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我拒绝了小皇帝的提议后,我才知道原来张居正也已经考虑到了我多半会拒绝,所以也已经物色了三个人,就是张四维所说的。我也曾经和小皇帝分析过。
这三个人,申辅时是状元出身,学问道德都为士林推重;许国资历稍浅,却也是有着经邦济世的实际才干;至于张四维,论资历三个人中数他最老,嘉靖三十八年考中进士后,从知县做到巡抚,具台藩台都干过,当封疆大吏时很有政声。
可是我却知道这个张四维做得并不十分的让张居正满意,张鲲在去年的秋闱中竟然落榜,而和他一同前去的张居正的三子敬修虽然中榜,可是也已经是百多名左右了。
不要说是张居正,就是在我看来,张四维在这间事情上办的就十分的不妥。
由此可见张居正前两个儿子的状元身份中,肯定也掺杂了不少的水分,这种情况是绝对避免不了的。
因为我一直都对张家的情况十分的关心,所以我也知道张居正在发榜后的大发雷霆,甚至私底下还埋怨过张四维,我知道就算是没有冬衣的事情,张四维入阁也绝对已经没戏了,可是现如今却反而可能会让张居正改变主意。
“去年秋闱的事情,尚书大人做的似乎有些不妥,我可是听闻张大人对这件事情十分的不满!”
张四维苦笑了一下说道:
“首辅大人做人崇尚防微慎独的风格,本来我也有心照拂,可是最终却还是因为怕招致首辅的猜忌而放弃了。”
我摇摇头,说道:
“无论他张大人再如何的防微慎独,自己的儿子在科考中如此的惨败,他也不可能没有一丝的气愤,四维兄你在这件事情上还是不够大胆啊!”
张四维也知道自己的情况,听到我说这些,也只是叹了一口气,说道:
“发榜后,我就知道自己太胆小了,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也无力回天,再加上这次舅舅出了事情,我想这次入阁铁定没有我的份儿了。”
我冷笑了一下,然后才说道:
“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据我所知,为了走通入阁的路子,张老东家没有少给国丈送礼吧!”
听到我说这个,张允龄也是面色一黯,自从出了“冬衣事件”后,谁都知道咱们的这位首辅张居正张大人对“第一皇亲”李伟十分的不买账,甚至还有些不对,可是张四维却想要走李伟的门路,这不是自己惹祸上身吗。
张允龄却丝毫没有虽然有些焦急,可是他却还是好整以暇地看着我,说道:
“小老儿知道这件事情上面,我父子做错了,所以才希望侯爷你能够帮上一把。”
第二百七十八章 尘埃落定
“我只能说尽力试试,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最后事情到底能不能解决,我也不知道。”
“那我和维儿就不打扰了,香水作坊的合同文书,我会让张诚给侯爷你送过来的。”
我早就知道张允龄不可能把一只下金蛋的母鸡简单的送给我,现在看来果然如此,还要等我给他们办完事情以后,我才能够真正的将香水作坊收到自己的名下。
将张家父子送走了以后,我将孟冲叫到了书房中,询问了一下这些人中间的渊源,我这才知道了其中的许多隐情。
我也这才知道当冬衣的事情曝光了以后,最为担心的不是武清候李伟,而应该就是远在蓟县的王崇古,因为武清候李伟担心的只是李太后会不会处罚他,而王崇古却的为自己一生的前程担忧。
在当朝那些以文驭武的进士出身的总督中,最为出类拔萃的,当数谭纶、殷正茂与王崇古三人。
当初朝廷的权力大洗牌,杨博由兵部尚书改任吏部尚书,到底该由谁来接替他。张居正一时委决不下,最后,他想出一个折衷方案,让谭纶担任兵部尚书,而让王崇古挂兵部尚书衔领蓟辽总督一职,殷正茂挂左都御史衔仍领两广总督。
这样,论级别三人都是二品大员。不同的是,谭纶坐的是实职,总揽全国军事。实际权力大过王崇古与殷正茂。
如此安排,虽然有些和稀泥的意味,但三个人也都皆大欢喜,因为谭纶年纪最大,在这个位子上也做不了多久,他一旦致仕,第一个有资格接任兵部尚书一职的,就要说是王崇古。
但异数难料,眼瞧着王崇古可以顺利接班,谁知“棉衣事件”突然爆发——这场悲剧的起因,就在于王崇古把这笔制作棉衣的生意当作人情送给了武清侯李伟。
也难怪张诚大过年的就在京师的权贵家中活动,不过反倒是王崇古的家中没有听到什么动静,具体的情况我也说不好,按说王崇古也不可能轻易地放弃啊。
理顺了这中间复杂的关系,我感觉自己这次有六成的把握能够说服张居正。因为戚继光来到的时候我已经和戚继光谈论过,而且事后我也从张居正的口中知道了他建议戚继光到御前告状为的就是要整治一下外戚的头号人物武清候李伟。
而从本心来说,张居正所作所为为的就是要扫清万历新政路上的绊脚石,可是我想他也不希望因为这个,而将王崇古的仕途毁了。
让吴堂从地窖中搬出来了一桶四十年的原酿葡萄酒,又带上了几种香水。我才来到了张府。张居正本来是在家中内堂的,不过因为听说是我来了,也就只是穿着家居的藏青色道袍,看到我身后的木桶,张居正笑着说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