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那名姓吴的军法官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赵抗,差点就说出“陛下您是不是搞错了?”这类大不敬的话了。
“我这样处置自然是有道理的,巴天虎(获得国民身份的胡人都得给自己取汉姓汉名,不过这名字)团长既然已经获得了国民身份,那么他便也是汉人,所以李星参谋的那些话便不存在民族歧视的性质,而应该是诽谤污蔑。对同僚的诽谤污蔑,巴天虎团长应该找你们军法官起诉才对,而不应该私下解决。就算他被怒火冲昏了头脑,也应该采取公开决斗(赵抗的发明,用来解开仇恨极深者的怨恨。)的方式,而不是装着酒醉下黑刀!”,赵抗沉声说道,“按照军法规定,巴天虎团长是应该处死的,不过这件事之所以发生,与你们军法官对军法理解不深、解释不明也有很大关系。所以,我要罚去你三个月的军饷,巴天虎所在团的军法官则要罚去半年的军饷或是重责二十军棍,任其自选。”
出于同样的原因,巴天虎虽然受到重罚,但好歹免于一死。不过这重罚还真不是一般地重,他此前所攒的功勋全被扣去,团长一职被免去而重新从最低的列兵当起,另外,他还被重重责打了一百军棍,要不是他身体强壮,恐怕直接就回老家了。
不过说也奇怪,巴天虎虽然出乎意料地挨了重罚,却反而对赵抗非常感激。原来,对他们这些胡族出身的将士来说,最担心的就是大家将他们视作异类而加以排斥和歧视。赵抗这次出人意料的处罚方式,反而给他们吃下了一个定心丸,从此以后才能放心地为赵国卖命。除此以外,赵抗在巴天虎受刑过后亲自为其上药疗伤,就更是令巴天虎和其他胡族出身的官兵涕泪交流。
藉着这次机会,赵抗在国内掀起了一次小规模的运动,主题是“国民即汉人”。它的意思是,在赵国只要获得了国民身份,不管你原先是什么民族,都可以摆脱原有身份成为汉人,这便极大地加快了国内民族融合的进程,而境内各族间原有的矛盾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其实,由于这几年里从南宋移民到赵国的汉人日益增加,而赵国对授予异族人国民身份更加严格,人口比例中汉人已经占到了绝对多数,民族政策的意义似乎不如当初那么大了。但赵抗着眼的并不是现在,而在于未来,当初唐代时鼓吹民族平等,但却始终没有消除各种不同的民族认同,在唐朝强盛时,那些胡族将领还能忠心耿耿为大唐效力,等唐朝一出问题,立即就是墙倒众人推,这是赵抗所不想看到的。他现在采用国民身份这一标准来界定汉人与非汉人,并在其后的数十年里不断强化这一观念,终于彻底消除了境内异族以民族为单位(个人或小群体的零星叛乱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绝迹的)作乱的隐患。这同时是由于对赵国境内的异族来说,最优秀的那些人才大都成为了赵国的国民,他们融入汉人一方面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吸引了更多的同胞主动融入汉人大家庭,而汉化派与顽固派的隔阂也迅速加深而变得不可弥合;另一方面,他们的离开使得那些死硬分子即使依然心怀不轨,也严重缺乏优秀的领导者,又怎么翻得了天呢?
第四百八十六章 嫁 妆
虽然因为此事耽搁了婚期,但赵抗心里反倒有些窃喜,他实在是很不想和秦家联姻。其实秦莹虽然有些因娇生惯养而生出的小毛病,但总体来说还算是个不错的姑娘,可是在眼光挑剔而又有“婚姻恐惧症”的赵抗眼中,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然而,这件事在临安与赵国上层早就已经弄得路人皆知,赵抗如果继续无限期地拖下去,只怕很多人会怀疑赵抗是不是有着和他父亲同样的毛病。所以虽然心中一万个不愿意,但赵抗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踏上了前往临安迎亲的道路。
赵抗一向崇尚简约,生活也相当节俭(实验花费除外),但他毕竟是赵国的开国君王,大婚事关国体,岂可儿戏?于是,很多重臣都随着赵抗一起前往临安参加这一盛典。不过,由于北伐在即,郑南臣和江晨星等主要将领全都留在国内准备出征事宜,江晨星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老实留在了国内,要不然婚礼上她万一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来,那就不好收场了。这主要还是由于一夫多妻制的影响,要是当时普遍是一夫一妻制的话,江晨星非跟过去搅局不可。不过,虞允文虽然是来年北伐的最高统帅,却没像众将那样留下,而是跟着一起去了临安,这自然是有缘由的
由此这次北伐志在必得,即使国内再遇到大灾之类的变故也不会就此中止,而各方面的投入就更是上次北伐所无法比拟的。这么大规模的行动,是不可能完全独立完成的,就算南宋不出兵,赵军数十万大军也会通过南宋的领土和海域,不事先与南宋方面协调好是不行的。而在做到这一点的同时,还要保证不将重要的军事秘密泄漏出去,要把握好分寸并不简单,在赵抗看来再没有比虞允文更合适的人选了。因为像他这样同时熟悉两国国情与官场,在南宋士林中也有很高声望,又同时具有很强军事能力的,赵国虽然人才济济也找不出第二个,至于北伐的事,他等到大军北上后再与之汇合也是来得及的。直到数十年后,赵抗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依然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但原因却并不是他现在想到的这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