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异宋_飞鸟之影未尝动【完结】(522)

  床弩的情况倒是要好得多,毕竟由于海军的大量使用,问题早就发掘得差不多了。可是与上面两种机械不同,床弩的适用范围则要窄得多,是不可能完全靠它获得战役胜利的。另外,发石机等其他战争机械也或多或少地暴露出了各自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怎样做好维护和修理工作、并防止它们落入敌手,反过来对付赵军。

  经过与众将的讨论,又征询了不少工匠的意见和建议之后,赵抗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决定。首先,他下令将现有的大部分神臂弓都拆成零件,以备必要时的更换。而保留下来的那八万多张神臂弓自然都是其中质量较好的,战争中的报废率自然要低上不少。另外,一次性发射的联装型神臂弓只保留车载型,并且在车底放置足够的火药,一旦战局不利,就将这些联装神臂弓全部烧毁。而神臂弓的几个体积小但却缺一不可的重要零件,则在技术普及的运动中为众多年轻的新晋弩兵所熟知,在局势不利时,可以将这些部件拆下,就算敌人缴获了扔在地上的神臂弓,也一样用不了。当然,敌人可以通过工匠进行重装,但那样一来耗费的时间就要多得多了,赵抗是不怎么担心的。只要不让敌人捡起地上的神臂弓马上就能用,赵抗就很满意了。

  为了降低战争机械的故障率,赵抗一方面从物质和精神上双管齐下,继续支持国内的技术革新;一方面加强了弩兵和工兵的训练。以神臂弓为例,赵抗希望赵国不但要有八万以上能够熟练进行面杀伤(就是指能够准确控制箭矢的落点,却不一定能射中移动的目标。)的神臂弓手,还要有数千到万余能够进行精确射击的神射手,要求他们在较近距离(五十步)内不但能够准确射中步兵,即使是奔驰如飞的骑兵,也要**不离十。为此,赵抗再次拿出了“棒子和糖”的双管齐下的政策,表现优异的可以获得物质上的奖赏和各种级别的表彰,而表现低劣的则要被扫地出门,而且还得带着一身伤痕离开

  另外,为了弥补神臂弓在中距离上的不足,赵抗同时加强了强弓手的训练,还动不动用“那些蛮子骑在马上还得射得那么准,我们堂堂华夏男儿,难道站在地上都射不准吗?”的口号激励全军,无形中还普及了民族主义思想。赵抗不但亲临训练场地,而且还带头做示范,这更是令全军将士振奋不已,虽然他射箭的水准连他的儿子辛弃疾都不如

  说起来,还是赵国现在可用的战马太少,要不然赵抗还会开展骑射的训练。而现在只能让不足万人的精锐战士“开小灶”了,而年幼的辛弃疾也在跟随这些勇士一起训练的过程中,骑射之术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说起来,他花在骑射上的心血和时间,即使是那些草原上的骄子都比不上,而兵法课程也没有落下的他,收获还远不止这些。但对赵抗来说,骑兵太少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他还是只能从人力战车这块来想办法了

  第四百五十二章 火炮试验

  按照现在人力战车的故障率,根本不能将其广泛使用,本来赵抗还打算连粮草辎重也靠它来运送,这下算是彻底没指望了。但是目前仍没具体职务在身的赵奈则表现出了他超乎常人的细心,虽然眼睛看不到,却一样可以听、可以问。经过他的了解,人力战车在使用中虽然故障率很高,但大部分都是可以排除的小问题,只需要每辆车带上一个负责维修的工兵,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另外,这人力战车还可以继续改进,故障率还有下降的可能,所以完全没有必要过早放弃。而减震的问题其实是因为赵抗并没有乘坐过,所以忽略了,只要重视起来,就算不能完全解决,部分缓解也是不难的。由此,赵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赵抗的军事思想也起到了很好的补充。军队的舒适度会影响他们的战斗力,绝不可以忽视,但是过分安逸的生活又会消磨他们的斗志,这个度并不好把握。即使如此,赵抗相信,既然他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就一定可以解决,后来的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在机械上颇具天赋的赵奈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其中简化制造工序是最重要的一条。这样一来,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故障率,而且还利于维修和拆卸。其中拆卸这一点很重要,只有赵奈这种专门学过机械的人才能想到,拆卸容易,就意味着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将损坏的战车拆开,得到可用的部件去维修别的战车,这便可以大大延长车队的行军时间,从而使其适用性明显增加。

  虽然这些意见和建议很中肯,但是赵奈现在看不到,只能是他说出意见,工匠们改动,并将情况(本来赵国的大部分工匠都是不会看图的,这一点赵抗在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扫盲运动中一起解决了。)和问题反馈给赵奈,然后他再进行修正。不可否认这样做的效果不错,人力战车的实用性日益增强,但赵抗却很不爽,这实在是太耗时间了,看来北伐的时间得再往后拖上一两年,而他想借下次北伐继续拖延婚期的打算注定是要夭折了

  说到机械,枪炮这种高级货陆仁也曾经留下大致的图样,但是对于穿越前并不热衷于军械本身的陆仁来说,他所能绘出的图样,只是两根管子而已,粗的管子是炮,细的管子是枪

  尽管如此,赵抗在听陆仁说到枪炮这类管型火器的巨大威力之后,还是投入巨资进行了研发。但是,由于已知的信息实在太少,试制的枪炮炸膛率居高不下,而且就算那些足够结实的枪炮,其射程和精度都远远比不上技术相对成熟得多的神臂弓和床弩。最后,赵国军方在先后浪费了上百万贯投资之后,愤懑地终止了此项研究。因为照此前的进度,等到这枪炮研发成功的时候,不要说北方的失地,估计连草原都能平定下来了,那时还要这枪炮干嘛用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