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高家上次和王达一起来陷害我的事情,让我和高家注定了不能成为朋友。所以说对于高拱和冯保二人之间的斗争,我现在并没有什么偏向,可是事情总是要顺着它特有的方式发展,因此高拱不得不下台。
今天是二月十七,又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好天,气温很合适外出,所以有不少的人出门郊游,人们心中都很高兴,可是谁又能知道在这阳光的背后有着多少的危机呢。
本来打算和月娘和凤鸾出去郊游的,虽然现在是二月末,已经算是仲春了,这个时候郊游说是踏青,已经有点晚了,可这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反正是为了玩乐而已,可是谁知道还消停了不两天,竟然又有人来到我家中找我。
前天将徐爵打发走后我以为自己能静静的看着事情发展,可是没有想到李高会来找我,到了花厅见到李高我才知道,原来是李太后要见我。虽然心中有点惊讶,不知道太后为什么会找我。可是惊讶归惊讶,我还是很快的在凤鸾和月娘的服侍下换上了衣服,跟着李高赶往了皇宫中。
李太后是在东暖阁中接见我的,进去后就看到在宫中的卧榻上端坐的李太后,还有一个小孩也坐在卧榻上,紧挨着李太后,身上是黄色的外裳,可是本应该充满着稚气的脸上却有一种不常见的成熟。这恐怕就是万历小皇帝朱翊钧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个明朝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可是他毕竟才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脸上有着还未脱去的稚气,然而严肃的脸上已经有了一丝帝皇应该有的威严,可是仔细看他身上的衣衫,确能看出来都是些旧的,看到这个我心中沉甸甸的,不知道是什么感受,只是在书上看过,说万历登基的时候,朝廷中连皇上一应服装都置办不起。新皇登基却连一件崭新的龙袍也穿不上,我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
“小民仇铭心叩见皇上、太后。祝皇上万岁,太后千岁。”依足了自己所知道的礼节,我对李太后和皇上说道。
“国舅,这里没有什么外人,你不就不要讲究那么多的规矩了。”小皇帝一副大人的口吻说道。
“先生,你也请起吧。”李太后说道。
“谢太后。”
“先生,自从上次在武清伯府上后,好久不见了。不知道先生最近怎么样?”
“承蒙太后挂念,小民一切都很好。”
“可是咱却是有太多的烦心事儿,所以今儿个,咱才找先生来,想要问先生你讨个主意。”
“能为太后效劳,那是小民万分的荣幸。”
“你们都下去吧!”李太后对周围的太监宫女挥挥手说道。
“是,太后。”
原本在宫中的太监宫女都离开了东暖阁,这个时候,李太后才开口说道:”先生,现在咱有件事情想要请教你。’
“太后有什么事情,就请说。”
“先生说有能治本的法子,不知道先生想好了吗?”
“回太后的话,小民已经有了大致的构思。”
“那好,就请先生你再说说,让皇上也听听如何才能帮咱度过眼下的难关。”
“太后,上次在武清伯的府上,小民已经说了,宫中铸造十面金牌,这是治标之策,至于治本之策,那就不是一两天可以见到成效的。要想要解决目前朝中的窘迫的局面,要做三件事情。”我整理了一下思路,慢慢的说道。
“哪三件事?”
“首先是要肃清政治,开创新风。”
“请先生具体的讲出来。”
“这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进贤用贤,消除朋党的现象。官员是朝廷的根本,要是下面的官员能兢兢业业,深得民心,那么天下将是一副国泰民安的局面,反之,则是生灵涂炭,国无宁日。看本朝两百年来,三公九卿禄序丰隆者,却很少有人为朝廷,为苍生谋求福祉,而官员中多为巩固自己的实力,大肆提拔同年、学生、乡谊、亲戚。大多数官员的时间和心思不是花在老百姓身上了,而是花在了互相之间的勾心斗角之上。”
“先生说的真是很有道理啊。”也许是想起了眼下高、冯二人之间的斗争,李太后赞同的说道。
“这第二件事情,就是朝廷要鼓励经商。”
“鼓励经商,先生你这是什么意思?”太后看着我,含有深意的说道。
“小民知道在洪武皇帝的时候,就对商人很反感,以为天下的物价都是商人在操纵的,可是太后,您想,洪武皇帝说天下的财富是就有那么多,商人要是多了朝廷就少了,然而如今天下的商人众多,可是天下的财富比之洪武皇帝的时候却要多出很多。还有,太后咱不说天下,就看这顺天城中,家财上百万两的商人不在少数啊。”
“这咱也略微知道一点,可是这和朝廷的事情有什么关系啊?钱都在商人的手中,朝廷却不还是有了太仓银告罄这么一桩子事儿。”李太后不以为然的说道。
“太后,小民的意思是,朝廷鼓励经商,然后再对商人征收重税,如此一来朝廷就多出了一项收入。”
“那样的话,商人能干吗?”李高怀疑的问道。
“回国舅爷,小民也是一个商人,深知作为一个商人,只要是有利益的事情,商人是不会反对的,可是因为朝廷对商业上的众多管制,使得商人在经商的时候颇为不便,所以就有了商人收买朝廷命官的事情,朝廷放宽对商人的限制,即使是征收重税他们也是愿意的,还有就是如此一来的话,朝廷官员贪墨的现象也就能得到一点遏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