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样子这次恐怕是李太后和小皇帝给我出的一个难题,为的就是要考考我吧。
我丝毫没有犹豫的就说道:
“要想要天下富庶,就要重视商业,就要兴商,就要重商。只可惜这些东西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却是困难重重。不说别的,满朝的文武大臣恐怕大多数人都会反对。”
李太后和小皇上显然对我所说的答案感到很惊讶,可是接着小皇上的目光中却闪过了一丝的轻蔑,可这只是一闪而逝的事情,要不是我习惯在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恐怕就会错失了这个。
“先生,可是商人素来重利,在他们的眼中利益永远都是站在第一,要是重商的话,恐怕天下就会民风败坏,到时候天下人都唯利是图,道德礼仪全部抛之脑后,那个时候恐怕会万劫不复。”
我摇了摇头,看样子这个小皇帝已经受到了那些迂腐思想的影响了,我回答说道:
“皇上,天下四行,士农工商,圣人有云,无农不稳,无商不富,圣人尚且没有说重商就会败坏民风,可见这些话不是圣人说的,这是世人对商人的一个诬蔑。
其二,我大明朝地大物博,南北所产各有不同,商旅不行,货不能通南北,物不能尽其用,民不能得其利。民无利则不富,民不富则国无税,国无税则兵不强,兵不强则天下危。由此可知重商实在是富国强民的重要一环。现在云贵两广的叛军要不是因为官军粮草供应不利,军饷不足,何至于一直拖延至今?
其三,立国之本在于赋税,天下赋税民占其七,商占其三,可是民却因天时而变,就如同当前,国家不得不拿出钱来救济百姓,赋税当然就无从谈起,可是商人却不然,只要商人有商铺开张,只要商人通过关口,就不得不拿出裞银,朝廷却不必因为商人的声音除了差池而补助商人。由此可见商人行商交税实在是强国固本的大事。难道说为了那子虚乌有的所谓的破坏民风,就让商人歇业,不给国家缴税才是好事吗?天下的民风就能纯朴吗?
历朝历代世人皆视商人行商为洪水猛兽,实在是大错特错,要解决现在朝廷无银的困难,解决现在黎民流离失所之困,恰恰就是要疏通商路,让有钱的商人去受灾的地方置业,所以说要解万民之困就是要行商,要重商!”
一口气的说下来这番话,我感到有点口干舌燥的,就拿起了茶杯喝了一口茶。
而再看李太后和小皇上的脸上都是一些惊讶之色,这让我心中忐忑,是不是我自己发方才的那番话有点太惊世骇俗了,这才让小皇上和李太后有了这幅表情。
还是李太后自控能力好,很快她就恢复了平静,用手指捋了一下自己两鬓的头发然后用一种莫名的眼神看着我,这种眼神我很熟悉,每每我给碧莲将一些奇闻轶事的时候,她都会这样看着我,这目光中有崇拜还有爱慕……我打断了自己的思路,不让自己再想下去了,对李太后这个女人,我抱着能躲多远就躲多远的态度,哪里还敢招惹她啊。
李太后看着我说道:
“先生方才所说的东西,咱虽然不太懂,可是也听得出先生所说的东西发人深省,说得极好,以后皇上就要烦劳你多费心了。”
而小皇帝也在这个时候回过神,他用一种狂热而且充满着崇拜的目光看着我说道:
“朕现在才知道先生的学识就如同是海一样的浩繁,而且先生方才的话实在是发人深省,虽然里面有好多东西,我听不明白,可是我却能想象到先生你所说的东西却是可行的。”
到了现在我心中一直悬着的石头总算是落地了,我感到自己的背后都已经湿透了,稳定了一下情绪后,我接着说道:
“只是这兴商,重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的困难了,光是满朝的文物百官,全天下的士林文人都不会答应的。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了,我将自己的一些想法都写在了一本小册子上面,我把它交给了张大人,托付他将里面的那些东西传授给皇上,而且张大人是内阁的首辅,他弄明白了那些东西。以后实施的时候也就免了不少的麻烦。”
“先生你真是神人也。”李太后感叹着说道。
我看着李太后说道:
“太后,冬天马上就要来了,给蓟镇的官兵将士制作御寒冬衣的事情要抓紧办了,这件事情绝对不能拖沓,不过我却有个主意,既能够解决朝廷朝廷拿不出银子来的困境,又能顺利地让蓟镇的官兵将士穿上过冬的寒衣。”
朱翊钧好奇的问道:“什么办法啊?”
我看了一下周围的太监宫女,李太后立刻知道了我的意思,咳嗽了一声说道:
“你们都下去吧,这里没有你们什么事情了,去外面看着,谁也不要进来。”
“是。”那些宫女太监回答了一声后就都下去了,就连客用也被赶到了门外。
我看了看门外,然后才低声说道:
“皇上,太后,制作冬衣这件事情可以交给在下,我保证在蓟镇的那几万军士能在下雪前全都穿上,上好的棉衣,而且见前绝对的低廉。”
李太后听到我说这个,眉毛挑有点怀疑的说道:
“先生难道是想要自己把制作冬衣这件事情揽下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