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贵一时说不出有力的反驳意见,只得顾左右而言他。
赵训终于明白了石贵的心思,他从一个小小的副排长起家,历尽无数艰辛才有了现在的权势和地位,实在是不愿意再冒险了。年轻的赵训自然对石贵这种甘于守户的保守心态非常不屑,当即提出如果石贵不愿意的话,他自己也要出去。
“这可不行,殿下的身份何等尊贵,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末将怎么跟圣上交代啊?”,石贵连忙出言劝阻,他可不想自己辛苦得来的成果被眼前这小子的一意孤行而付诸东流。
“这件事我已经请示过圣上,他也赞同我的分析。目前我们独立师发展根据地有两个方向,一是派出精干人员前往山东境内的各大山寨,将其收编到我独立师旗下,并对其进行正规化训练。等到我们的总兵力超过十万之后,便可以各地同时起事,将山东从金国的版图上分裂出去。然后我们便可以接应圣上或是大宋朝廷的北伐军,即使不能灭尽金人,收复黄河以南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赵训为了劝服石贵,不惜假传圣旨,可他的话才说了一半就被石贵打断了。
第四百二十六章 奔赴太行
“殿下的这一思路很不错,投入小,回报大,就算不成功也没什么风险。我想就这么办吧,沈泉,这事就交给你了,怎么样?”,对于低风险的方案石贵还是愿意一试的。
“卑职敢不从命。”,独立师的二把手沈泉抱拳肃立,应承道。由于赵抗的任命,沈泉的权力大增,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对石贵唯命是从了。但是梁山泊义军的发展壮大也凝聚了他的不少心血,所以在尽量少冒险这点上他与石贵是一致的,所以到现在他才吭声。
“我的话还没说完呢!”,赵训蹙眉道,“刚才所说的方案比较保守,很可能一直等到圣上下次北伐,我们都没建立起强大的骑兵。毕竟骑兵可不是会骑马就行的,得有过成建制的艰苦训练或是残酷血战才行。所以我还有另外一个更为激进的方案!”
那两个人一下子便没了兴趣,不过还是客气地回道,“殿下请讲。”
“太行山脉地势险要,而且毗邻金国的中枢地带,不但人口稠密,物资财货也相当充足。再加上出山以后,便是一马平川,对扩张极为有利,这一点要比我们这里好得多了。当年金刀王善据此起事,极盛时号称有七十万之众,虽然最后没能有什么好的结局,但那是王善的思路有问题,我们有圣上的指导,可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赵训说到这里,面色微微发红,显得有些兴奋。
可独立师的两位领导却没投入多少热情,当然表面上还是非常恭敬,“那殿下的意思是”
“我们应该派出一支精干的部队,前往太行山区发展,战略上将对我们赵国非常有利!”,赵训高声说道。
两人见赵训如此热情,不好明着拒绝,只是委婉地劝道,“可是太行山脉虽险,毕竟没有我们梁山泊这样易守难攻,而且地近金军的主力驻扎所在,很容易招来大队金军围剿,实在是九死一生!”
赵训坚持道,“太行山绵延千里,只要跟金军捉起迷藏,他们想抓住我军主力可没那么容易!再说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管怎么说,还是太冒险了点,这样吧,不如让将士们自己报名,从愿意前往太行山的人手中选拔如何?至于第一种方案,与此并不矛盾,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实施。”,沈泉老奸巨滑,立刻想出了对策,并得到了石贵的支持。
赵训不虞有诈,同意了他们的安排。结果,在那两位前寨主的暗示下,山寨报名的人数还不到一百人,而且全是老弱病残,更重要的是,其中一个军官都没有,哪怕是一个最小的副伍长。赵训简直肺都要气炸了,他要带着这些人上路,金军估计就算看见了也不会理,肯定会以为他们是讨饭的
赵训自然知道是那两个家伙在暗中使绊子,而且应该还是出于担心自己安危的好意,可是赵训想到可能现在已经双目失明的赵奈,决心便愈发坚定了起来,“就算是被人当作讨饭的,这太行山我也非去不可!石师长、沈参谋,你们别劝我了,就当是为了替父皇赎罪,这个险我也得冒!”
“您的父皇?”,两人并不知道赵训乃是当年钦宗赵桓唯一幸存的子嗣,他们以前只知道赵训是赵抗的堂弟而已。
听到赵桓将当初的事情简略叙述出来以后,石贵和沈泉两人面面相觑。他们原来只知道赵训是个皇族子弟,自然对其非常礼让恭敬,可是现在他们却了解到赵训竟然与他们的圣上有着杀父之仇,不免疑神疑鬼起来。他们很快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赵抗将赵训派到他们这里效力,是为了让他们找机会将这个心腹大患给除掉,可他们居然没能领会圣意,实在是太不应该了!于是他们非常爽快地同意赵训分出去开拓太行山根据地了,连假惺惺的挽留都省了,搞得赵训怀疑他们是不是有了什么问题。不过,那些随行人员自然还得精挑细选,差中选差,可赵训这大宋最根正苗红的嫡系子孙的身份还是有点号召力的,所以应征人选好歹超过了一百人,在赵训眼中,比原来那几十号人多了很多,而由于自愿随行的人员中大部分都受过不错的教育,这基本素质在独立师中也算是不错的了,所以赵训愣是没瞧出问题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