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管家的父亲不愿重蹈覆辙,他一方面接过了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另一方面则努力挣钱养家,处境是好了一些,但毕竟不能全心投入工作,想要生活富裕那是不可能的。再加上老管家自己又比较懒惰,所以当初他才惨到需要当兵混饭吃的份上。他的父亲在将其中的一部著作翻译完成后不久就死了,不是累死的,而是气死的。父子两代人努力完成的心血,居然没地方愿意刊印,理由是“这些东西科举又不考,印出来也没钱赚”。老管家呕血不止的父亲曾经想把手稿和自己翻译出的文稿全都烧掉,但最后还是没舍得,随后便在极度的悲愤之中过世了
老管家虽然自小聪明,但他不是一般地懒,所以这份工作便停了下来,甚至在他有钱之后,他都没想过要将那些东西刊印出来,“印出来也没人看,那为什么要印?”
不过赵抗对那些文稿倒是很感兴趣,他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宝贝,值得两代人为此付出一生。而老管家巴不得有人接过这个包袱,便带着赵抗回家了。
在路上赵抗又问了老头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是“虽然你懂大食语,但是你从来没出过海,怎么能一下子航行到大食那样远的地方?”
第四百零八章 学 者
老管家得意地答道,“我有三件宝贝,第一是罗盘,第二是祖父当年的航海记录与海图,第三嘛,你看了就知道了。”
回到家中,老管家取出一根长管递给赵抗,“从这管子里看远处,你会大吃一惊的!”
“这是怎么回事?远处的景物一下子变得那么大?”,赵抗还真的被吓了一跳,“这玩意叫什么名字?哪儿来的?”
“这东西据说是当年我祖父的老师亲手制作的,但还没来得及取名字他就过世了。而据说已翻译好的文稿里讲的就是这东西的原理,如果你觉得没名字不方便,那就自己取一个好了。”,老管家满不在乎地说道。
“这东西很明显是用于远望的,就叫它望远镜好了!”,赵抗很快就给那长管起了个还算贴切的名字。然后他就接过老管家递过的文稿,仔细阅读起来。
与望远镜有关的那部著作的名字被老管家的祖父翻译成“光的学问”,很明显他当时的汉语并不算多么出色,于是赵抗便给它改了个更贴切的,叫做《论光学》。书的作者名叫伊本·海赛姆,过世已经有一百来年了,老管家祖父撰写的简介中说,伊本·海赛姆是当时大食最著名的学者,除了这部与光学有关的著作外,他还在数学、天文学与哲学等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伊本·海赛姆在研究中发现了很多伊斯兰经典无法解释的现象,便萌生了无神论思想,因此沦为“异端”而受到打击和迫害。不过由于他不久就死了,所以倒霉的其实是他的学生,除了那两个成功逃出的以外,还有不少学生因传播或私藏他的著作而被处死或流放。
“他有些钻牛角尖了,如果将教义的外壳去掉,只留下核心教义的话,那便并不矛盾。”,赵抗评论道,但他对这些个人履历显然没有多大的兴趣,很快便将注意力转移到这部《论光学》本身。
赵抗的阅读速度是令人瞠目的,在不到一天时间内,他就将这部著作看完了,里面讲的是透镜成像的理论知识以及视觉的由来,可是没有相应的透镜磨制工艺,赵抗也没办法制出镜片来,只能交给工匠们慢慢研究了。
除了《论光学》这部翻译好的著作以外,其他的文稿都是大食文原稿,由于其中的专业术语较多,即使以赵抗的大食语水平,看起来也有些吃力。其中包括《波菲利逻辑学引论注解》、《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注解》、《亚里士多德灵魂说注解》、《论人与世界》、《论原则、本质和完善》、《论幸福与痛苦》和《论理智的本质》等,令赵抗受益匪浅,可惜大部分内容都需要对古希腊科学与哲学有着相当的了解才容易理解,而这是赵抗做不到的。他只能先将内容记着,等有机会西行时再说。而赵抗也由此了解到,原来老管家的市场理论也是发端于那位伟大的学者伊本·海赛姆,老管家只不过是有限地发展了祖师公的理论罢了,那位学者真是一位伟人啊!
赵抗接着又看起了老管家祖父所写的航海记录,读得津津有味,不过也为远洋航行的风险之大而动容。等这些都看完后,赵抗向老管家提出了一个看上去相当过分的要求,“这些文稿,以及这个望远镜,能送给我吗?”
这些著作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而望远镜更是中土独一无二的,可以说是老管家的传家宝,赵抗居然想要白拿,看上去确实有些过分。但是赵抗早就想到,老管家当初既然不要张浚分钱给他,应该不是一个爱财之人,所以如果自己提出花钱买的话,也许反而不好。
结果正如赵抗所料,老管家毫不犹豫地就将那些宝贝一下子都送给了他。据他后来讲,之所以这么大方,一是因为这些东西对他来说已经成了包袱,他既然不打算再出海,那么这些东西便都没了用处,而放在家里又怕丢失或损坏,送人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赵抗的这个请求反而是帮了他的大忙,并且他也想到赵抗既然能在海外建国,思维方式肯定与国内的那些老顽固大不相同,这些东西在他手中应该能显示出它们真正的价值,祖父和父亲如果知道,应该也可以瞑目了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