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微微一笑。说道:
“我就知道侯爷你难脱身事外,看来果然如此。”
我看着张居正似笑非笑地说道:
“张大人在武清侯的这件事情上处理的似乎有些欠妥啊!我可听说武清侯可是吓得都上吊了。”
张居正半是感叹半是鄙夷地说道:
“早朝那么多的文武百官,戚继光御前告状,多么大的阵仗,搁谁谁能不怕呢!”
我喟然长叹,说道:
“是啊,风波已起回避是回避不了的了,只是在想知道大人打算如何处理这件事情,打算如何处理武清侯呢?”
张居正脸色有些黯然地说道:
“既然太后去过子坚的山庄,不知道子坚可知道太后是如何想?”
我认真地看着张居正,说道:
“太后已经知道这件事情是张大人你在背后支持的。”
张居正丝毫不隐瞒地点了点头,说道:
“这一点我也不想隐瞒。”
“张大人眼下最怕的事情恐怕是怕太后顾及私情而不能秉公谋断。”
张居正赞赏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又有些忧心忡忡地说道:
“我确实有些担心,不过转念一想,这担心又是多余地,太后深明大义,处事施政,莫不以社稷纲常为重,她决不可能因小私而弃大公。”
我听出了张居正话语间的转变,不过我并不想挑破这些,只是做出了担忧的模样说道:
“张大人为何为了这件事情而得罪李太后呢,难道大人忘记了高拱当初是为何去职的?”
张居正回答说道:
“我支持戚继光状告武清侯,却并不一定要得罪李太后,因为我从来都没有想要把武清侯怎么样。”
“但戚继光告的就是他。”
“告归告,处理归处理,这是两码事。”
“既不惩处,又何必告他,这不是白得罪人么?”
张居正悠悠一笑,回道:“太后最英明之处,在于她明白一个许多雄才大略的帝王都不曾明白的一个道理:把天下治好,累的苦的是我们,而得实惠的是皇帝自身。子坚你出谋划策解决朝廷的僵局;我执掌政府推行改革,行富国强兵之路,如今不过一年多,太仓里从一无所有到今日积贮了四百多万两银子,其中又有哪一两银子可以装入我张居正的腰包?你我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辅佐小皇上,开创朱明王朝的太平盛世么?”
张居正娓娓道来,让我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张居正的话句句在理。但我素来不在朝廷的大政方针上发表高见。此时,我依然只是问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你为何要把武清伯作为靶子?”
张居正想了想回答说道:
“是在是因为武清侯制作的这批冬衣实在是不像话。”
我心中冷冷一笑,接着问道:
“王崇古把这笔生意送给武清伯做人情,这事儿当时就有人议论,张大人似乎对这件事情是默许的,而且还曾经劝说过在下,可是现在为何一改初衷,要彻查此事呢?”
张居正忽然间从椅子上面站了起来。他来回踱了两步,忽然间看着我问道:
“朝政改革一事,子坚你也有莫大的功劳,依你说朝廷的顽疾是什么?”
我思索了一下,才看着张居正说道:
“张大人的意思是要肃清朋党?”
张居正悠悠地说道:
“我也知道子坚有一番济世的抱负,只可惜的是子坚选择了现在这条路。坚决不肯帮我,这一年多的时间,我已经将高拱留下的那些余党基本肃清,本来打算推行改革,可是我却发现自己遇到了以前所未有的阻力。这让我不得不停了下来。”
我试探着问道:
“不知道张大人打算推行什么样的改革,遇到了阻隔又是什么?”
张居正看了看我,最后还是说道:
“京城周围宛平、以及顺天府大兴县、河间府静海县、保定府清苑县等处。都有历代皇上给皇帝国戚内府等各类人物的赐田赏地,光是这些土地就把各县的好地占去了一多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三宫子粒田了。这些庄田的子粒银,一经核定就得如数交纳,倘若遇上天灾人祸田亩歉收,碰上说理的庄田主尚可通融酌情减免。若碰上蛮横地,哪怕敲骨吸髓他也不肯减少一分一厘。我有心去掉这个痹症,可是却被太后给拦了下来,太后怕那些王公贵族再到宫中告状!”
听到张居正说这些,我心中大概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这子粒田的收项,称为子粒银。收上来由三宫主人支配,实际上是他们的私房钱。
皇上、东宫和西宫平常要赏赐身边的内侍宫女,就从这笔钱里开支。万历改元,李太后虽然与儿子朱翊钧一起住进了乾清宫,但慈宁宫名义上仍是她的寓所。
因为小皇上年幼,还不到自己花钱的时候,所以这乾清与慈宁两宫的子粒银,实际上为李太后一个人享有。隆庆六年加封两宫皇太后称号后在冯保建议下,户部核准又给两宫子粒田各增加五十公顷。
这样一来,慈宁宫名下的子粒田,仅宛平一处,就已高达一百七十顷四十九亩五分二厘,每年子粒银的进项有八千余两之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