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时赵训的话解开了场中气氛的尴尬,“小王奉两位皇兄旨意而来,王德接旨!”,语毕神色肃然,从怀中拿出一卷帛书,展开高声朗读起来。
王德早就注意到眼前之人所用的自称居然是“小王”,再看到他似曾相识的面貌,心中已经有了一点不成熟的揣测。而听到圣旨的内容,又看到上面确凿无疑的玺印,王德心下再无怀疑,立即跪倒在地,“末将领旨谢恩。殿下但有所命,末将纵使粉身碎骨,必不敢辞!”。王德由于过分激动,连声音都打着颤,赵训的身份太让他震惊了,如果把握得好,他王德这样一个粗人也能成为从龙重臣,就算是当初一直仗着官大压着自己的老对头韩世忠,也不过如此吧?
赵训不但有着皇弟的身份,同时还是大宋皇朝最根正苗红的后代,从血统上,他比现在的南宋皇帝赵昚更有资格登上帝位。由于宋代善待士大夫的传统和理学的盛行,宗法的力量不可小觑,说起来当初赵抗要不是当场就杀死了钦宗赵桓造成了即成事实,赵构的皇位只怕也坐不安稳。可是,作为钦宗赵桓唯一的儿子,对于南宋的皇位,赵训无疑有着极其靠前的继承顺位。当然,赵桓死后,由于皇帝隔了一代,赵抗作为前任皇帝的儿子,是比赵训更靠前的皇位继承人选。可是赵抗放弃南宋皇位后,问题就来了,赵构放着剩下的赵氏皇族子弟中继承顺位最靠前的赵训不选,却选择了他的义子——赵氏皇族支系(虽然赵昚是太祖的后代,但是并不是嫡系的,而且太宗子孙把持皇位的时间太长,正统地位早就转移了。)的后代赵昚,赵训心中多少也有些意见。但是,碍于赵抗的威势,再加上当时的赵训的确还很不成熟,他很务实地放弃了这个想法。可是,若赵训真的能在北方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来,手中再掌握一支精兵,到那时会怎么样,赵抗当时并没有想得这么长远。
而王德粗中有细,却很明显意识到了这一点,现在赵训手上要兵没兵、要人没人,自己只要尽心辅佐,那功劳谁还能抢得过自己?说起来,王德愿意这样尽力,毫不在乎“伴君如伴虎”的风险,也跟老赵家的厚道有很大关系,历代的开国功臣大部分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只有宋代例外,而武将地位虽然不如文官,但有大功于国反而没好下场的也不过就狄青和岳飞而已,其中狄青还是被文人气死的,皇帝始终很赏识他。从这一点来看,如果是抱着求取个人功名富贵的思想来寻找辅佐的对象,老赵家绝对是上佳选择。
赵训跟随石贵前去梁山泊历练之前,赵抗交给他不少盖上玺印的空白诏书,这次真的派上了大用场。这种诏书的格式与南宋境内的不同,以防止有人拿着到国内滥用,这一点是当初赵抗和赵昚兄弟俩商议好的。至于在国外滥用,只要能达到削弱敌人的效果,管他乱封多少官呢,实在太不像话的话到时候就不承认好了
这份由赵训自己手书的诏书里说明了赵训来北方的使命——联系北方抗金义军和各路豪杰,动摇金军在后方的统治,为日后北伐(上面没讲,是指赵国的还是南宋的,就看各人的理解了。)扫平障碍。而诏书中当然没有提及王德,南宋现在可是将他当作烈士在供着呢,要是这诏书上把王德的事写进去,岂不是立刻就穿帮了?虽然这批盗匪大多没什么文化,赵训也不敢如此冒险,他采取的是另一种手段:赵训在诏书里宣布,只要留在北方坚持抗战,就算有再大的罪,南宋朝廷都会既往不咎,而他们如果能够杀敌建功的话,朝廷也不会吝惜封赏。这样一来,王德战败之罪便被轻易免去,以他此前的官位,很自然地就成为了赵训之下的第一人。
这下不但是王德放下心头大石,其他一些盗匪头目也露出了兴奋之色,而赵训这时却突然说出了“官贼不两立”这五个字,令大家瞬间色变,而王德却立刻按住了刀柄,只要赵训一声令下,他就会将这些昔日的同行尽皆屠戮,反正有寨中的近千人配合,应该没什么难度。而山下盗匪虽多,但是狼嗥山易守难攻,短时间内他们攻不上来。而失去老大的喽罗们能将自发的攻山坚持几天,王德是很清楚的,何况真要不行的话,只要山上坚持几天,他们清风寨的人马就会赶来,对付这些群龙无首的乌合之众,又有何难度?在他王大人心里,可从来没认为自己是贼寇来着。
就在匪首们人人自危的时候,赵训却轻轻摇了摇头,继续说了下去。
第四百三十一章 猛将王德
“大家这是怎么了?小王的话还没说完呢,正因为官贼不两立,所以诸位自然是金国朝廷的敌人,而金人也是我们的敌人,正所谓敌人的敌人是朋友,那么我们自然是天然的盟友了,难道不是吗?”,赵训笑着说道。
大家的脸色立刻舒缓了下来,而其中那些想要煽风点火的家伙自然很是失望。赵训明白他们的心思,立刻派人将那些装“黄金”的箱子抬了出来,当场打开。众人见到将这万余盗匪吸引到这个穷乡僻壤来的竟然是一些不值钱的铅块,不由暗骂自己为何当初被贪心迷住了眼睛。这么多箱子,要真是金子,主人应该是天下有名的富豪了,怎么可能是一个没听说过的年轻小伙子?不过,他们也可以自我安慰一下,比起一无所得反而将命送掉的狼嗥山大当家来说,他们的境遇可要好得多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