都行不通,吕不韦这方面就做的比较好,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这样才稳当。儒法抑商因为他们根本不懂价值规律,物价飞涨说到底是供求关系,不是商人的错。

  晋梦天:国家计划经营工商业会不会吃大锅饭?会不会效率不高?存在豆腐渣工程吗?

  韩非:这个你放心,我们完全用绩效来考评,只要名实不符就罚。商君用军功来衡量一切,禁止百姓私斗,旧贵族也只有通过军功这条路来进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战场就是秦国人的考场,别的都是虚的,只要能杀人就赏,斩首一人进爵一级,而且爵位可以继承。

  晋梦天:秦国有那么多爵位吗?比如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万人被坑杀,那就是说要进四十万个爵位,有那么多爵位分配吗?

  韩非:敌人会让你切菜那样切掉他脑袋瓜么?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比如赵国死了四十万人,我们假设秦国损失了三十二万人,那就只有八万的爵位了。比如一个小队五个人,如果一场战役有两人战死,如果你只斩敌军一人,那还是要降爵的,杀敌两名才能够本,三名以上才能晋爵的。战争是非常残酷的,所以商鞅主张以战去战、以刑去刑。

  司马迁:以刑去刑是无法实现的,轻罪重罚在战争年代有用,但到了和平年代就不能那么赤裸裸了,至少要用儒家的仁包装一番,秦朝灭亡就是因为不懂得调整策略。陈胜吴广起义的源头是什么,就是下雨耽误了行程,耽误行程是死,造反也是死,所以他们就造反了!

  韩非:秦亡了?这一点当初我倒是没料到!

  晋梦天:连坐制王安石、王阳明、蒋中正都用过,近年来大有死灰复燃的势头,据说大学电子监考如果发现作弊要连坐,司马老师给大家说说连坐制?

  司马迁:什伍组织有明确记录的是管仲就开始搞了,不过和连坐结合在一起的还是商鞅。连坐的辅助就是鼓励告密,知情不报者腰斩,告密者与斩敌同赏,收藏罪犯等同于叛国罪。

  晋梦天:统一度量衡是个经济问题,我们现代人认为市场自己会趋向统一的,没有商鞅和秦始皇的欧洲也搞出了国际公制,我觉得商鞅没那么伟大。那郡县制呢?

  韩非:郡县制伴随着职业官僚的形成,强制推行县制是商鞅打击旧贵族一项方法,这是学习楚国人的经验。其中县令主管民政和司法,县尉只管军政,属于权利制衡。

  晋梦天:权利制衡是个好东东,到明朝民政和司法系统就分开了,我们当代又把司法系分为公检法,进一步制衡。

  韩非:权利制衡可以防止贼来腐蚀官僚阶层。

  晋梦天:贼是小偷小摸吗?是盗贼的贼吧?

  司马迁:不对,盗是盗,贼是贼。你说的小偷小摸,打家劫舍的是盗,贼相当于蛀虫,是针对公职人员来说的。

  晋梦天:这个我明白了,权利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我们现代人搞出了一套三权分立的理念,据说能防止蛀虫,只不过我们老大帝国还没用。好了,感谢两位到我们时空穿梭节目来做客,在节目结束的时候每人用一句话来评价法家!

  韩非:同样法、术、势好似鼎的三个脚,缺一个都不能支撑,三者并行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司马迁:外儒内法可以缓和社会矛盾,政权才会固若金汤。

  第三卷 梦天品鳄鱼战争 五、合纵连横

  五、合纵连横

  先秦名墨两家对物理学相当有研究,理论最接近古希腊,名家新秀惠施的学术论文能装满五辆马车,真是著作等身。庄子在读了名墨物理研究生函授班后和亚里士多德一样认为物质是可以无限分割的,而名墨两家的导师们和德谟克利特同属原子论者,认为存在组成物质的最小元素,是不可以分割的,现代物理学家还在争论夸克到底能不能分割呢!惠施还认为物质的大小都是有尽头的,宇宙也是有边界的,或许镜像就是宇宙的尽头,或许平行宇宙里也存在一个我在对着电脑打这段文字呢!

  相同认识体系的人有相反的人生态度,庄子去追求逍遥游,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四个巨大光环笼罩下的惠施揣着他那颗泛爱万物的心到三晋第一火药桶魏国发展,时任魏相的经济学家白圭却对他青眼有加。白圭退居二线后致力于经济领域,他曾对孟子说他有把税率降到5%的想法,交易成本越低经济就越繁荣,只有彻底改进了Pareto才能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孟子虽然不懂Pareto曲线,但在降税方面和白圭持相同观点,只不过孟子认为自己恢复井田这种托古改制还有一定的可行性,也就是说把税率降到10%是有可能成功的,孟子把白圭的主张称为“貊道”,也就是说游牧民族人人住帐篷里,相对来说建筑成本比较低,低税率是可行的,蒙古人那会儿上田每亩才收三升税,而我们农耕文明普遍都是一斗的税率。孟子恢复井田制的想法王莽实施了,也是行不通的,后世王安石、张居正两位的改革只不过想通过丈量土地打击漏税都失败了,遑论违背土地私有化的井田制了。白圭晚年到中山国和齐国游学,就已经预料到两国的败亡,看来白圭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