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十多天里,虞允文掌握的资料越多,对赵抗的才能就越是惊叹。但无论如何,他的基本评价是改不了的,“不忠不孝”,事实上这点也并没有冤枉他。道不同不相为谋,对于一心要做忠臣孝子的虞允文来说,尽管现在对赵抗已经有了相当的兴趣,他依然没动过哪怕半点为其效力的心思。
即使在查阅资料期间,虞允文也没停止走访百姓,毕竟在他眼里,百姓的评价才是最公正的。书店老板因为赵抗而得益较多,相对来说却几乎没受到多大的损害,对赵抗自然是溢美之词较多。但正如虞允文所料,赵国的居民中,也有相当数量因为赵抗失去了亲人,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评价自然就要差得多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虞允文正是要同时听取两方面的意见,以更准确地了解赵抗这个人。尽管百姓对赵抗褒贬不一,但对于赵抗的公正守信,居然没有几个人提出异议。而且即使那些整天咒骂赵抗不得好死的人,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当然严苛法律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就另当别论了。
接着虞允文又先后走访了武庙、孤幼收容所和几个下级学院,大开眼界。看到络绎不绝前往武庙参拜的百姓,虞允文对赵抗巧妙地将民众拜神寻求寄托的行为转化成尚武民风的做法非常赞赏。而且由于当兵可以为家庭带来巨大的利益和荣誉,青年们踊跃参军的景象,更是令虞允文唏嘘不已,“要是大宋当初也能这样,又怎么会有靖康之耻呢?”
在走访孤幼收容所时,虞允文了解到这些被收养的孩子可以享受的抚养和教育,相当于收入中等的南宋城市居民独生儿子的水平,而且男孩女孩待遇是平等的。在女人出任公职方面,虞允文并不像他父亲那样死板,毕竟在先秦时期的中国,女人其实是很活跃的,直到儒家兴起后,女人的活动范围才被严格限死。赵抗如今的举措在虞允文看来,是一次很有意思的尝试。
第二百二十六章 明 查(下)
现在虞允文已经比较理解赵抗禁止小孩认祖归宗的举措了,因为如果父母一点代价不付就能让子女接受良好的抚养和教育,那对于那些自己抚养小孩的父母岂不是天大的不公?再说赵抗同时也规定,只要建立足够的功勋或者挣足够多的钱上缴,便可以重新与父母相认,这在虞允文看来,正可以激发那些孩子的上进心。
尽管如此,身为孝子的虞允文虽然能够理解,却不会赞同赵抗这种割裂骨肉亲情的做法。虞允文虽然是儒生,但并不像他的父亲那样排斥杂学。了解到数家学院开设的课程后,虽然他认为其中还有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虞允文也承认效率确实奇高,二三年甚至一年就能将一个学生变成一个有用之才了。
在这段不长的日子里,虞允文发现,虽然赵抗没有明确处罚贪官污吏的律法,但赵国官吏清廉的程度却要远远高于南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经过虞允文多方了解,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官吏的待遇高,这待遇高不是指官员在任时的收入高,而是指官员只要在任内政绩良好,便可以获得较多的功勋,积累到一定量后便可以获得爵位,使他们在卸任后仍然可以获得相当丰厚的收入。若功勋够高能获得世袭爵位的话还能传给子孙。能获得光明正大的收益,他们自然便不愿再冒着风险,去拿那些见不得人的好处了。而且这好处还是浮动的,官吏们越是努力工作,这好处就越大,对能力强的官员来说,这份收益甚至要超过贪污受贿,还没有风险,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但这一招只能防君子,不能防小人,因为如果贪污受贿很容易的话,那些能力较差的官吏还是会选择捞一把再说的。所以第二点就很关键,官吏在任期间,每个级别的生活水平都有严格的规定,就算你有再多钱也用不出去,那你捞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呢?当然也不是没人想过先将钱攒着等卸任后再花,但一般来说捞钱太狠必定会影响政绩,这官本来就做不长,而被免职的官员就算不受更重的处罚,那生活水平限定是要一直维持到死的
当然也有人想过先捞足了,再出国去享受总可以吧!但赵抗也想到了,所以除了少数部门的官吏,如外交方面的以外,其他官吏,尤其是地方官,擅自出国者,杀无赦!这就引出了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没有这一点其他两点都是白说,那就是恐怖的情报网。
赵抗手中的情报部门不但防外,而且防内,三大系统彼此独立,真的是很难有漏网之鱼。至于情报部门本身的腐化,首先他们的成员都已经将服从变成了身体的本能,想有那个心思,难!其次,三大系统之人互相都不认识,人员更替又快,想内部串通很难,而只要彼此的情报有了出入,赵抗就会追究到底,这腐化的难度可不小啊。最后,这些情报人员平时的生活水平就已经比那些腐败的官吏还高了,他们还要腐化干什么?要不赵抗为什么要将超过三成的财政开支,花在目前总人数还不足万人的情报部门上呢?
就算这些都没办法阻止情报人员的腐化,赵抗还有更狠的手段,那就是告密制度。情报人员之间的举报只要得到确认,举报人便可以获得对方三分之一的家产,这招一来情报人员之间便很难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只要他们不能抱成团,想要玩出什么花样,简直比登天还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