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这个半成品也能够上战场。而且我有信心这些弩比起现在的那些长弓都要强上几分,但是“临阵不过三矢”,就算是进行梯队排射,也无法和机关弩的密集火力相媲美。
我不想让自己的机关弩上去丢人,所以在我的坚持下。谭纶最终还是放弃了快速组装,然后装备部队的念头。
旁边的一个工匠递过来了一只箭,我从他手中接过一看,是军队中常用的翼状箭头。我摇摇头,说道:
“机关弩不能使用这种箭头。”
我看着谭纶解释说道:
“这种翼状箭头有倒刺,虽然能够增加杀伤力,可是在机关弩超远的射程中,翼状箭头更容易受到风的影响,从而偏离了预定的轨道,对射击的精度造成误差。”
谭纶听我说这些,不由地点了点头,然后问道:
“上次在校场的时候我看侯爷你所用的箭头似乎和我们大明将士所用的不同,心中就感到奇怪,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啊。”
我点点头,幸好这次过来的时候虽然匆忙,可是我还是带上了自己的东西,让吴堂从外面的马车上面把机关弩所用的弩箭拿过来了几支。
谭纶把那几个负责制造箭头的铁匠都叫了过来,我看着众人解释说道:
“机关弩所用的箭头,是三棱形箭头,这种箭头在先秦的时候就曾经大规模的在秦军中使用,当然还有强弩的使用,也正是因为有了强弩秦军才能够在统一六国后把匈奴也赶回了大漠,现在看这种三棱箭头,因为箭头的三个面都是对称的,所以在弩箭飞出去以后,受到的风的影响很小,从而能够精确的射击。”
我顺手从一边拿起了一块牛皮,这些都是要包扎在弩身外面的,我接着说道:
“三棱箭头有三个刀口,当弩箭射到了敌人身上的时候,三个刃部同时切割对方的牛皮甲,从而更加容易。”
对我所说的这些,几个工匠竟然都是似懂非懂的模样,这让我有些意外,本来我说这些只是为了讲解给自己身边的谭纶,可是现在看起来似乎也有几个工匠知道了为何要用三棱箭头的原因。
谭纶思索了一下才问道:
“这些三棱箭头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
我微微一笑,回答说道:
“和翼状箭头的制作方法一样,都是浇铸而成的,只不过三棱箭头对制作的工艺要求十分的严格,一个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我山庄中的铁匠制作了数百支弩箭,可是合格的也就不到一百支。”
铁匠中一个领头模样的人说道:
“这个大人请放心,我们这些人吃的就是这碗饭,大人山庄的铁匠也许打造其他工具的手艺比我们好,但是在这些兵器箭支上面,我想他们恐怕不如我们这里任何一个!”
话语间十分的有信心,我也点点头。丝毫没有认为他们是在说大话。我说道:
“术业有专攻,何况我山庄中的铁匠虽然说手艺精巧,可是在箭支上面的确不可能比的上诸位。”
我当然知道自己山庄中的铁匠比不上军器局的这些个铁匠了,这些可都是从各地征调来的,一个个都是当地享有名气的铁匠。现在朝廷在西北和广东一片都有战事,每天数千支的产量,足以让一个外行人变成专家了。
说起来这个机关弩是我在前人的基础上面结合着自己的现代历练制作而成的。
在秦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弩了,借助弩,秦人将来去如风的匈奴人赶到了黄河以北,而这种三棱形箭头就是秦朝弩所用的弩箭。
三棱箭头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棱的锋刃处就会形成切割力,箭头就能够穿透铠甲,直达人体,虽然翼状箭头凶狠的倒刺。可是在射击的准确和射程上却有着鲜明的特点。
军器局的工匠早就已经开始了标准化的生产,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战争带来的结果,标准化的好处,就在于其可替换性,所以我对军器局中的工匠唯一的要求,就是标准化。
然而让人感到可惜的是,这种标准化还仅仅限于军器局,没有推广到民间作坊中,否则的话中国的经济将会前进几百年。
我指着外面那堆等待着精细加工的铸件,对谭纶说道:
“从里面随意地挑选出一套零件,就能够组装成一把弩。”
谭纶点点头。有点感叹地说道:
“只是按照现在的进度,最快也要两个月才能够把那两千架弩机造出来。”
我思索了一下,对谭纶说道:
“我倒是有一个主意,能加快这些工匠的速度。”
“哦?说来听听。”谭纶有些意外地说道。
我看着外面忙碌的工匠,他们都是一个人一套工具。各自为战,丝毫没有分工一说,外面的那堆零件还是我来了以后让人收起来的。虽然生产出来的工件尺寸规格一样,不过质量上面肯定有些差池。
“按照那些工匠的特点,把他们分组。”
谭纶被我这句话引起了兴趣,他静静地看着我,等着下文。
我接着说道:
“擅长浇铸的,就只让他负责浇铸,擅长打磨的,只让他打磨,比如说弩身的打造,如果让一个人来完成的话,对一个工匠来说就是十分繁重的任务,可是弩身打造最关键的是最后的那百十下,只要让手艺高超的铁匠负责最后这部分,前面的部分完全可以让其他一些一般的铁匠来完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